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2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1]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就提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是21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任务列入教育发展的重点行列。[2]社会责任感是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考量和主要支点,它不仅影响到高职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全、品德的完善和自我的提升,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生产的进程。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带有十分明显的功利性,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都是订单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仅仅专注于高职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漠视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化,如何克服高职院校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造成的负面影响,培养既具有过硬职业技能素质又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1当前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中不乏有理想有抱负的技术人才他们积极进取,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主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部分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淡漠,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具体来说,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1.1在利益取舍上,轻社会利益,重个人利益

  利益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具体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涌至校园,高职生受利益的驱动也日渐增强,他们的利益观念也慢慢凸现出来,对社会责任感在高职生思想中的形成与强化是个巨大的挑战。社会的责任是通过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的,社会的整体利益始终是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但当代高职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在对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偏颇与失衡。在关于"当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的调查中,高达65.30%的同学选择了"在不损害个人利益基础上,考虑集体和国家利益"21.4%选择"集体、国家利益优先",仅13.3%"牺牲个人利益,顾全集体和国家利益".由此可知,当代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明显的向个人利益倾斜的趋向,他们持有的义利观建立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两者之间的一种既能满足个人利益,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平衡点的基础之上,这种平衡非常脆弱,一旦两种利益发生矛盾时,尤其是涉及到个人具体利益时,一些高职生往往首先考虑个人会利益。

  2.2在理想追求上,轻社会理想,重个人理想

  对于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期,而又比其他大学生更早面对社会的高职生来说,理想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发挥重要的导向功,是他们思想与行为的定向器。毫无疑问,当代高职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美好的设想并乐意为此而奋斗, 大部分学生认同社会理想,推崇奉献精神,拥护社会责任感,但部分学生却容易受个人主义支配,在社会实践中,对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掌握、自我发展的程度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水平更加注重,对个人前途发展、幸福指数等十分强调,而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表现相对淡漠,不能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缺乏对自身历史使命的准确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的对社会理应具有的主人翁精神,仅仅将理想局限于个人范畴内。在调查"你努力学习的目标是什么?"的问题时,47.9%的同学选择"为了自己将来更美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自我发展",26.5%的同学选择"为了报答父母",25.6%选择"为了学以致用,使国家越来越强大"。由此可见,高职生当中,淡摸社会政治理想,而偏重个人理想、生活理想的同学占据绝大多数。

  1.3在价值取向上,轻社会价值,重个人价值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基于某种利害关系所作出的意义认定与选择,具有相对稳固性。价值取向是人们责任行为导向系统的核心因素,对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功能与导向作用。价值取向有两种定向:社会定向和个人定向,这是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所在。作为各种价值中的首要价值选择,社会价值取向具有以为社会为人民奉献为最大的乐趣,以无私关心爱护他人为自己的职责的显著特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与日俱增的人才竞争压力,部分高职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移,由重社会价值转为重个人价值,将目光仅仅定格于个人的发展,对个人价值有着不合实际的夸大,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奋斗,这样的极端表现就是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还有一部分高职生十分注重"自我超越",强调个人本位主义,对自我的关注程度大大超越了对社会、他人以及父母的关注。如在"你认为幸福是什么?"的调查中,45.6%的同学选择"全面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33.7%的同学选择"拥有良好的物质生活",只有20.7%的同学选择"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这充分显示出部分高职生存在着将个人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之上的观念,在面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选择时,往往最先考虑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否,这种行为,使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成为空谈。

  1.4在义利选择上,轻社会道义,重个人得失

  社会道义是人们理性升华的一种高尚情操,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尊崇。这本该是当代高职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但许多高职生在义利的选择过程中考虑条件、讲求策略,力求在社会道义和个人得失之间找到"折中点",希望既能保持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同时又能够兼顾自己的个人得失,或是至少要将个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调查"假如在路上看见古稀老人跌倒在地,你会怎么做?"时,高达67.6%的同学选择"不会主动帮忙,但会拨打急救电话", 8.9%的同学"怕惹事上身,一旁观望",只有23.50%的同学选择"立即走过去搀扶并送医院",可见,当代高职生对利益观、社会道义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但存在着知与行的严重脱节现象,这反映出高职大学生生在面对义利选择时,处在一种既不破坏他人利益,又不主动维护社会道义的消极"不作为"层次上,这对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社会义务与责任的自觉履行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2造成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2.1高职教育的功利性

  责任教育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在于夯实学生道德修养,培育学生人格品质。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为落脚点、社会需求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典型的专才教育。高职院校作为生产发展第一线劳动者的输送渠道,其学时紧、学制短的特点使高职院校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授人谋生技艺之作坊"的烙印,在"专业至上"观念的引导下,当代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远远偏离了使学生得到全发展的轨道,这种培养体制下的高职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在社会应担当的责任与义务,只懂得如何才能让自己得到在技能上和专业上的自我提升,暴露出其深刻的功利性。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多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课程编制上,主要依据将来所担任职业所需能力的要求或工作过程导向来确定。在课程评价中,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大部分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操作的熟练程度为衡量标准,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的考评基本流于形式或者完全忽略。这种教育下的高职生只能是被技术化、功利化和平庸化的"职业人",越来越失去其人文意义,更谈不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责任教育恰恰是作为一线工作者,最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决定着高职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否能对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履行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2.2对知识实用性的过分强调

  有关责任的知识和教育是对待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态度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帮助高职生完善自身人格品质、道德修养的必要保障,属于一种非专业性、非实用性、非功利性的知识。而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的职业性、功用性、实用性,能帮助高职生提升自己在其专业领域的水平,从而能更好的适应所从事的工作。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孰重孰轻的衡量,取决于高职生的知识价值观。高职生是与社会一线工作最为接近的大学生,他们对知识功能的判定,基本上是与自己将要从事工作的需求挂钩。多数学生能对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持肯定态度,并在两者能得以兼顾时并重,但在二者选其一的情境下,大多高职生以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为标准,他们学习知识的价值观方面很大程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其次才是为社会做贡献。这种只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对社会价值淡漠的思想与社会责任感此消彼长,往往造成了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甚至消解。高职生对知识实用功利性的过分追求势必对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造成巨大障碍。

  2.3社会对高职生的社会认同感偏低

  高职院校是输送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职人才。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高职生队伍的逐渐扩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与此相悖的是,社会和高职生自身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同度并不高。首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认为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才叫真正的大学生,而对职业教育十分冷淡。这种消极影响使社会难以形成对高职教育的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造成了高职生的社会认同度持续走低。其次,在就业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在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自己单位时,唯文凭独尊,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对高职生的认同度很低。用人单位认同度的低下也造成了高职生对社会产生怨恨,导致了其社会责任感的减弱。最后,高职生自身对高职教育的不认同也是造成高职生社会认同度低下。很多高职生选择高职院校只是他们不能上高等普通院校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而高职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样的心态也使高职生对自己的定位欠准确,或者自暴自弃,最后毕业后难于找到合适的工作,造成了"高职毕业生能力有限"的印象,这也很大程度降低了高职生和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社会认同度是社会对一个群体的价值肯定,从根本上影响着这个群体对社会的情感,社会对其肯定度越高,其对社会产生的回馈意识和责任情感就越强烈,反之则低。这就造成了高职生对社会的感恩回馈意识薄弱,更谈不上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和义务了。

  2.4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蚀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正一步步向建构新的文明秩序和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的目标迈进,但目前尚处于从前现代向现代跨进的过渡时期。在"现代化"背景下,全球化浪潮奔涌而至,带来了经济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新思潮, 思想文化的多样化,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世界生活方式的一体化,使当代高职生否弃了我国传统的一元化的道德价值规范,在对待道德的态度上,他们普遍持怀疑主义,甚至对任何形式的社会普遍伦理都予以拒绝。对于社会道德生活,他们缺少普遍的信任,没有道德的内在驱动,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义务,高职生的这种道德观念造成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淡漠,由于传统的道德规范体系逐渐被消解,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很容易使社会呈现一种"责任缺位,道德真空"现象。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大学生 大学 原因 社会 责任感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