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谈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教育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23

浅谈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97-01

  著名思想家列宁曾说过:“如果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到人类的真理,人类的情感是寻求人类真理的强大动力。很难设想,一个感情冷漠者能为社会利益、为真理无私地奉献。”一个人只有在正常情感的支配下才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情感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一、情感教育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便没有智力。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及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独立提出了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内的共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新课改从课程理念的角度确定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情感教育途径

  1.教师是影响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因素

  加强情感教育既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的要求。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其自身对情感教育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程度。因此,教师是影响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中的主要因素。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会直接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榜样,尤其是对于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模仿学习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师就是学生效法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担当起学生楷模的角色,力图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遵循他们的本性最终成为真正的自己,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2.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情感教育途径

  加强情感教育意味着还给属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其成为真正的自己。

  2.1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首先,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作为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解决,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和人格成长与完善。作为学生成长的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思维品质的培养,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以真诚的态度和学生友好相处。

  教师只有在正确认识其社会角色之后,才会更新教学理念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现代的教师角色观重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情感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创设情感性的课堂

  语文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中的情感要求,为完成情感目标奠定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教材中的情感要求为目标,善于捕捉和体会学生的情感,因势利导,创设充满情感性的课堂。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教学,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等情感因素。

  如对王家新的现代诗歌《在山的那边》的教学,诗人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学生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学生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实现理想。以上是教材解读。其次,新课标对初中诗歌学习的要求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感”,因此本课的情感目标则是“品读诗歌语言,理解‘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体会战胜困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如何感受文本的情感呢?这是情感教学的重点。对于诗歌教学来说,言语形式是立足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在认识和情感上习得语感,更要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种思想情感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懂得运用语言,掌握渗透着情感的生动的语言文字。

  (1)在课堂导入时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

  在进入诗歌之前,教师先出示山的画面,高耸的山峰和青绿的色彩让学生能感受到山的威武,也能调动视觉中对色彩的敏锐感知。转而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想过在这样高大的一座座山的背后是什么吗?”如此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想象,聚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引入诗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讲解诗歌时,教师要发挥诗歌语言的优势,一是教师的语言与文本的情感变化相辅相成,用起伏的语调和孩子的口吻引导朗读诗歌;二是课堂导语的起承转合要优美,把学生自然地带入文本感受语言营造的诗情画意。整堂课以读代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蕴,采用范读、指名读、引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体味比喻句式的形象美、拟人句式的情感美,品评、感悟、积累语言。整堂课在书声中充满了情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3)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自主学习体会情感

  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在生命能量的释放过程中提升生命的价值。本课教学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领学生自主进行情感体验。首先,启示性朗读。课堂伊始,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让学生找出“在山的那边是什么”的答案,引领学生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作者问答形式的表达方法,自然简洁。在学习“痴想”等重要词语时,教师有意识地改成了“想”,让学生先诵读后谈感受,在读中品味语言,明白这样写情感会更浓,表达效果会更好。最后,比较诵读,自主体验。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教师做质疑探究:第一节和第二节中的山与海一样吗?让学生在朗读实践过程中自主思考形成结论。这样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明白实现理想的艰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情感教育也是爱的教育。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承载着重任。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我们更是要加强对自身的情感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优势,营造轻松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过程中学习。

  小解:

  ①列宁.列宁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25卷:117.

  ②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21.

浅谈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教育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文教师 教育研究 语文 自身 教师 情感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