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物理学论文 >> 小提琴中泛音的物理探究论文

小提琴中泛音的物理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13

小提琴中泛音的物理探究

  一、前言

  我从6岁开始练习小提琴,现在已经考过十级,记忆最深刻的是拉《渔舟唱晚》时的泛音那一段,觉得非常困难,特别有难度。当时真是不明白怎么会有泛音?它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才能更好听?

  在自然界的声音里,任何一个被我们听到的音其实并非只包含着一个音,它是由许多(理论上是无限)个音共同发音的结果,这个音叫复合音。这许多个音的音量(振幅)差别比较大,以至于耳朵最好的人也只能听出十来个音而已。其中最响亮的音,也就是我们一般听到的音,叫基音;而其他音量较小的音,叫泛音。泛音的音高(频率)都会比基音的高。

  二、分析

  (一)小提琴发声的物理性能

  小提琴的发声是靠拉弦或拨弦的震动传播出来的,它发音的物理性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音源:即弦。由于弦有张力,振则动,动则生波,这就是声音的源泉。弦每秒震动440次,这是二弦的基本频率,简称基频,弦的震幅大小产生不同的音量,音量大小取决于振幅大小。

  2.共鸣:琴是共鸣体,演奏者的躯体和琴还形成一个完整的发音共同体,肩和琴的背板相接触形成小提琴演奏的“踏板”(借用钢琴踏板的含义)。采用肩垫的目的是扩大琴的共鸣和使持琴稳定。

  3.弓是乐器:弓的重量,尤其是它本身的弹性,都是为了发音的需要。“发音离不开弓,弓影响着发音”。我们用不同的弓在同一个琴上演奏可以听到不同的音响效果,差别明显。这就说明弓本身也是乐器。

  4.换触点:弓在弦上的一定位置、以一定的速度、一定的重量、用弓的一定的部位既奏出一定的音响。这就是不同弦上的运弓部位、速度、重量和音响之间的关系。

  (二)弦振动与音色改变

  琴弦受激振动时,会同时产生三种不同的振动方式:横振动、纵振动和扭转振动。其中横振动(可理解为弦在左右振动)是最主要的振动方式。纵振动(可理解为弦长在伸缩振动)虽然贡献的能量比横振动小很多,但仍能对小提琴的发声起到一定的影响。扭转振动(可理解为弦以自身为轴心在摇摆振动)则更不明显了。

  下面建立模型(如图)。

  将琴弦视为一根柔软的均匀线体,张力为r。一端固定在调音旋扭处,另一端同定在琴码处,设两端间距为z,弦的线密度为ID,我们考虑弦的自由振动。取弦的平衡位置??z轴,两端点位置为z―o,z―Z。设置(z,Z)是弦上位置为弓的质点在£时刻的横向位移。取一段很小的弦长dz,在其两端受力情况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发出的音称为泛音,有不谐和的泛音,即半波长是弦长的1/11。弦长的l/11处是该振动的波节,将琴弓在弦长的1/11处触弦时,该位置不能形成波节,驻波就不能出现。标准的小提琴弦长是328?330mm,所以一般演奏空弦时都采用在距琴码33mm左右的位置运弓,这就是为了抑制不谐和泛音。

  三、结论

  泛音比一般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更清晰明亮,从而使小提琴的音色达到最佳。具体方法是将手指虚按(仅仅接触琴弦但不用力)到弦长l/n的处,这样就抑制了半波长不是弦长的1/n,l/2n,1/3n…...这样的波成分的振动,其发出的声音是基音频率为原基音频率数倍的单泛音。理论上讲,在演奏泛音的时候,无论手按在弦哪端1/n处都是可以的。但是由于手指按位不准确、手指宽度等等原因,想要演奏更加清晰明亮的泛音,最好还是按在靠近琴码的一端。

小提琴中泛音的物理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泛音 小提琴 物理
最新物理学论文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试论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量子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探究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问题解题方法研究
浅谈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小组合作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成功开展
热门物理学论文
论惯性
物理学
物理学正论
宇宙时空论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物理学理论研究
21世纪强磁场应用的展望
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
物理学前沿问题探索
世纪之交谈物理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