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论文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4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当前,大学生厌学是公认的事实,毕竟只有少数学生上课是认真听讲,多数在临近期末才开始复习功课。这当中固然有就业难和休闲文化的原因,但教师和课程本身却是更多学着不愿面对的原因。大学生的厌学现象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高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因此,对新时期大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

  1.1 学习被动,缺少内在的自主性

  被动学习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表现好的,尚且能坚持听课,完成作业,把学校和老师规定的硬性任务完成,表现差的,索性选择逃课,作业能拖就拖,能逃就逃,得过且过;考试“少一分犯罪,多一份浪费”,正是这类学生的正常心理写照。要不就是为了缓解以及以后的就业的难度而去考取某个自己不喜欢的学科的证书,要不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多拿几次奖学金,即能得到百元大钞,又能为简历准备充足的内容。大学生的学习都充满了现实的外在的动机,而真正喜欢读书,享受学习,为学到某个知识而去学习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

  1.2 生活依附于网络

  沉迷于网络有时也成为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厌学程度较重的大学生大多数都会选择将自己放逐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因为上网是最能打发时间,而且又能让人觉得快乐的逃避现实的方式。很多大学生觉得现实中的自己很渺小,但在网络中你可以变得很强大,现实中如果你很害羞胆小,网络中你可以大胆豪放。在有声有色的网络世界里,教室,黑板,专业知识就更显得枯燥乏味了。很多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学习,甚至吃饭,睡觉的时间,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学习以及正常的作息时间。

  1.3 读书成为了副业

  在大学的校园里,确实有很多人,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堂和专业知识之外,高喊着“锻炼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口号,加入几个社团,搞搞活动,当个干部,在学生群里出尽风头,或者是搞点小生意,赚点外快,再者就是谈个恋爱,谈情说爱。慢慢的,他们会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忘了学习,对专业知识的疏远,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便成为了一种副业。

  1.4 讨厌教室,讨厌教师,讨厌课本,讨厌考试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没上大学之前肯定都对大学有着美好的憧憬。都期望自己的大学校园如诗如画般美丽,都期望有好多知识渊博的老师等等。当有一天,自己真正上了大学才发现很多事情可能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美好。在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理想变得迷茫。目标变得模糊,动力变得不足,应付了事就变得理所当然了。2002年3月13日《中国青年报》杨东平的一篇《他们为什么从大学逃走》的文章中有一段话:“我们已经零零星星地知道大学校园里的另一道风景,很多学生失望,无奈,厌学,逃课,这是一个庞大的‘逃课族’。据有关数字显示,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而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竞高达40%,还有一些学生另作选择,退出这场以消磨青春为代价的‘游戏’,“逃离教室”和“逃离大学’”。

  

  2 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2.1 来自社会的压力

  (1)就业难

  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厌学心理的最大因素[4]。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的导向和支持,各大院校都扩大招生,每年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纷纷进入社会。然而很多大学生经过了四年的学习之后却会因为专业的不服而被企业单位拒之门外,出现了学而无用的现象。现在的大学设置的专业都大同小异,学校没什么特色,我们的专业也没什么特色,只有毕业院校的不同,其他的都一样。而社会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人才,而大学培养我们用的却是一个模式。现在表面上是大学生供过于求,其实很多企业单位却正在为找不到适合的人才而苦恼。我们一代代的大学生十年寒窗所学来的知识却不足以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这样的局势又怎能让我们在校大学生不迷茫呢?怎能不厌学呢?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1)“金钱与关系”的误区

  在现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中,通过耳闻目睹过一些现象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些“道理”:只要有关系,再有一定的钱财,即使你在学校里学习再差,出了社会家里都会给你安排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如果你没钱没关系,就算你学习再好也无人问津。所以就会产生厌学的现象,就有了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思想,所以在校大学生才会出现很多自己做点小生意等现象,是为以后存点资金或是赚点经验,再或是当个什么干部培养培养自己的人脉关系加以备用。

  2)文凭“价值”的误区

  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拿文凭,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学没学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甚至有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了可以扬言:“如果要是学校现在能给我一张文凭,我立马就走人”。而大多数人也不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们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其实,文凭只是一个人曾经在一个学校学习的证明,但也就是有了它就取得了找好的工作的权利和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所以“文凭”的价值误区也就一天天的深入人心了。

  3)名校与“三流学校”的区别的论调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的大部份企业还是喜欢招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为员工,这是对他们学习的肯定和信任,而对“三流学校”出来的学生总是抱有怀疑的心态。人人都想考取名校,而如果经历了一次次灰色的高中生涯之后而考取的是连自己都不满意的学校的话,或多或少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甚至会有较大的挫败感,如果不及时摆正自己的心态,一直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的话,确实会影响大学的学习,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产生厌学的心理。

  2.2 学校方面的因素

  (1)教育制度的因素

  我国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高负荷的运转,学生们早已学够了,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已经再也没有前进的动力了。大学之前的学习主要是靠着高考的层次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当这个需要消失以后,没有了需要,也就没有对学习的兴趣。教育制度并没有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

  (2)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教材内容陈旧、刻板,实用性低,需要学习的课程不开设,不需要的课程却开的很多,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看不到学科的发展,看不到最新的知识,觉得还没有学,课本上的东西就已经落伍的了。教材往往追寻经典,避免争议,这就难以激发其自身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6]。

  (3)教学方法的单一

  在我国的课堂上,老师采用的绝大多数都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记,没有真正理解学生主体的含义,所以,认识不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有调查显示,目前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为主,而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只占教学的33.6%[6]。上课的地点也总是教室,总是在学习书本上的前人的给我们留下的知识遗产,很少是通过自己的体会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虽然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必然重要,但大多数人是吃一堑长一智,通过实践让自己有深刻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的“三段论”教学方式,磨蚀了学生的激情和个性,使学生觉得呆板、枯燥、毫无趣味,学习的失落感便油然而生了[6]。

  (4)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不够合理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一名学生优劣的最主要依据。而大部分考试课程均采用闭卷的方法,这样的考试形式导致学生普遍存在临考前抱佛脚,死记硬背的现象,不能对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灵活应用,但往往考出的成绩还是可以很好的。这样传统的考试有重视理论的考核,轻视能力的考察、素质的培养和检测,所以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学生作弊的现象。而它决定着奖学金发放、三好学生评比、学位的获得、组织的发展以及毕业后的择业等一系列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尽管大学生们在中小学就已经厌倦了各种考试,但为了应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练习,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厌学行为。另外一方面,由于个别教师不完全以学生学习的好坏而是以亲疏、好恶给分数,使一些平时学习刻苦勤奋的学生成绩反而不如贪玩的学生。为了分数,大学生们平时可以少学或者不学习,而考试时则不择手段争取高分。

  (5)学校管理存在缺陷

  46.6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严进宽出、疏于管理,使厌学学生有可乘之机[5]。学生进校后专业思想教育、就业观教育的工作没能及时跟上,对专业前景,发展方向认识不足,使得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明确,思想上有失落感,对学习不感兴趣。个别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逃学上网、打扑克、玩麻将,夜不归宿,无人过问。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大觉、玩东西,任课老师听之任之。在考场上,对于学生的作弊行为,有些监考老师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但期末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而另一些学生,平时根本没有用心学习,通过作弊却考出了高分,这种不正常现象对于努力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由于考试容易蒙混过关,许多学生平时也就不愿专心学习,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当然,在校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固然有着深刻的学校、社会的原因,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个人来说,丧失奋斗目标,心理不够成熟,心态容易失衡,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自我管理能力差,则是大学生厌学的主观原因。

  

  3 改变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学生厌学,与教育制度,尤其是与教材制度、教育方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逃学的原因不是学不懂,而是对陈旧的教育和教学方法,繁多的课程,脱离实践的讲授,死记硬背的考试。这些习惯的方法使原本对大学有着美好憧憬的学生感觉原来大学也不过如此,似乎又回到了中学时代。当这种教育状况已成为部分学生厌学逃学的借口,只有深化改革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废除以知识为主干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加强考试内容的改革,从命题的方式方法上不给学生违犯考纪的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厌学逃课的现象。虽然说教育制度的整体改革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每一位教师主动在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改进,大学生厌学的现象可能从根本上会有所改变,因为历史上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局部开始并扩展开来的。

  (2)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等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冲突,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兴趣和学习成绩。如果教师能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真缺德指导,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困扰,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就会用极大的热情学习教师所教的课程。其次,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有少数学生厌学,逃学也与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有关系。例如,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各种费用,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的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学生也会感谢教师的关怀,努力学习,遵守纪律[2]。再次,要多鼓励学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肯定和赞扬,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从而会减少或解决部分学生学生的逃课现象。

  (3)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更加重要,它能让我们认同和喜欢我们自己的大学,形成我们强烈的归属感。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吸引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比如借助影视,书刊,音乐等活动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艺术团,运动会,学生社团等活动,让在校大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而要以这些文体活动的形式来营造校园文化的话,不是搞几次活动或是做几次学术讲座就能达到效果的,关键是要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出发,让学生找到自我,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获得成就感,觉得我们学有所用,同时也觉得校园生活原来多姿多彩,从而减少厌学的现象的不断发生。

  在消除厌学心理的措施上,最根本的上课程的改革。只要把课程变成探究性的活动,学生的兴趣就会出现。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莫不如此。袁隆平讲,计算机和书本都种不出水稻,已经说得够明白了。为什么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愿意这么做呢?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厌学 对策 原因 心理 大学生 大学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