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基本理论论文 >> 中国人的管理之道论文

中国人的管理之道

作者:朱德文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2-07-28
  【摘要】中国人的管理学首重无为而治,也就是强调放权与自我管理的自组织治理模式;中国人的理学谈天下至诚、德育天下及修身齐家之道,也就是愿景领导、价值领导、关系管理及文化建设,以创造信任的环境;中国人的理学总是强调阴阳并存又阴阳融合,这正是学习型组织在变化环境中的动态平衡之道。
  
  【关键词】中国人;管理之道;现代管理;无为而治;中庸之道。
  
  众所周知,现代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以及德国韦伯的“科层管理”。现代管理通常将组织视为“工作流程系统”和“命令系统”,认为组织与人都是经济理性的,组织可以制定系列规章制度流程,并通过“胡萝卜”和“大棒”政策使员工成为流程的忠实执行者。因此,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设计更有效率的流程,并监督其得到有效执行。
  
  以理论层面上看,科学管理常受到“后现代管理”思潮的严厉批判。组织应被视为一个合作系统和信息系统以及关系网络系统,组织内个体是追求社会意义、人际满足以及归属感的,在这种情况下,差别迥异且又追求社会意义的个人只有在“共同目标”激励下,才能高效合作,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领导的职责是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建立良好的文化规范,促使员工实现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忠诚度,并引导小团体配合组织的工作。从操作层面上来看,层级制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思想在中国也遭到严重的适应问题,这些病症的主要源头在于中国组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僚主义”等特点。
  
  当下中国管理界有两个理解误区:一是认为韦伯加泰勒就是“现代管理”,二是认为这个“现代管理”是包治百病的。实际上,在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交相前进,完整的管理系统应该包含“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另外,后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化、符号性消费,以及一对一的合作性生产,知识经济与服务业经济的崛起,使得“单腿独行”的科学管理力不从心。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西方现代管理的局限性将会越来越明显。未来中国有效的管理,一定是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基因中发掘出来的新模式,它坚持“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统一。
  
  那么,何为中国人的管理之道呢?
  
  中国人的管理学首重无为而治,也就是强调放权与自我管理的自组织治理模式;中国人的管理学谈天下至诚、德育天下及修身齐家之道,也就是愿景领导、价值领导、关系管理及文化建设,以创造信任的环境;中国人的管理学总是强调阴阳并存又阴阳融合,这正是学习型组织在变化环境中的动态平衡之道。这样的概括建立在先贤智慧与许多管理学、本土社会、本土心理学大师的理论之上,包括:中庸之道和礼法并治。其一,中庸之道谈无为而治,因为中国组织的效率最重要的秘密就来自于组织。给你裂土封侯的机会,给你建立一个自己“家”的机会,让你能够把一群熟人建立成一个拟似的家,给你一片天地去驰骋,让你拥有了自己的努力成果并和你的“拟似家人”一起分享努力的成果。这就是最大的激励,足以启动一个人及其圈子内的一群人的创意与积极性,这正是中国组织效率的最重要的来源,也是中国人一放就活的道理,以及老祖宗无为而治的智慧。
  
  其二,本土社会学大师费孝通主张中国人的关系网是差序格局的,也就是由内而外有等级的,这是对关系的深刻理解。关系管理建立在长期的系统的思考之上,总体的、长期的关系管理目的是构建一个信任而和谐的环境,所以要做好自组织的治理主要就是要做好长期的、总体的关系管理,这是放而不乱的根本。
  
  其三,许烺光所谈的情景中心理论启发了我们所说的圈子理论,即西方管理学所讲的非正式组织理论。这些理论都说明了中国的员工善于建立圈子,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习惯使然,改变不了。但是圈子可以把他变得很坏,成为派系,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潜规则;也可以把它变成效率之源,使“裂土封侯”的制度成为强大的激励,用自组织治理的方式将其导向正轨。
  
  其四,一个好的自组织的治理强调的一定是礼法并治的,而社会治理来自于本土管理学者樊景立与郑伯埙的德行领导理论,就是以身作则建立文化,同时也来自于天下至诚,因诚而有愿景,有方向。法制又是公平的基础,有了设法并治才能够做好自组织的治理。
  
  其五,使中国人的思维阴阳相融又阴阳平衡的是中庸之道的。中庸之道强调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地 因 为 情 景 的 改 变 而 进 行 修 正。也 就 是 把 握“放”———任其自组织,与“收”———增加层级权力,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的理论,社会学大师格兰诺维特与鲍威尔的理论,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情景下适合自组织?哪些情景更适合层级制治理?哪些情景适合市场治理?
  
  管理学大师明兹伯格与格兰诺维特都曾指出,往往任何一个治理机制都同时包含了以上这三者,只是有的时候偏重自组织,有的时候偏重层级制,有的时候偏重市场治理,但在不同的治理模式中也需要包含另外两个治理模式一部分。这就是多元融合、不偏不倚的中国人的管理之道。
  
  自组织的行动逻辑强调的是信任关系的发展,基于关系的自主结合与协商而自定管理规则,这正是中国管理哲学要发展的治理模式。所以中国人的管理智慧总是强调管理是对人的———看人、收心、培训、因材器使、授权分享,让他独挡一面,最后裂土封侯给予最大激励。中国的商道中,“商”就是交易治理的道理,主要是对人做交易的治理,而要治理这种独立或半独立的自组织,很难直接控制其行为,只能像管理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西蒙所说的,进行前提控制,也就是控制出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员工自主地作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个人决策。它的前提控制就是我们强调的文化的、愿景的领导,是信任环境的营造,讲究人情和恩德的一整套治理模式。
  
  我们也注意到为什么中国自古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层级制。因为自组织固然非常有活力,但是到了最后往往可能会乱了套,乱了套的结果就会互相掐、互相卡位、互相争斗,甚至最后变成了藩镇割据、诸侯经济,更糟糕的变成了军阀乱战。我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为了维持彼此间的秩序,所以会有层级管理,这样才能够“维稳”。
  
  这个特色使得中国人的管理学和西方管理的本质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管理哲学非常强调层级制的治理,有一连串流程、制度、规划、控制、追踪、考核、奖惩,各种形式的正式治理之后,西方管理也会强调人本管理,因为当我们要想把每一个员工当作螺丝钉放入层级制的大机器中的时候,人是不高兴的、不满意的,所以人本管理在这里起到辅助作用,使工人的满意度增加,归属感增加,这样员工才会愿意被纳入层级制中,并有士气地工作。中国人的管理学和西方管理间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不同正在于中国人的管理学强调无为而治,是放任自组织的,先承认了人的自主结合,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然后再用层级制作为补充,以维持秩序。
  
  中国管理之道并不是一套技术或战略,因此它首先要求我们的不是如何经营一个公司,而是从最基本的做人开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这些是成为一个管理者之前的要求:要明确自己对事业是不是真诚,心地是不是纯正,能否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和家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地,把“齐家”应用到管理中,就是说管理者要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以及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周围能有一帮像家人一样的人。
  
  中国管理之道的另一点,就是中国人有着无穷无尽的创业精神。这体现在我们的历史中,就是“一放就活,一收就死”的局面。这种创业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在管理中也要加以利用。什么样的管理才能利用中国人的这种创业精神呢?答案仍在中国管理学中,这就是无为而治的中庸之道。
  
  以至诚之心作为基础,以身作则,以德行领导,并且在管理中持守中道而不平庸。中国式管理的领导艺术总结起来就是,无为而治的领导、礼法并治的领导、恩威德并济的领导、差序格局的领导、中庸之道的领导。

论文搜索
关键字:管理
最新基本理论论文
浅析恶劣地区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强生公司并购辛迪思公司案例分析
论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我国罗非鱼产品的药物残留问题及其对策
孙子兵法之管理者战术思维刍议
试论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 作用
杭黄高铁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研
让高端人才引领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承
热门基本理论论文
论人本管理
管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理性化形成的制度因素与人文动因
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 ——为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RM
海尔管理面面观
影响企业未来的十大管理理念
浅谈领导干部的用人艺术
中小企业自身优势的利用
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