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优化助学项目设置,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性论文

优化助学项目设置,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4

优化助学项目设置,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近年来,高校在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力度的同时,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高校的感恩教育,往往是在助学项目实施之后,通过组织受助学生义务劳动、发表受助感言等活动进行,一方面存在着缺乏系统规划,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笔者认为,优化助学项目的设置,利用助学项目本身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是提高感恩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 助学项目的设置原则

  要优化助学项目,使助学项目同时达到助学和感恩教育的目的,高校必须具备“个体需要最大化”的理念,充分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要求,以其为指导进行项目的设置。

  目前多数高校的助学项目,还停留在“扶贫”与“扶志”项目的简单相加,即一方面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的投入,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一方面通过组织零星的公益活动,试图达到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意识的目的。殊不知,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的结合,需要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渗透和积累,需要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自觉体会和发现,不是通过一二次说教和活动就可以达到目的的。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全方位的助学方案,使学生在接受助学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产生愉悦、幸福的情感,才能产生回报恩情的冲动,并自觉自愿地通过实践将这种冲动转化为报恩、施恩的行为。

  

  2 助学项目的分类

  所谓个性化、全方位的助学项目,应该是符合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包括心理辅导、经济资助、能力培养和思想引导在内的“四位一体”的项目,每一个助学项目都立足于让学生获得成长,体会关爱,萌生感动,付出行动。

  2.1 心理辅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不同程度存在着自卑、敏感、脆弱、胆小、孤僻等心理问题,这是他们求学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因此助学工作的首要项目,就是深入学生心灵,开展心理关爱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开心理枷锁,轻装上阵。

  心理辅导项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在学生入学之初,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导师立即开展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对贫困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与他们逐一谈心,了解其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心理状态,建立详实的档案,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助学工作做准备。二是建立贫困生导师制。挑选优秀教师和高年级优秀贫困学生与贫困新生结成帮扶对子,从学业、生活、思想等方面给予细致周到的帮助和引导。三是开通心理咨询网上互动平台,实时解答贫困生的心理困惑;四是针对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系列讲座。通过多渠道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视困难,悦纳自我,自信地踏上求学之路。

  2.2 经济资助

  经济问题是困扰贫困学生的根本问题,只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他们才能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各高校都设立了“奖、贷、助、补、减、免”等资助项目,达到了较好的资助效果,但是还不能满足所有贫困学生的受助需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社会资源的介入,主动与社会各种爱心基金、学校合作企业等机构联系,动员他们设立助学基金,扩大学生受助面;另一方面,在经济资助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可以从细节入手,积极发掘新的资助方式,实现资助效益的最大化。

  2.3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助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职业技能培训。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是职业技能当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针对贫困生计算机运用能力普遍较弱的特点,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计算机培训和上机时数;针对贫困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特点,学校可以开设免费的英语口语和写作培训班等。二是专业实习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提供匹配的勤工助学和实习岗位给他们。组织岗前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岗位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实践,既拓展了专业知识,又缓解了经济压力。三是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组织集体的素质拓展活动,贫困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2.4 思想引导

  贫困学生在接受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经济资助和能力培养后,已经能自信、自如地学习和生活。他们对获得的恩惠有清醒的认识,也有回报恩惠的冲动。这时就需要学校进行相应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把这股冲动升华为自觉自愿的报恩和施恩行为。

  首先是实施“感恩于行”的思想教育,从“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图报”三方面入手,对贫困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比如举办自强不息事迹报告会、诚信之星评选、大学生西部志愿者风采展等活动,以正面典型的感人事迹鼓舞学生走上自强感恩之路。

  其次是实施“薪火相传五个一”工程,为受助学生履行“反哺”社会的责任创造条件。“五个一”包括:①一份承诺,即每位受助学生必须承诺,在校期间通过自己的爱心服务或捐款,履行回馈社会的义务;②一对伙伴,即优秀的高年级受助学生与贫困新生或者山区儿童形成“结对帮扶”的伙伴,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③一个家园,即成立受助学生的精神家园“励志社”,关爱贫困生和服务贫困生成才,培养其自立自强精神,倡导互助互爱和爱心传递;④一项基金,即鼓励受助学生从勤工助学收入、奖助学金中捐出部分资金,成立爱心基金,为遭遇困境的同学或灾区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⑤一种服务,即人人参与“感恩有我”志愿服务,包括爱心义教、电脑维修、清洁校园环境、福利院志愿服务、毕业生物资回收等多种服务。通过建立这五种感恩回馈渠道,为学生的感恩行动提供固定的载体,保证学生的感恩力量能拧成一股绳,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 助学项目的实施

  企业常常通过“自助福利计划”,鼓励员工像选择自助餐一样选择自己的福利,来提高绩效管理。这一点可以为助学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一是项目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意愿,为他们度身订造个性化的“助学套餐”,这样,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个人助学项目的制定,提升获得帮助后的满足感,有利于学校更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二是感恩活动的多样性,即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感恩和报恩的方式。由于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更有利于活动的持久开展。

  

优化助学项目设置,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性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效性 实效 助学 优化 大学生 项目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