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论文

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

作者:陈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10-14


2、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
(1)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大多都是国有企业,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时通常采取剥离非核心资产,以原有独资企业作为唯一发起人组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首发公募的办法,使国家在大多数上市公司中拥有高度集中的股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有国家股、法人股、A股、B股、H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之分。在国有产权及其代表不明晰的情况下,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若没有对国有资产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势必会形成内部人控制。
虽然我国《公司法》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应成立董事会、监事会所组成的双层组织结构,形成“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指挥权,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由于国有股权的高度集中,公众股东的过度分散,使得董事会、监事会由国有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
(2)债权人对管理者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存在“政府管制型”的外在制度安排,导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企业债务融资中债券部分很低,导致债券市场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不强;其次,由于现阶段我国银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银行对管理者的监管力度不强,最终使得管理者面临的债权人监管不够。
3、 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股权结构不合理产生内部人控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与公司股权严重向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倾斜有关。占公司总股份65%的股份持有者为国家,但国家利益无法人格化到个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导致上市公司的实际所有者缺位。与此同时,大多数流通股持有者均为中小股东,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他们会选择“搭便车”而不会加强对内部人的监管。这样公司内部人,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为自己或自己的利益集团谋取私利。
(2)资产负债率偏低导致对管理者约束不足
首先,上市公司保留较多的举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偏低,在发生财务困难时,管理者可以通过举债度过难关。此时,公司的破产几率较低,管理者不用太多地考虑经营失败所带来的丢失工作、名誉受损的危险,受破产机制的约束不足。这样无疑使他们有偷懒、增加在职消费等有损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激励。
其次,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会降低银行等债权人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的意愿。一般来讲,负债规模较小的公司发生破产的概率也较低,即使破产,给债权人带来的损失也相应地较小。而任何监督行为都是有成本的,债权人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也不会对管理者实施太多的监督。
(3)长期负债过低导致债权人缺乏对管理者监管的动机
长期负债一般用于企业的长期投资,单笔负债规模较大、还款周期较长。对债权人来说,一旦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企业将其挪作他用,不能收回贷款的可能性将很大、给其带来的损失也非常多。债权人为降低贷款风险,将选择加强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监控,给管理者施加有效约束。我国上市公司过低的长期负债水平导致债权人对管理者监管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中债权人治理部分薄弱。
三、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对策研究
1、 调整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结构
Pond认为:与分散的中小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监督管理层所花成本较低,引入机构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管理层有效监督,提高公司业绩。我国股市的明显特征是市场稳定性差、投机严重、换手率高,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有关。要改善目前这种状况,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推出适应市场并已经成熟的基金品种,以适应一些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的需求;第二,进一步扩大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使得机构投资者有比较充足的投资对象和比较安全的投资场所;第三,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全面引入做空机制,使多做与做空形成良性发展,以降低市场风险;第四,健全反欺诈和反市场操纵的法律,加强监管,提高机构投资者质量。
2、 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股权结构的合理性。股权结构优化的最终目的是使少数“人格化”股东联盟控制的状态,履行现有公司内部治理模式并提高公司效益。针对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状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第一,进一步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实现股份的全流通;第二,实行增量调整、减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实现国有股减持;第三,实现国有股的“非产权化”转化,即使国有股由普通股向可转换累积优先股转化,这样既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收益水平,又能将公司控制权明晰化,改善公司所有者“缺位”状况,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3、 严格配股、增发新股的审批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鉴于目前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方面存在无序现象,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配股、增发新股的市场监管。首先,可将目前的单指标考核拓展为多指标考核,如在原有净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加入适度的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参考指标,以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利润满足配股要求;其次,可考虑将配股审批的单一时点控制改为全程监管,即严格跟踪审查公司配股后相关行为,跟踪审查结论应作为公司下一次配股的参考,从而加强对配股公司资金使用上的约束。
4、 完善债券市场、发挥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债权人监管
近年来我国偏重国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力度不够。对企业债券实行额度控制,债券发行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债券市场的不完善制约了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进而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目前,政府应该淡化债券的计划规模管理,尽快推行债券发行的核准制;同时,应该给予企业更大的债券利率选择权,早日实现债券利率的市场化。
其次,银行作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最大的债权人,应该扩大银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手段、加强其监管力度。积极推行债权人监事,让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进入监事会,行使监督权利。

参考文献:
[1]朱明秀.融资结构视角的上市公司治理.财经科学,2004.
[2]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经济研究,2001.
[3]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经济研究,2003.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资本结构 公司 治理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公司内部控制探讨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