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网络传媒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论文

网络传媒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13

网络传媒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96-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 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网络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采取和平演变的策略,利用互联网向我国青少年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以及不健康的垃圾信息。这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面临这一严峻形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要占据网络这一重要阵地,并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 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我国20岁~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较高水平,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大学生是应用互联网的一大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事物,渴望交流,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尽情发挥的空间。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知识信息的获取、学习都是学习者主动参与、自我控制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今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不仅局限在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更多时候他们是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例如利用搜索引擎搜寻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上传、下载各种资源,查看网络新闻,通过网络教育服务学习各种课程等。同时,互联网也成为大学生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课余时间,大学生们运用互联网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互联网成了他们的娱乐平台。现在大学生经常使用快捷、便利的网络购物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大学生还运用庞大的社交网站非常便利地在网上找朋友、交朋友,运用网络聊天、视频聊天与父母亲人沟通也是大学生使用的普遍方式。但是,互联网的使用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普遍认为网络世界存在着三大危害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色情泛滥。由于年龄、阅历、人生经验等原因,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但也存在鉴别能力、自我约束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因此,互联网的消极影响必然会波及今天的大学生。同时,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也同样存在,长时间连续上网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等。长期上网可能引发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

  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美国所占的比例都超过85%,而我国仅仅占到0.1%和0.05%。”[1]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并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各种正面与负面的信息,对于正在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具体而言:第一,西方腐朽文化借助互联网进行强势传播和扩张,使当今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加分析地认同,从而对我们所宣扬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动摇。第二,有的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发布反动信息,制造政治谣言,意欲通过抹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鼓吹西方政治主张对我国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一些非法组织在网上发布诋毁、歪曲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宣传。由于我国目前经济体制转型引发了许多国内矛盾和问题,易使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迷惘和困惑。第三,大学生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和动摇。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在大学生群体广泛存在,现在大学生追求更多的是金钱而不是理想与奉献。第四,互联网上的三大危害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消极影响。据调查,现在在校大学生男生多数喜欢玩网络游戏,女生多数喜欢网络聊天。其中有部分自控力差的大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出现旷课、重修、降级甚至退学的严重情况。

  三、网络传媒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1.充分利用网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及学生积极性。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衔接。第一,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课本体系为主,运用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冲击。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对理论概念、历史资料等进行形象化、生动化的显示与剖析[2]。第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建立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通过教学网站发布课程教学大纲、课件、形势政策等内容,方便学生随时浏览学习。在校园网上开辟教师教学讨论的BBS(论坛)、师生交流的BBS,教师可以走进网络去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BBS向老师提出问题,得到老师的及时解答;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E-mail等方式促进沟通,通过网络收发作业、进行学术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期望调整教学计划,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2.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案例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3]。这需要教师收集大量案例材料,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教学设计。进行专题案例教学是较好的方法,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根据各章节的教学重点设立不同的专题,围绕各个专题进行案例选用和案例教学环节设置,开展案例引入、案例讨论和案例点评。专题案例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以生动活泼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教学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恰当案例的选取和多媒体制作,能够让学生在历史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法。要真正做好案例教学,教师应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第一,精选案例。教师选择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这要求所选案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具有紧密联系,同时能启发学生理性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展示案例内容,营造出真实的情境,然后针对案例提出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三,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对案例以及类似事件的看法。这个环节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引导与激励。第四,点评总结。教师在进行点评时,应注意增强针对性,使学生有启发、有教益、有提高,要将案例的要点、难点分析总结出来,指出学生观点的不足与可取之处,并与教学目标相联系,再由案例回到书本,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红色体验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红色资源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可以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转变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实践环节,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出无穷魅力[4]。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感染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老问题。运用红色体验教学,加强情感体验和情景体验,教学空间会得到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自觉地开发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为红色体验教学提供课程资源。如四川理工学院所处的自贡市为例,教师可以收集反映江姐革命斗争的影视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形成生动的教学资料。教师可以发动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观看红色影片,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创业史、红岩等,红色经典书籍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铭记历史,重温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缅怀先辈们的光辉业绩,领悟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访历史纪念馆和伟人故居,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盐业历史博物馆,让广大青年大学生了解自贡盐业历史以及在抗日战争中自贡民众捐款抗日的事迹。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吴玉章故居、江姐故居,让学生们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情怀和理想追求。利用学雷锋活动纪念日组织开展服务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和感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和增强广大青年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网络传媒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课 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 理论 思想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