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其它论文 >> 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论文

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

作者:欧阳志远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5-17


第三,即使是能够再生利用的原材料,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也不得不降低层次使用。例如,玻璃、塑料、纤维等,再生以后,使用价值就会显著下降。当然,技术水平并不是不可以提高的,但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这里有一个比较效益的问题。一般说来,不到资源十分紧缺的的地步,人们不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而一旦进入这种地步,资源环境问题恐怕也就积重难返了。
第四,有的物质循环利用,可能产生公害。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人工食物链设计不当,将动物尸体和粪便作饲料使用,会造成病毒、病菌和重金属元素的二次污染,从而危害农业生产并最终危害人体。据推测,疯牛病的蔓延可能就与牛尸骨作饲料有关。
能源方面,在整个宇宙水平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成立的,然而在地球这个系统内,能量的传递还应当遵循单向传递的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至少在地球生态圈范围内,能量的利用是不可循环的。有人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是一个经验定律而已,不足以作为否定循环经济的证据。不可否认,不仅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已经得到公认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能达到的定律),都是经验定律。尽管目前这些定律并未得到严格的证明,但是同样没有找到能够违背它们的例证。对此,我们只能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大体可分为:太阳能(包括直接利用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化石燃料能等)、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地球自身蕴藏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等)。矿物能源显然是不可再生能源,人们不会怀疑它的不可循环性。还有一部分能源,如直接利用的太阳能以及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人们称之为“可再生能源”,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它们是否属于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可再生”,是指它们被利用以后,在可见的历史时期内在自然界里不至于耗竭,这种情况与“可循环”有根本区别。地球上所有能源被利用以后,最终都会以热的形式向太空释放,至于释放到太空的能量是否会重新凝聚起来,现代天文学已经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证据,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可见的历史时期内就可以循环利用。
一般说来,可再生能源都是相对清洁的能源,但如果无度地开发,也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如风轮机的过大规模安装,会破坏自然景观;在河流上大规模筑坝发电,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毁;潮汐电站的大规模兴建,会破坏鱼类的繁育场所;地热能的大规模开发,会有硫化物污染等等。特别是当能源的开发变得更容易、能源的供给变得更充裕时,人们就会对其他资源进行更大规模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原材料会加速消耗之外,另有一些环境要素,如土地、生物多样性等,都有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可能。这些要素是经济活动、甚至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它们都应当被视为资源。这些资源是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进化的产物,其量具有绝对性,其质具有唯一性,一旦毁灭,就可能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它们的利用很难纳入“循环”。
从根本上说,地球生态系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成长、消亡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随着内外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外界输入的负熵不足以抵消系统内正熵的增加时,系统将无可挽回地呈衰落趋势,以至逐渐走向崩溃。应该说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持这种观点,我们才可能具有清醒的认识,也就不会毫不吝惜地消耗地球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时间上说是代际平等问题,从空间上说是人际平等问题。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问题,它已经显露为现实的经济问题、甚至转化为政治问题。人们常说: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这句话到最后往往又被归结为依靠技术,这实际上是把复杂问题进行轻率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实际上,技术是这样一柄双刃剑:往往是它的进步导致了某些问题的解决,同时又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问题。尽管如此,人们总是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一个古老的格言。这个信念的危险在于:当问题严重到运用当时的技术难以解决时,崩溃性的后果是否会出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应当认识到,自然界能满足人的正当需要,但不能填满人的欲壑。事实上,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个扰动都有相应的代价付出,如果大规模地扰动自然,就必然遭致大规模的报复。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把扰动尽量控制在一个容许的范围内。
“循环型经济”的问题在于,这种提法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只要大力开展资源回收利用,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消耗资源。而如果社会一旦被这种错觉误导,其后果将难以设想。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建立一种节约型经济。它含有生产的集约化即资源的充分利用、再生利用的意义,同时还有适度、明智地消费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资源循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循环。其实“经济”这个词本身,在汉语和欧洲很多语种中,都含有“节约”的意义。
提倡节约型经济并不等于抑制人的正当需要,重新回到过去的贫困型节俭的老路上去。建立节约型经济,必须研究人的需要层次。人的需要大体可分为基本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从基本需要上升到享受需要,主要受生理因素支配,所以是自发产生的。但从享受需要上升到发展需要,则受精神因素支配,因而很难自发产生。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在一定限度内享受需要的合理性和不可逾越性,要大力采用先进的知识密集型技术,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满足人的正当物质享受需要。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对物质享受超越的必要性,要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引导人们的需要,引导人们追求创造、追求精神满足。这才是真正属于人的行为,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唯其如此,才能摆脱困境,求得全体人民的福祉。
 
参  考  文  献
1  奥德姆 E P.生态学基础.孙儒泳,钱国桢,林浩然,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  格林伍德 N J,爱德华兹 J M B.人类环境和自然系统.刘之光,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3  普里戈金 I,斯唐热 I. 从混沌到有序.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循环型经济 节约型经济 经济
最新经济学其它论文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
价值观对集中式长租公寓开发和运营的影响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的探讨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珠三角加工贸易的影响及
物流成本最低研究方案
提升我国低碳零售业发展水平的路径研究
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策略分析
热门经济学其它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及应采取的
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浅论广告创意
政府与制度创新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
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