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台湾问题论文 >> 亚太安全环境对两岸关系与台湾安全的影响论文

亚太安全环境对两岸关系与台湾安全的影响

作者:佚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1-05

二、特别外交

    现实主义观点指出,任何超强对于多边组织或机制的态度,端视其是否有助于某种程度的分担责任,但是如果多边主义反而影响霸权的外交与战略自主性,则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美国自然也不例外,冷战结束初期,柯林顿政府对于国际组织与多边主义的重视,期待能够减少美国的国际责任与负担,很快被证明是过于天真的想法。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盖里虽然满怀理想的发表「和平议程」(An Agenda for Peace),希望重建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安全秩序,但是事与愿违,在美国唯一反对之下,成为唯一仅作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亚太安全环境,美国一直不宜余力的推动在其主导的亚太经和会(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中,包含政治与安全议题的对话,但是由于亚太各国担心因此影响经济合作议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也担心美国因此完全主导亚太安全议题的设定,因此一直到今年在纽西兰召开领袖会议时,纽西兰才以东帝汶事件为由,顺带召开外交部长会议讨论该事件,但是这并不是常态,未来是否有可能成为固定机制则有待观察。近几年明显可见的是,美国对于多边组织缺乏效率与解决问题实效的不耐,美国对于亚太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的观点,虽然逐渐采取积极支持并将之列为其亚太战略设计的支柱之一,但是基本上是一种「配套」的设计,因为多边安全对话机制无法替代集体自卫之军事联盟,更无法取代美国真实的军事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ASEAN国家一直希望以多边集体的机制,一方面将美国的军事力量与承诺继续留在东南亚,一方面藉此交往甚至牵制中国,虽然ARF的成效至今仍不甚明显,鸡尾酒论坛的性质高于安全对话机制的功能,但是,ARF至少已经让相关国家的外交部长每年聚会ARF部长会议,成为亚太地区唯一的定期性高层安全战略对话机制<42>。

    因此,美国仍然是以强化双边关系和特别外交方式(ad hoc diplomacy),处理东亚安全区域问题。最明显的例子是北韩问题,四方会谈仍停留在会前会的程序问题辩论,KEDO也无法产生有效结果,六方会谈更是纸上谈兵,因此,美国必须以直接特别外交方式,派遣前任国防部长培里(William Perry)作为韩半岛问题的协调人,亲自前往平壤,做为美国访问平壤的最高位阶官员,提出缓和对北韩的经济制裁,交换北韩在飞弹部属和试射上的退让。美国对于强化美日安保、北韩问题、台海危机、以及改善与中共关系等亚太安全问题,均是以双边或特别外交方式处理,一连串有关区域安全战略的特别外交措施,其实更加强化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承诺与深层介入,也进一步维系的现存亚太安全架构<43>。

    三、对两岸关系与台湾安全的影响

    台湾一直希望能该积极参与亚太安全多边机制,透过置身亚太的参与,一方面希望打破中共的孤立外交,一方面让亚太国家了解台湾的战略与经济重要性。可是由于中国的阻挠和主权问题,台湾至今能仅能够以个人身份参与亚太安作理事会的会议,至于东协区域论坛仍然不得其门而入。一九九九年的东协区域论坛部长会议,面对李总统的特殊国与国关系主张,东南亚国家部长们集体重申一个中国政策。此外,APEC今年讨论东帝汶情势的外交部长会议,也因为惯例台湾的外交部长不能参与APEC会议,且主办国纽西兰以台湾非主权国家为由,台湾在此次APEC外交部长会议中缺席。

    两岸关系与台海和平问题应该是无法在亚太多边架构下获得解决或保证,甚至连相关台湾安全议题的讨论与对话,也是其它国家参与多边会议时的忌讳。目前有关亚太政治与安全议题的多边机制可谓是中共的舞台,一方面结合区域国家抗拒美国的压力,表现中国反霸权外交政策的发言台,另一方面更是中共压缩台湾国际生存空间,与挥舞一个中国教鞭的场所。但是,是并不代表台湾可以不重视「置身亚太」的努力,因为只有让区域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两岸关系与台湾安全的发展,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亚太国家才会逐渐认知到缺乏台湾参与和避谈台海问题的亚太多边机制,均无法有效发挥预期的功能。

    至于美国以特别外交方式处理台海安全问题,虽然是长久以来的模式与作法,然而近来美国的对台政策,却出现更为另类的特别外交方式,包括透过第二管道外交到中程协议(或是过渡性协议)主张,企图积极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第二管道外交主要是指美国退休高层官员扮演传话者角色的用语,与第二轨道指涉非政府机构间的安全对话有所差异;前一阵子美国退休高官穿梭华府、台北、甚至北京之间,做为白宫的传话人,希望能够缓和两岸对立情势,并要求重开两岸对话管道,最后推动辜振甫访问中国大陆。

    中程协议(interim agreements)是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在一九九八年二月提出,之后美国助理国务卿陆士达(Stanley Roth)于一九九九年三月指出两岸可以签署中程协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何理汉教授(Harry Harding)提出类似的「临时协议」(modus vivendi),后来又修改为「中程安排」(interim arrangements)<44>。其中以李侃如提出之主张最具代表性,他提出了解决中共与台湾问题的七个基本要素:<45>1. 同意建立一个过渡的安排来处理两岸情况,概略为期五十年。2. 同意台湾与大陆在「一个中国」之下共存的一个过渡时期,但两者间关系不是介于(1)两主权个体,或是(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3. 台湾明白宣示其为中国之一部份并同意不会寻求独立,中共则同意不对台湾使用武力。4. 同意在过渡期时,双方在国内事务与国际政策维持各自的自治,只有上述原则可拘束。5. 同意高层举行定期的会谈,以避免冲突并增进互信。6. 同意以改国名来进一步降低紧张:PRC改名为中国,ROC改名为中国?台湾。7. 协议并不会自己执行,为了增加这些协议之政治力量,双方必须以国内立法或宪法条款来进行具体化。

    可行性是此计画提议的主要问题。例如,北京是否会接受五十年非统一的过渡期,或是台湾是否能够接受一个宣示或宪法修正来承诺不要追求法律的台湾独立等问题。并且以目前的两岸互信程度,这项提议似乎过于主观的期许。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否会继续推动特别外交方式,并且夹带预设立场的时间表主张,来缓和两岸情势对于亚太安全的影响,而类似的特别外交是否会影响台湾安全利益。
    

     结 论

    1999年是亚太安全的多事之秋,四月朱镕基从美国空手而回,使得中国加入WTO一事受到延迟;同时,美国国会发布一份九百页的考克斯报告,指控中国长久有计画的窃取美国核武和飞弹资料;五月初,美国B2轰炸机击中贝尔格勒中国大使馆,引起中共强烈的示威和反美活动,两国关系可谓跌至谷底;同时,日本国会通过美日安保新指南的相关法案,使日本得以收扩张其在亚太安全的角色;同样在五月,美国前国防部长裴利前往北韩,协调美国与韩半岛情势,裴利并且是自从韩战以来,前往北韩的最高层美国官员;六月,南北韩海军在黄海发生冲突事件,而美国情报指出北韩正准备再次试射洲际弹道飞弹;七月,李登辉总统则是在访问中指出两岸关系是特殊国与国关系,招致中国强烈指责,亚太各国也群起重申一个中国政策。

    作者虽然整理出四项亚太安全环境的结构性因素,并指出另外四项目前的挑战与配套措施,战略架构与理论推演上大致有相当的整体性与连结关系,可是在实际执行上,我们却看到美国行政部门的不一致性,有许多政策不是放在整体战略架构上考量,例如前述在交往中国过程中,忽略兼顾日本与台湾的战略关系与利益。此外,自由主义战略思想似乎已经简化为WTO入会问题,其它如人权问题、民主国家的战略结合与对话、经济互赖与连结议题等,均未成为目前亚太安全环境的主要议题。这些因素也同样会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台湾安全的维持,因此,我们在了解亚太安全环境的架构与动态因素之外,也必须厘清哪些是政策执行上的偏差行为,才不致于会忽而疑虑和忽而反应过当,并且能够深刻掌握亚太安全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两岸关系与台湾安全的影响。

上一页 [3] [4] [5]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亚太 安全环境 两岸关系 台湾安全
最新台湾问题论文
微观台湾现代派小说
浅谈台湾教育的历史性弊病
台湾社区营造对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
台湾袖珍博物馆TOWS矩阵分析
论台湾原住民族教育立法的经验与借鉴
浅谈台湾民宿设计风格及特点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对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
台湾新电影的写实美学
台湾流行音乐的分析与研究
台湾“五都”选举与两岸关系的现状及走势
热门台湾问题论文
论台海两岸关系的实象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当睡狮醒来时遇到巨人
中国发展战略与地缘政治中的台湾问题
民族复兴使命下的“反台独促统一”
台湾为什么不接受“一国两制”
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
“台独”的渊源与实质——兼论台湾问题的基
关于台湾的几项必须正视的大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