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特色与柔性——高职院校竞争中的取胜之道论文

特色与柔性——高职院校竞争中的取胜之道

作者:He mei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3-31

二、实施柔性教育

1.使专业教学计划柔性化

目前的情况是:专业一旦确定教学计划也就随即确定。也就是说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周安排、课程的学期安排等被确定后,还须根据教学计划编制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教师再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教材、编写讲义,以便使课堂教学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说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还可以这样墨守成规的话,那么现在这样做就不符合时代要求了,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可能会使我们的教学不能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比如:我们的课程(科目、安排)可能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除了要根据经济形势、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还要随时增加本学科领域中新的科研、科技成果的有关内容;同样,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使得用人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我们的专业目标的确定也必须随之作出反应。如果把教学计划定得很死,并要求教学各部门、各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那么我们将难以在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中迅速调整计划,教学活动也只能一成不变地进行。因此教学计划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

我们可以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使学生充分依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自身条件自主选修课程,通过允许学生依据实际需要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来达到学制柔性化;通过在不影响学习连续性和知识系统性的情况下,允许学生颠倒课程进修顺序来实现教学安排的柔性化,通过使教学大纲框架化,不指定教材而是向学生推荐学习参考书目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柔性化等等,这样我们可能获得一个相对柔性的教学计划。除此以外,我们最好把教学计划仅仅当作是预测性计划而不是执行性计划,也就是说,在实施计划时我们可以不断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2.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

要想真正在教学管理中引入柔性机制,单靠制订一个柔性的教学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计划的执行方式、下达方式具有足够的柔性,要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

那么,如何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柔性呢?丰田的准时化生产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50年代,为了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需求,柔性地组织方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在超级市场运作方式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这种与工业生产毫不相干的商场运作方式应用于工业生产组织与生产过程控制,设计出独特的“倒过来”的生产组织方式。这一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各工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供—求”关系;作为供货者的前道工序必须在作为顾客的后道工序需要的时刻向其提供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生产计划仅下达给总装配线,总装配工序的作业人员根据这一计划在必要时刻到前道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必要零件,前道工序再依此类推地操作。这种逆向控制方法不仅把相当孤立的各道工序的生产同步化衔接起来,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系统的柔性。因为一旦生产计划需要修改,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管理人员只把新的计划通知总装配线就可以了。

我们的教学过程即对学生培养过程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这如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如图1所示: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合格毕业生的标准,即先明确符合市场需求的产成品是什么样的,然后再确定为达到这一标准,教师在第三培养阶段即前道工序中,需要且只需传授给学生哪些专业知识及培养何种专业技能;同理,我们必须根据第三培养阶段的需求来确定在第二培养阶段学生必须拥有什么样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下一阶段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得以顺利进行。依此类推,最后我们要确定的是入学新生(原材料)的类型。在此过程中,前一个培养阶段开设课程的数量、科目、时间安排、课时量大小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等等都必须视后一培养阶段的需要而定,同时,前一阶段必须在培养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上向后一阶段做出保证.前后阶段必须紧密配合、积极协调,才能顺利完成整个培养过程,实现培养目标。当教学计划需要调整或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我们只须把信息传达给最末一个培养阶段的教学及管理人员,这一由各阶段有机组成的“教学组织链”就会自行做出迅速、准确而有效的反应。

虽然教育行业有着与其他产业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把生产管理的方式、技巧生搬硬套于教学组织、管理过程,但是这一“倒过来”的逆向思维方式对我们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利用这种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可以使每一阶段的教学更具目的性、针对性;还可以增强教学系统本身的柔性;而且由于各培养、教学阶段是供与求的关系,前一阶段必须向后一阶段保证其教学质量和知识内容、结构的合理性,这样无形中就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个刚性约束;最后,由于每一阶段都只传授后一阶段必需的知识或技能,因此这一教学组织方式有效杜绝了过度教育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魏大鹏.丰田生产方式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Michael E.Poter,“What is Strateg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1996.

Characteristics andElasticity—The Making of HigherProfessionalInstitutes in the Competition

Abstract: All kinds of professional institutes undertaking the task of high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are still in the position of inferiority at present. Inorder to stand firmly in the competition, these institutes must possess theirown characteristics and carry out elastic education which can make reactionsquickly and efficiently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and changeable social demands.

Key words: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petition characteristics; ekastuc education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院校 竞争 取胜之道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