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扩招之下的高校特困生问题研究论文

扩招之下的高校特困生问题研究

作者:胡梅叶 毕明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02
摘要: 高校扩招以后,特困生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本文对特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困难形式作了简要论述,并对如何更好地解决特困生问题及其扩招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招生并轨以来,高校特困生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社会及高校自身也为解决该问题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费的不断上扬,特困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加大,他们愈来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高校招生并轨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扩招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高校特困生因何而“困”?

    特困生,就是“在校期间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本人基本的学习生活费用无法支付的学生,称为生活特别困难学生(简称特困生)”。特困生是在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才日益凸显出来的一个问题。
    现阶段高等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期望接受高等教育社会需求就必须有一个大发展,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大发展就必须大投入,而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缴费上大学就成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选择。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决定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又明确指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1]
    实行缴费上学、扩大招生规模既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又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但伴随而来的必然是特困生的出现及其人数的暂时增加(见表一)。

表一  我校96级—99级招生人数及特困生比例

年级
项目

96级

97级

98级

99级

招生人数

1840

2040

2150

2550

特困生

6.4

7.2

9.5

11.3

注:表中所列数据均为96级—99级学生进校时统计数据,所列比例均为百分比例(下同)。

    第一,1994年开始试点、1997年才全面推行的高校招生并轨收费制度,使得近几年才把教育储蓄作为投资方向的许多家庭措手不及。如果说每年二三千元的学费多数家庭还可以承受的话,那么现在每年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则使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中国农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0.10元,减去消费支出1617.20元,仅剩下482.90元。而一个大学生每年的消费(包含学费和生活费)少则三四千元,多则上万元,其间的差距可想而知。
    第二,高校扩招,提高了录取比例,降低了大学门槛,更加激起了本来就较为强烈的“上大学”的社会心理需求,当前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子女前途的开始”[1]因为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大学学历就很难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对那些“财力十分有限”、”绝大多数是一些平民小户人家的子女”而又“力图通过参加高考改变命运的人”[2]来说,上大学就更为迫切。这就使得一些原本可以尽早分流、就业解困的经济困难学生也选择了上普高、考大学的道路。这几年的职高冷、普高热现象就足以说明这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的扩招,必然会相应增加特困生人数。
    第三,农民增产不增收、城镇下岗职工增多等社会因素使一些家庭收入下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在校特困生比例的提高。
    以上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特困生的产生和暂时增加的原因。具体分析来看,特困生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家庭贫困。1996年招生并轨以后,为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每年11月份我校都对全体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在校月收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全校特困生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特困生主要来自下列五种类型的家庭(见表二)。

表二 我校96级—99级特困生家庭经济贫困类型

类型
年级

经济落后地区

多子女

父或母下岗

单亲或孤儿

灾害

其他

96级

50.7

22.7

7.2

1.5

2.8

-

97级

55.1

20.1

8.5

1.9

2.1

-

98级

53.4

18.4

10.4

1.8

3.5

-

99级

50.5

17.1

13.7

2.1

2.7

-

    1.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家庭。这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好,乡镇企业不发达或者尚处于空白,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低下,无力支付孩子的上学费用。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约占特困生总数的54%。
    2.农村多子女家庭。目前农村两孩以上的家庭仍然比较普遍,造成了子女在就学方面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几个子女同时上学,家庭的经济困难就更大。这部分特困生所占比例也不小,约占20%。
    调查数据表明,前两种类型家庭的特困生比例虽然目前较大,但在逐年降低,这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力度的加大和农民生育观念的进步。
    3.城镇下岗或单位效益不好的职工家庭。这些家庭仅靠政府的救济金或单位每月百元左右的工资来维持日常生活,根本无法供养孩子上学。这部分学生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特困生中约占10%。
    4.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亲戚或单方父母无力解决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5.发生天灾人祸的家庭。这些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尚可,但由于遇到自然灾害或家庭成员突患重病等,使家庭经济入不敷出,经济状况突然恶化。

二、特困生“困”在哪里?

    特困生的困难首先是经济困难,但经济困难又导致了特困生在学习以及心理方面的困难。
   1.在校生活状况艰难。特困生经济上的困难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状况。我校特困生中月收入低于80元以下的占l/3左右(见表三),这点钱使吃饭都捉襟见肘,更无从谈及其他消费了。

表三  我校96级—99级特困生月收入状况

月收入(元)
年级

120-110(含100,下岗)

100-80

80-60

60以下

96级

26.8

31.4

28.5

13.3

97级

30.6

32.1

25.7

11.6

98级

30.3

32.8

26.4

10.5

99级

37.7

35.6

22

4.7

    这些同学平时也很少花钱买衣服,穿的往往大一时的军训服装或运动服装。他们一学期的生活费用就是开学时从家里带来的二三百元,有时连肚子都填不饱,更不用说拿钱去看电影、郊游和交朋友了。因此,丰富的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并不丰富,他们只盼望着早一点毕业、早一点工作、早一点挣钱。
   2.学习成绩不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除极少数特困生学习成绩较好外,大多数特困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我校每年的“三好学生”评比中,特困生获奖比例不到3%;在1998年我校开展的首届朱敬文奖学金评选中,241名获奖者,特困生只有5名;而在首届朱敬文助学金评选中,由于规定学习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结果有3个班级21名特困生无一获助。造成特困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除了学习方法不当外,主要是平时营养不够,致使学习效率不高;经济负担转化成了思想包袱;忙于勤工助学致使学习时间无法保障等。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扩招 高校 特困生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