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论文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03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98 -02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2015年央行等十部委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及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但是互联网金融并非简单指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互联网技术水平上发展而来的新型金融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为第三方支付、信用评价审核、电子商务、p2p网贷、众筹等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特点

  1.互联网普惠性。互联网金融独具的轻资产型金融服务模式,大大降低了人们涉足金融的传统高门槛。而且由于其“傻瓜式”操作与较低的交易成本,使更多的人容易接触金融,增强了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我国中小型客户群体因其“草根性”的金融服务特质,在较长时间内被市场忽视,互联网金融普惠的落实将为市场增加一批巨大的潜力客户群。

  2.信息网络化。“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一大亮点,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定价,使定价趋于合理化,标准化。社交网络日渐普及,用户在社交平?_自由地进行信息的发布与共享,利用云计算技术,可快速处理、整合海量信息,做到信息精准识别,提高服务效率。

  3.金融脱媒化。在互联网技术急剧发展下,资金供需者只需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不需要银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介入,双方直接沟通洽谈,就能实现互联网金融融通;在生活中,用户支付、转账、结算等简单的金融服务需求,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便可轻松完成。

  4.操作便捷化。与商业银行繁琐的业务流程相比,互联网企业提供的过程显然简便许多。一进入银行,简单的业务需要取号、填单、排队等候,复杂的业务更是需要经过申请、调查、审核、签协议等步骤,耗时耗力。现阶段互联网企业搭建的网络服务平台,只需简单手动操作几步便可完成,简化了业务流程。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使金融脱媒,导致银行存贷款业务下降

  自从互联网金融出现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可获得较多的信息,双方在脱离传统中介机构的情况下依旧能办理金融业务。金融脱媒愈演愈烈,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直面蚕食与挤压。企业与个人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走低,转而更多地采用互联网投融资方式,如p2p网贷,众筹;目前市场上投资理财渠道也越来越多,银行的一般性存款被分流,如支付宝使用者喜爱将小额资金存入能在保“活”的基础上达到增值的余额宝中。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渗透,削弱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规模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渗透,更是减弱了银行的支付功能,挤占了商业银行的交易结算空间。如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宝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已拥有了数以亿计的个人使用用户,涵盖大片支付结算领域,争夺了银行大量的潜在客户,且凭借其被市场接受的惊人速度,未来银行业的支付结算业务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技术,抢占大批商业银行客户

  在以往的金融活动中,信息收集成本大,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为严重。现在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易获得准确、详细的线上客户消费数据,可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营销,比如阿里金融就做得十分成功。而银行的很多数据却因第三方支付的阻断而流失,比如用户在支付宝进行购物支付的相关数据,银行只能得到交易金额,像商户名称、产品种类信息等都将被截留,这使得银行的数据挖掘能力下降,信息分析滞后。商业银行数据不能及时更新补充,便难以准确定位目标客户,产品营销成功率将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无形之中失去一批潜在客户。

  (四)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迅速,排挤商业银行产品市场

  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互联网高速、时时进行信息处理的优势,对传统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如支付宝就是以信用证为原型进行创新而来。而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竞争压力小,创新动力不足,所谓的产品创新大多缺乏新意。如果商业银行迟迟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的速度又远远超过了银行,商业银行的现有产品市场将受到大量排挤。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的对策

  (一)融合政策,发展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所追求的目标。普惠金融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小额信贷,同时广大低收入群体对此金融服务也最为关注,此时商业银行就该对资本一视同仁,莫嫌平民资本少,聚少成多。对于农民群体,应重视“三农”经济的发展,加强惠农政策宣传与生产消费信贷的服务,如中国农业银行面向全体农户发行了综合性银行卡―金穗惠农卡。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开展银行业务时,考虑到经济水平与交易规模等因素,可借鉴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的“无分行”模式,即通过与特许店、零售商店或微型金融机构等的合作,在没有银行网点情况下也能为农村客户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子银行   与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使客户通过自助行为便可完成金融交易,易操作,速度快,且服务时间24小时不间断,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还降低了银行服务成本。所以提高离柜业务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是商业银行一大转型方向。为此,一是商业银行应利用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提升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自助终端服务水平,完善银行业务流程,拓展业务范围,如交水电煤气费,缴交通罚款,代扣保险费等。二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同业间的合作。现阶段基本上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客户证书USB-KEY,工商行使用的是u盾,农业银行使用的是k宝,中国银行使用的是中银e盾等,这使客户进行不同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操作时需要携带多个USB-KEY,极为不便。本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银行业应该开发出跨银行、跨平台的移动金融产品,避免一个银行一种产品,采取业内统一的认证体系。

  (三)立足大数据,整合业内外资源

  商业银行应借着“大数据”的风,跨界电子商务领域,通过建立B2B交易、B2C交易、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积累自己的客户消费、交易数据。银行在发展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业务时,可以直接利用线上交易记录,通过每一次的信息积累,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形成融资信用,增加风险可控性,降低信贷风险;个人客户的消费记录可利于银行获悉客户的消费领域与消费倾向,从而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产品。同时,商业银行要深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比如2015年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通过签订战略协议,合作范围从部分业务扩展至全平台业务。合作双方业务交叉,可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利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体验,达到战略共赢。

  (四)顺应潮流,进行产品、模式创新

  一是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差异化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银行意识到若想继续占领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就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用多样化的业务品种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还是企业客户。针对企业产业类别和生产经营阶段的不同,银行要对各企业财务管理和支付结算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移动金融服务。而且,中小微企业投融资难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商业银行应创新业务流程,打造中小微企业一站式投融资平台,攻破这个潜在的巨大利润增长点,达成双赢。二是摒弃单一模式,发展混业经营。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个性化、便捷化的产品特点吸引着年轻客户群体,商业银行以存贷业务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发展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可以介入保险证券、信托等行业,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实现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大的价值。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业银行 基于 互联网 银行 互联 金融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