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论文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作者:薄贵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25



10.责任制政府。在以往的行政管理中,各级政府缺少明确的责任机制。而在公共行政体制下,各级政府必须权责明确,建立责任制政府。这是民主施政和依法行政的需要,是使政府正确扮演自己角色、有效履行自己职责、防止滥用权力、提高政府效能、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重要的保障机制。 所谓责任制政府,即各级政府都要有明确的任期目标,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如果政府的任期目标脱离实际,不符合多数选民的意愿,同级人大的多数代表在人代会上投上了不信任票,那么,该届政府的行政首长必须辞职。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在施政过程中,必须对自己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负责,即:当政府积极实施了一种行为,侵犯了公民、企事业或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政府不作为,即应由政府做的事,政府没有做或没有做好,政府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


二、建立与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巫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转变政府的角色职能。近代以来,关于政府角色和职能问题,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认识。一种是把政府看成是“守夜人”,认为政府管的越少越好。另一种是把政府看成是万能的,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揽。实践证明,这两种认识都存在着片面性。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关于政府作用的讨论尽管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政府主导的发展已经失败了,但是没有政府的发展也将是失败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5]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各级政府都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各级政府从竞争性市场和私人物品的供给中退出来,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此,必须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能,克服政府职能转变的各种制约因素,有效防止权力越位、职能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
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公共行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是一句空话。

2.继续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体制。
历史传统、苏联模式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形成和确立了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经济、政治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对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这一改革任务尚未完成,有许多问题仍巫待解决。如: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当前应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体制?如何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如何理顺垂直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等等。只有从体制上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公共行政体制才能进人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3.调整和优化政府结构。
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组织体系,包括调整政府的层级结构,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这是今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政府机构改革应服从于政府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我国,政府层级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合理,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其中,既包括计划经济时代中央高度集权体制的影响,也带有浓郁的历史传统的痕迹。这项改革,涉及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如: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市管县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层级后重新界定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创新城镇行政管理模式,精简机构,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实现政府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等等。调整和优化政府的层级结构,是精简机构、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基础和前提。这一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构建起与公共行政体制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政府组织体系,为公共行政体制的规范化运行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改进行政领导体制,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
行政领导体制是公共行政体制运转的核心部分。公共行政体制有效运行,有赖于行政首长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及时协调和有效监督。根据宪法,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这一领导体制,目的在于明确责任,提高效率。但在实践中这一领导体制还不够完善,如:在地方,行政首长名义上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实际上则是同级党委与上级领导机关确定的,带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的任命色彩,这就导致地方行政首长更多地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其结果,容易造成长官意志和脱离实际,使地方的某些公共利益难以得到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反映。加上政绩考核的偏差,驱使一些地方的行政首长更加关心自己的政绩和前程,于是,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首长工程”、“形象工程”、“献礼工程”随之而起,不仅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浪费,而且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败坏了党和政府与人员群众的关系。此外,由于地方行政首长位高权重,缺乏明确的责任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一些地方的行政首长出现了严重的家长制和腐败现象。凡此种种,尽皆表明,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必须改革和完善行政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使政府决策真正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上。

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
邓小平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而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为此,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干部分类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和试行地方行政首长,特别是市县乡行政首长的直选制;制定选任制领导干部的法定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等制度;改革和完善领导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合理设置职级结构,增强职级对领导干部的激励作用;改革收人分配制度,切实解决分配不公、激励不足和约束乏力等问题;完善领导干部交流和回避制度,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干部双重管理体制,使各级政府不仅能够留住人才,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公务员的作用。
6.改革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公共财政是公共行政体制有效运行的物质保障。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使各级政府有效履行公共行政职能,就必须改革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财政是比较典型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即生产建设性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目前,传统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仍具有很大的惯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改革预算体制,使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即为了保证各类通过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活动难以有效解决的社会公共需要的财力。


7.改革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早在256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鸿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就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闭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在我国,由于长期对人性的不切实际的认识和民主法制建设滞后,使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严重忽视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监督和制约权力的机制逐步建立起来。但这一机制仍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制约缺乏力度,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甚至存在着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等严重问题,致使一些地方的公共权力严重失监失控,产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现实再一次告诫我们,必须改革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共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有效地克服和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参考文献:
[1]思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177.


[2][3][6]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0;329;380.


[4][5]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120一121;25.


[7](法)孟德斯鸿.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行政 体制改革 目标 路径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