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政策论文 >> 论我国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论文

论我国反周期的财政政策

作者:尹国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31
1998年上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受其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滑落。这使我们更多地把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放在国内市场的扩大,但据资料显示,国内市场需求不足, 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至1998年7月1日的银行第五次降息及相关货币政策并未使经济有多大起色,于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重点落在反周期的财政政策上。本文试就这些热点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

  (1 )长期以来资源配置的失误(主要是重复建设和效益低下)造成了总量上的供大于求。国家国内贸易局对600 多种主要商品的统计分析表明,从1995年起,就有90%以上的商品达到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1998年第一季度这601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平衡的商品466种占总数的74.2%,供大于求的商品155种占25.8%,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持续了近20年的10%的高年均增长率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供给的水平,同时也积淀了过度膨胀阶段的许多不良筹码。高速增长阶段的一个特点便是粗放经营,只求规模不计成本,同时由于政府和企业投资缺乏远期理性预测,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全国共有钢铁企业1700多家,是国外钢铁企业总数的一倍,发达国家钢铁企业的平均规模为年产量1000万吨,而我国只有5.4万吨。当我们为年产1亿吨钢的工业化成就而骄傲时,资料显示,全球钢的生产能力已高达10亿吨,而到2000年全球需求不到7.5~8亿吨。而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也显示,我国企业普遍效益低下。1995年工业生产能力利用充分或比较充分的只占主要工业品的6.3%,而能力利用不足的占43.4%,全国900多种主要工业品的生产中有半数以上的生产能力低于50%。

  (2)社会公众和企业预期成为左右经济的重要因素。首先, 物价下降的预期使总需求萎缩。由于政府今年提出的三个目标,更多地关心保8%和人民币汇率稳定,而对于物价上涨控制在3%以内无人怀疑,可见,社会普遍相信物价将继续下降。从理论上讲,这一方面会使消费者持币待购。价格比以前低可以诱使消费者购买,但如果认为未来的价格会更低,则大多数消费者会推迟购买。另一方面,投资者预期未来生产的产品价格会更低,因而认为目前的投资在将来投产后,产品价格比现在还低,这导致资本的预期收益率下降,投资意愿减弱,投资需求减少。消费与投资的不足减少了总需求,又使物价继续下降,从而步入恶性循环。

  其次,人均收入增幅回落,收入预期不稳定,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也导致消费紧缩。1993年~199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呈现连续上升趋势。依次为2.8%、8.5%、12%、13.8 %。 1997年增长幅度却陡然下降,实际增长5.7%, 受人均收入增幅回落的影响,同期人均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回落。同时收入不稳定的悲观预期,迫使居民采取预防性措施,首先是紧缩预算,其次是减少或推迟必要的消费支出。今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同时,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比如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城乡居民的危机感和风险意识增强,从而强化了储蓄与保险,减少即期消费。

  (3)消费结构面临升级,而目前没有形成消费热点, 市场需求趋淡。目前我国人均GNP刚逾700美元,基本上实现了以家电为主的消费需求拉动阶段,理应步入更高一级的消费阶段,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汽车和住房需求短期内难有大的变化。据分析,在5 万亿的储蓄存款中,有1万亿左右属于“公款私存”和各种形式的“灰色收入”, 在通常情况下不构成对于市场的有效需求。另有一万亿存款属于农村居民储蓄,人均存款额并不太高,除了满足即期需求与消费外,只能储蓄生命周期中一次性的婚丧等未来购买力;其余3万亿元存款中,社会20 %富有人员的存款要占储蓄额的50%以上,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用于生活性消费的数量有限。这样算来,城市居民中80%以上的消费主体的人均储蓄余额难以形成对潜在需求的消费者剩余。可见,靠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经济增长短期内不可能,今后将有一个居民积聚各种财富的阶段。

  (4)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 出口需求的减少同时增加了国内的供给。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走势已显示出增长放慢的轨迹。1979~1995年外贸出口年均增幅25%,而1992~1995年仅 20.1 %,1996~1997年外贸出口增长率降到11.2%,而今年又出现了负增长。除了东南亚国家出口的产品类型与我国趋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降低了他们的出口产品价格,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处于不利地位外,我国在高科技、服务贸易、跨国公司生产三方面均水平很低,对于出口增幅的回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5)基础设施不健全和消费信用方式滞后, 制约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虽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建设还相差很远,也限制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如城镇公路建设和交通状况难以适应对“行”的需求。至1997年底,全国空有500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其中约30%左右是由于市政基建不配套而直接导致销售不畅。同时由于消费信用方式未从卖方市场快速过渡到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要求,故不能真正起到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作用,而居民长期形成的一次性整体性消费习惯也成为压抑需求的因素。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反周期 财政政策
最新财政政策论文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目前建筑市场工程款拖欠问题之我见
绿色小额信贷助推我国农民环境权实现的探析
欧盟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立法的“便利性”特征
欧盟反垄断案件立案调查前程序分析及对我国
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的启示及建议
欧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潜在风险
基于 SWOT 分析法的湖州港口发展研究
我国财政改革和政策实践研究
热门财政政策论文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和展望
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评析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的探讨
促进西部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
论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改善供给 扩大内需
谈我国财政政策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通盘
WTO与财政支农
周期性经济危机及对应政策分析
谈我国财政政策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通盘
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推进我国财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