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8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素质全面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高校扩招后,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加强就业指导,提高高职生的就业择业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首先,就业指导工作不被重视。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还未将就业指导工作列入教学计划,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工作理解为就是给学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以及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其次,就业指导观念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内容形式单一,主要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等表层工作,只是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问题,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就业指导的对象重点也往往只是应届毕业生,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过程。

   最后,就业指导专业化教师稀缺。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或就业指导中心,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还没有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抓就业的领导机制和一把手工程;就业指导教材基本采用的是通用教材,与社会需求实际、不同专业的岗位定位和就业实际结合的内容少;总体上看,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甚合理,而且就业指导方面知识欠缺,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有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有的有一定理论水平,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要求相距甚远。

   2.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全程化顾名思义就是需要贯穿高职教育的始终,需要采取全面措施,要求涵盖心理健康、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创业等各个方面的指导。具体来说 :

   第一,“入学后的渗透教育――毕业前强化教育――实习中的跟踪教育――毕业后的后续服务”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刚刚踏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是模糊的,开展入学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和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为学生指出未来努力的方向。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引入就业指导课程,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侧重于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在大二阶段开展专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当然专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学校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就业见习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进入就业的周期,学校在这个阶段主要开展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辅导工作;毕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适应社会,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围绕着这四个环节,始终要坚持以下四方面的结合: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根据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学练结合、产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根据自身办学实力和社会需求,合理确定自身的培养模式;其次,学生的成才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为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高职学生应在坚持自主性与自觉性相统一的原则下,树立科学的成才行为与机遇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三,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高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取得一定的技术经验。为此,高职教学过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第四,学生的实训实习内容与就业目标相结合。将学生的实训、实习内容与就业工作相结合,既是学校争取主动之举,又可满足用人单位考察和选拔到所需人才的愿望。

   第二,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队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专门化、专家化、有奉献精神的全程化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者、非职业技能的培养者、就业工作介绍者和劳动力市场信息传播者。一方面,依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学工处、招就处,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具体负责全程就业指导教学;另一方面,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的要求,加强专业培训,要求获得专业就业指导师资格,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就业指导不应成为纯粹的理论教学,还要由相关部门牵头出资聘请杰出校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公司企业负责人等做专场报告,共同构筑立体化就业指导教学队伍。具体说来:首先,构建全员广泛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高职院校要建立“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院、系两级层层落实”的工作体系;其次,完善就业指导队伍成长机制,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明确就业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逐步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如果属于管理干部编制,很容易就会把行政事务处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造成教学实践、就业指导的忽略。因此,明确将就业指导教师确认为教师身份,设立专门岗位评聘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等职称,让就业指导教师真正享受到专任教师的待遇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不断丰富和完善全程化就业指导内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既要抓好课堂理论学习与求职技能训练又要做好顶岗实习阶段和毕业跟踪反馈的服务工作。具体来说:首先,加强就业指导教材建设。认真编制适合高职高专就业指导实际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实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其次建设就业指导的系统课程体系,它应该包括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技能训练课程,职业素养拓展课程,就业指导网络课程和职场调研实战课程等。

   3.个性化就业指导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建立在宏观就业指导基础上,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全过程的指导,是宏观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80后”和“90后”的现代大学生均表现出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的明显特征,如果仍然运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指导,不仅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而个性化职业指导可以充分满足这批大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需要,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了解社会,在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达到多方的平衡。[1]

   实施个性化职业指导需要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覆盖全面,只有兼顾全体学生,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均衡、可持续发展。[2]构建个性化职业指导体系需坚持分类指导这一重要方法:1.分个体指导。就业指导必须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切实帮助个体解决就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尽力为个体的就业目标定位、就业素质培养和应聘求职提供全程跟踪指导,帮助个体解决就业中的困惑,克服就业中的困难;2.分类别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应针对一些具有共性特点或共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开展就业帮扶。通过分类别对这些群体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就业方面的障碍,并增强其就业的信心。3.分阶段指导。高校还应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时期发展和就业的特点,分阶段开展就业指导。 大一侧重生涯规划辅导,大二侧重非专业技能素质培养,大三侧重就业政策法规信息的服务等[3]。

   总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不能流于表面,而应该成为全程化、个性化的既有主体又有补充既有宏观又有微观的完整体系。要完备这个体系,高职院校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资源,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措施,服务好每一个学生,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纵向(院级)科研项目(编号:YK09-08-02)。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就业指导 高职 院校 实践 指导 模式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