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论文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

作者:詹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21


2.2 贫困生要自主自立自强,完善自身“造血”功能
(1)理财制度。即帮助学生理财。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经历和能力,进入大学后,贫困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开支,设立“理财本”,控制“高消费”,接受别人监督等。在新的助困体系下,国家助学贷款所贷的学费、住宿费直接由银行划入学校,生活费则逐月发放给学生本人。新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开支,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合理地控制了学生开支,也有利于促进贫困生养成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减少高校学生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
(2)建立激励性的资助制度。将学校原来用于解决全部贫困生基本生活费和部分学费的助困资金改用于设立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和奖励性学费减免基金,设立“救助贫困生资金”等。奖学金是为了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而设立的奖励性资金,目的是为了奖励德智体发展的好学生,使得“不劳而获”的学生不能得到此资助,更好地鼓励和资助贫困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3)实行“贫困生自救工程”,进行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及“自救”教育。“马加爵事件”让我们更加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贫困”,贫困生不仅是指物质上的贫困,而且是指精神上的“贫困”。有些同学虽穷,却又很爱面子,不但不愿参加勤工俭学,针对这些“打肿脸充胖子”的贫困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的问题进行引导。教育他们学会“自救”,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不定期弥补经济上的缺口。结合“导师”、“导生”的引导及帮助,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解决自己的问题,学校、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机会。大力宣传那些通过辛勤劳动而“知识改变命运”的贫困生的典型事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们,使他们“贫”而不“困”。在校报或广播站、网站等设立贫困生心声栏目,对其进行指导。
(4)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摸索实践了一个很长时期,还进行了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赛,自主创业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实践模式也丰富多彩。很多贫困生参加后还赚到了“第一桶金”。但大学生“自主创业”要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也不能放松课堂学习。
2.3 学校要完善机制,做好教育与服务工作
(1)实行时间弹性学分制。即学分制的实行与完善。学分制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够学分和最长修业期限,在这期限内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利用更多的时间勤工俭学,可以提前毕业,对贫困生来说提前一年毕业就意味着少交一年学费,从而节省开支,实现真正的“自救”。国家和学校应在助学工作上观念有所转变,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高校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可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也可根据个人的时间,灵活地选择课程来完成学业。
(2)对受资助的贫困生进行用款的监督与控制。开设贫困生资助公布栏,在校报等媒体开设贫困生专栏等进行监督,使资金到位,防止贫困生资金浪费现象。监督关键是要理顺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树立正确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人生观、价值观,懂得要靠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在内在因素上解决贫困生问题。为避免学生滋长依赖心理,在发放困难补助金、社会资助等无偿资金时,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把发放同劳动结合起来,可在校内、校外、系、实验室、图书馆、机关等部门为贫困学生设置一些工作岗位,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工作档案卡,每位学生持卡上岗工作,并作为发放补助金的依据,把补助金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些工作岗位学生必须申请才能获得,而且是择优聘用,不合格就要解聘下岗,再聘有能力的学生上岗工作。在学生中形成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诚信守法是其必备的道德素质。助学贷款之所以采用无需担保的形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对他们将来履行还贷义务有一个良好的预期。然而,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诚信素质的形成既要靠教育,还要靠约束,学校必须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对于受助贫困生,要进行系统的助学贷款政策教育。要讲清助学贷款的性质、对象以及违约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讲清助学贷款的意义以及违约对本人、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懂得助学的原则是扶贫先扶志,受助学生要做到家穷志不穷,经济困难而道德富裕;让助学贷款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它将对其终生的个人信誉影响深远。
(4)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信息是准确界定资助对象的前提,也是还贷督办业务的需要。高校在实施资助的过程中要从两方面入手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首先是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动态信息。一方面要依据区域经济水平、家庭成员结构及其劳动能力,判断其应收入状况。另一方面可采取学生参与测评、开展在校消费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测算排序,划分“贫困”档次,确定资助对象。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系统的动态维护,依据家庭经济变化和个人消费状况及时进行资助调整,保证资助的公正公平。其次是受助毕业生就业及其变动信息。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缺失环境下的信用贷款,毕业生还贷的约束机制不够有效,银行和高校督促毕业生偿还贷款是当前资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要求学校及时准确地掌握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就业变动信息。由于毕业生离校后可能发生的再次、多次就业与学校没有必然的手续关系,就业变动情况的掌握就成为信息系统建设的又一个难点。因此,学校负责资助的部门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配合,以受助毕业生首次就业为起点,将就业变动信息及时反馈记录,并定期与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联系,建立起跟踪式、不断链的受助毕业生就业动态信息系统。同时与贷款经办银行联网,为偿还贷款的催办工作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白华,柴启东.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与创新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 罗成翼.论诚信原则在助学贷款中的应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 张建奇.1983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的演变[J].现代大学教育,2003(1)
4 欧永美.构建“造血”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5 陈德静.关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2(2)
6 李利平,赵丽珍.试论建立新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2)
7 王礼彬.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3(8)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校 贫困生 良性资助 建立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