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消极影响及对策论文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作者:董玉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22

  4. 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

  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我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5. 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所有外汇必须交于指定结汇银行进行结汇。因此,外汇储备规模增大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相应增加,再通过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1—2005年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外汇占款分别为3565 .29亿元、5366. 91亿元、11623. 58亿元、17745 .72亿元及16199 .97亿元人民币。从中可以看出,2002年末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外汇占款增速呈逐年上涨之势。外汇占款增加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这不仅加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而且弱化了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能力及其效应,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三、化解高额外汇储备的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

  外汇储备规模应是适度的,并非越多越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为适当地控制其增长规模,可采取如下对策:

  1. 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政策有两种:一种是稳健的储备政策;另一种是充分利用的储备政策。两种政策的目标不同,政策的效果也不同。前者使一个国家在资金力量上有备无患,产生较高的信誉;后者可避免资金积压的损失,充分利用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当前中国执行的是稳健的储备政策,虽然这种政策使中国外汇储备实力雄厚,综合国力增强,但缺点是造成外汇资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当前中国决策部门应改变观念,摒弃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想法,实现由原来的稳健的储备政策向稳健与充分利用并重的储备政策调整。这一战略性的调整将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和高效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在外汇储备资金的使用上仍然要坚持: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盈利性的四性原则为出发点,在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持贸易进口、外债和QFII境内资本市场变化等支付需要的安全前提下,要更好地实现股权、债权及信用支付权等多元化投融资运用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外部均衡,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2. 适度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适度减持美元资产,改变“美元独大”的状况。按照“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原则,美元越是下跌,美元资产越是不能轻易抛售。因此,当前对外汇储备进行大规模存量调整是不明智的。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外汇储备进行增量调整,即停止购买新的美元资产,使新增的外汇盈余以其他硬通货形式储备起来。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量相当可观,如2004年、2005年的增量分别为2067亿美元和2090亿美元。这样,我们就可在不声张之中改变目前外汇储备中“美元独大”的局面,使币种结构变得较为合理。

  3. 通过鼓励资本输出,控制资本输入,减轻外汇占款的压力。一方面,引入外资要有战略性安排,应重视技术与管理的引进,适当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调整外资的结构,引进外资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应重新审视中央与地方引进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平等“国民待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并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外资项目,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要加强外户管理,抑制各种渠道的非法资本流动,可以尝试收取跨境资本交易税或引入国际上比较成功的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URR),要求特定项目的资本流入交存无息存款准备金,以抑制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入。一方面,要拓宽外汇使用渠道,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外汇需求,统筹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进行资源战略储备,并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市场策略与海外经济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

  4. 加快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放宽其外汇账户的限额,逐步向自愿结售汇转变。这样既能藏汇于民,分解外汇过度集中于政府的汇率风险,又能便利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更是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同时,也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的稳定性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限制,包括对旅游、留学等外汇汇兑的限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提高外汇交易规模,减少央行干预市场的频度,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消除短期套利资本投机空间,防止经济的泡沫化。

  5. 提高外汇储备在国内的运用效率。在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算的基础上,可考虑动用部分储备资产发行美元债券或其他外币债券(2003年9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在我国境内首次发行了美元债券,但只在银行间市场面向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中资金融机构发行),允许企业和个人用人民币购买,这样做可以缓解储备增加的压力,减少因外汇存款增加而增发的基础货币,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可考虑发展境内外币债券市场,以减少到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并替代部分外商直接投资。

  6. 可以用外汇储备成立一个“战略发展基金”,用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战略发展基金”主要从事两类投资:一是选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进行战略性海外投资;二是对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前者是以走出去的形式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战略投资,而后者其实是针对长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政府消费。

  这两个投资方向应该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海外投资业务方面,可以以控股的形式来投资于类似于高科技及自然资源之类的战略性行业,要求取得有竞争性的回报。海外投资可采取直接投资或收购股权的形式。为避免政治敏感性,有些投资可通过间接控股的形式,比如基金可投资于海尔这样的民营公司,然后通过后者进行海外投资。

  而国内投资方面,可以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原油来充实战略石油储备,进口高科技设备来支持科研与开发,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交流或培训的经费,或者用于引进国外的专家和顾问等等。此外,还可以部分储备进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某些救济,将外汇储备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但必须是从国外获得资源。

  参考文献

  [1]程刚。专家评说中外汇储备[N].环球时报,2006-01-18(15)。

  [2]杜艳。内地外储将成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管理的新可能[N].经济观察报,2006-01-18.

  [3]刘光溪,王大伟。贸易政策滞后与人民币生值的“虚拟性”[J].国际贸易,2006(2)。

  [4]吴念鲁。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额 外汇储备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