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信息化在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信息化在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23

浅谈信息化在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4-0108-03

  自2016年教育部确定27所中职诊改试点校和27所高职诊改试点校以来,时至今日,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开展已两年有余,我校是试点省份试点学校,作为全国诊改试点学校,在推进诊改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也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学校管理方面,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省市专家、学校分管副校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质量保证委员会,组建了质量管理办公室,设立了支持保障、学校规划、制度建设与运行、教学诊改、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智能校园建设7个诊改推进项目组,依托科室(系部)质量生成主体,形成了上下衔接、横向呼应的“四级联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全面推进诊改工作。学校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方针,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形成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五横”逻辑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是专业课程方面,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目标、标准,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系(部)课程建设计划,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SWOT分析,开展课程建设诊断,并改进提升,形成课程诊改报告。在质量生成过程中,借助信息平台,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即时跟进调控。

  三是数据平台方面,进一步完善学校课堂教学智慧管理平台,形成由课前准备、教师评学、学生评教、课堂监控、教师听评课、数据分析六方面数据监控,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课堂运行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监督、信息分享提供第一手资料。

  什么是诊改?如何开展好诊改?本文结合我校的诊改经验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与探讨,希望能给仍处在迷茫期一心想做?s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中职学校的教师提供思路和参考。

  1 诊改是一场主动体检

  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中明确阐述“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学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程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诊改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与运行模式、要改变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要改变以外为主、单向传递的动力机制;要实现理念意识、组织形态、信息化环境、办学形态、教学形态等一系列转变,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曾有专家以“主动体检”来比喻诊改,主动体检不依赖于找工作体检、不依赖于升学体检,是平时保健和综合保养,是养成的主动自觉的习惯,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2 准确理解“诊改”内涵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2.1 “诊改”关键词

  自身――诊改主体是质量的设计者、“生产”者、管理者,是主体的自我担当、自律自理。

  聚焦――诊改关注的重点是影响生成质量的“要素”,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结果。

  过程――诊改融入于质量生成的全过程。

  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诊改追求的是质量的持续改进。

  2.2 “诊改”的目的

  ――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

  2.3 “诊改”与“评估”的区别

  评估:他方组织、回溯式、终结性、静态的,是为了“证明”。

  诊改:自觉行为、螺旋式、前瞻性,动态的,是为了“改进”。

  2.4 充分认识诊改意义

  1)诊改是对时代要求的主动响应

  ―― “刀刃向内”;

  ――“激发内生”;

  ――“变管理为治理”;

  ――“以质量效率为核心”;

  ――“大数据思维”。

  诊改是时代需要、势在必行。

  2)诊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需要

  诊改将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

  3)诊改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有效途径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主体;

  政府――人才培养质量第二责任主体;

  社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责任主体。

  “诊改”是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性工作、有力抓手。

  2.5 树立先进质量理念

  1)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

  2)质量归根到底靠自身保障;

  3)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指一种“符合性”,即所培养人

  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程度。

  4)人才培养质量是在需求调研、目标设置、标准制定、规   划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监控、诊断改进等全过程中形成的(计划、生成、诊改);

  5)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

  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建立起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6)“永不停歇地改进”应当成为职业院校的恒久目标;

  7)诊改必须有网络信息技术支撑。

  3打造“两链”是诊改的起点

  全国职业院校诊改专委会主任委员杨应崧教授强调:打造“两链”是诊改的起点。

  诊改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各质量要素的目标和标准,目标是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标准是目标的具象表现,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清晰的标准。目标是“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逻辑起点,若没有目标,螺旋状的设计、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动作将无法开展。

  诊改要求在“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建立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起点都在各自层面树立自身的目标。即学校首先要树立“十三五”事业发展目标,在学校规划目标的“统领”下,各专业树立专业建设目标,各门课程树立课程建设目标,每位老师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每名学生树立成长成才目标(其他层面工作都应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来开展)。每一层面目标的确定都要有充分可靠的依据,都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都要经历反复研讨论证。但是,都必须由这一层面的质量保证主体为主来完成。

  客观的说,一些学校之所以对诊改无从下手,其关键是不清楚诊改的目标应当由谁设置,质量归根到底要靠自身保证,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目标,每所学校、每个专业、每门课程、每位教师、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都千差万别,因此诊改目标不会相同,目标不能借鉴、无法参考,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既然有目标链,也就一定有标准链,标准是按照“下有底线,上不封顶”的原则设置,标准守住的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向上提升创新不受限制,因此即有底线标准,也有发展标准,在不同层级和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置的标准也不同。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曾说,诊改是“从一堂课、一张试卷、一篇论文、一门课程开始”。因此,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为起点,整体策划、分段设计、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落实诊改存在难度,因为需要“全员参与、贯穿全过程、覆盖全方位”,院校的诊改工作如果只靠少数人的努力以及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撑,只能流于表面。难,不是理由,迎难而上,突破瓶颈,“变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突破”方是正道。

  建立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明确学校各层面的目标体系与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共同推进诊改工作。

  4如何开展诊改工作

  4.1 洞悉愿景目标”――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1)“五纵五横”结构――网络化覆盖联动;

  2)“八字型”运行单元――制度化全员参与;

  3)“双引擎”注入动力――常态化机制保证;

  4)“一平台”技术支撑――智能化落地生根。

  4.2 发现差距短板

  1)发现理念意识短板;

  2)发现需求满足短板;

  3)发现“三基”短板;

  4)发现质量保证短板;

  5)发现技术支撑短板。

  4.3 立足实际,分段推进

  1)生存阶段:通过诊改,尽快解决“三基”短板;

  2)成熟阶段:通过诊改,逐层建立质量改进螺旋;

  3)跨越阶段:通过诊改,逐步建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4)所有院校:结合诊改,同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5 以“信息化”支撑诊改“常态化”

  5.1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意义

  “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政策指向:提升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全段,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解决资金投入、规范管理、内涵建设,落实“管办评分离”,逐步形成第三方评价体系。这些的基础均为: 数据。因此未来解决状态数据采集和过程性数据来源问题,教育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和国家大数据工程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四级架构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系统数据涵盖学校的办学概况、教学状态、学生发展、办学特色等,可以记录学校以及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汇总反映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自主诊断、自我改进、创新发展提供数据依据,为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指导学校工作提供参考,为各级教育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从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高度,高质量完成校级系统建设工作;各地要从摸清底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决策水平和治理能力出发,做好省级系统建设工作并指导行政区域内所属学校的系统建设,保证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5.2 以“信息化”支撑诊改“常态化”

  如图1所示,这种常态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无法仅用基于人的管理方式实现,需要学校重塑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让质量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融入学校工作链和文化中,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当然也需要升级方法和工具。

  如图2所示,依靠信息化平台,让质量更接近学校的日常生活和管理,最终用信息化?o助学校搭建现代质量管理模式,树立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如图3所示,依靠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应用,挖掘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最终用信息化辅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搭建。

  如图4所示,这种常态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无法仅用基于人的管理方式实现,需要学校重塑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让质量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融入学校工作链和文化中,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当然也需要升级方法和工具。

  5.3 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应用

  如图6所示,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教师综合能力、专业发展水平、学校质量效益四个层面的业务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过程监控,形成中职学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及相关数据分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判断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问题预警、智能分析。

  如图7所示,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教师综合能力、专业发展水平、学校质量效益四个层面的业务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过程监控,形成中职学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及相关数据分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判断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问题预警、智能分析。

  课程运行状态管理:对课程的建设规范、教学运行与教学成效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和诊断性分析,规范课程的建设与运行、提高教学实施成效,促进课程按标准进行建设与配置、按规定内容进行设计、按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对课程运行状态进行管理和监控,从而提高课程质量,使课程最大程度达成教学目标。

  6总结

  如图8所示,以“信息化”支撑诊改的“常态化”,本人认为要以遵循规律、理顺流程、注重积累、适度领先为基本原则。

浅谈信息化在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职 信息化 学校 应用 教学 信息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