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论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15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10-06

  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而思想素质,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17世纪的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18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说,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在我国,人们奉行的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这与国外的公民教育有所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与内涵建设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应成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诸多学者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及其评价已有了较多的理解和研究,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革新与完善。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群体来说,因为评价对象的思想特征、学习特点、职业目标、心理特征等方面与重点类大学学生群体的区别性和差异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走向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评价导向和依据的理论研究,以更好地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增强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指导实践的开展。

  一、研究述评

  (一)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之初,在贯彻1981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的过程中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科学,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发展,相关理论研究自此展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1]随着1988年3月3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估中发现的两个问题》一文,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才开始逐步走向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定量评估,首次在1988年张耀灿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提出,并初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可行性和指标体系,但后来并未获得快速发展。直至2000年以后,教育学术界才逐渐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论进行研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获得一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实践问题研究也随之浮至水面。

  多年以来,国内众多学者、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其评价已做过部分研究,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这对于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无疑是有效的“催化剂”或“强心针”,也催生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这些研究经实践检验证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为了准确有效地了解、掌握已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现状,笔者于2014年8月11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CNKI数字资源系统进行了搜索、统计和梳理,发现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的情况如表1所示。

  其中,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为主题搜索的136篇研究文献(含硕博论文40篇,发表年份分布情况),领域类别分布情况;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为主题的27篇文献均来自高等教育领域,且期刊论文有22篇,硕士论文5篇,发表年份分布情况详。

  (三)研究特点

  由以上图表可知,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的研究,有以下特点:(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评价及实践研究则不足;(2)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和“思政教育”领域,这与青年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具备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国家对青年群体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绝对重视有着紧密的联系;(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博士论文较少,只有1篇,硕士论文有24篇,基金论文19篇,这说明相关研究还缺乏深刻的理论研究,课题力度和强度仍需加大,增强创新度;(4)研究的时间相对不均衡,以21世纪研究为主,20世纪及以前的研究较少,2004年以后有所增加,这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家重视、政策倾斜及国务院16号文件的颁布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二、反思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没有确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没有。之后很长时间以来,评价德育效果一直采用过程模糊性强、主观随意性大、评论形式单一化的工作总结、个人小结或定性的德育评定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存在大而空的现象,亟待改革和创新。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90后”青年学生群体个性独立、思想活跃、思维发散、自主意识强,自我管理技术和能力不足,大部分不追求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以考研为学业目标,对专业技能的操作应用、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养、社团活动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更感兴趣,拥有相对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在国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视的今天,加强对此群体教育及其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反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要性:能构建适应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能否科学、有效的关键。制定具体可行、易操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标准尺度,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科学依据,又可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始终处于动态的闭环完善过程,又有所适度开放和进一步发展,保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和调控,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必要性:能重构新形势下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评价体制

  前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已在某些高校或某些部门开始试行,但是,由于这一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许多理论上的问题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都还未得到解决。[2]对此,我们要认真查找存在问题,探寻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重构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评价体制,推动学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坚持全面发展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原则,与时俱进,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时代内容和生命活力。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更加突出了社会主体、个体的自我独立性。因此,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应用型人才评价的目标,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满足社会和教育发展现实诉求的途径。

  (三)时效性:能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效能性

  一方面,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日常繁多的学生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在高校教师群体里是相对最频繁的,对学生的思想、品性、生活、人格、心理、兴趣、需求等相对了解,与学生的关系普遍比较密切。与学术性高校学生相比,应用型本科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相对较为弱势,对他人相助的依赖性强,对辅导员的依赖性则更强,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父母的角色转移到了辅导员身上。另一方面,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过程中,争取辅导员队伍的积极参与和实施评价过程,针对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体系进行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人性化改革完善,有助于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的效能性。

  (四)客观性:能建立用人单位、公众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踏入社会的节奏还要更快些,社会用人单位就是教育的雇主,雇主评价对于对象的培养方向起着关键的需求方向作用。在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实习锻炼之际,通过用人单位、公众舆论评价,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目标管理。其中,过程性较多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目标则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因此,融入多方互动、过程监控、共同构建的第三方综合评价机制,能促进大学生、高校与社会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机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反思的主要内容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教育评价也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反思、重构和革新。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我们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集中性反思。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元理论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研究,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要科学、客观地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必须先从理论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本身进行深入探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多样性的评价标准、扩大质量评价参与度、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元理论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现代化科学系统理论为研究理念,立足于研究问题的理论现状和实践发展,深化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为出发点,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发展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要求其评价过程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原则和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评价主体的价值评价和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价值评价要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以主体的发展为基础,客体能否具有价值、具有何种价值,关键在于主体的发展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多元化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的全过程,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增强其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关系到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首要措施。[3]因此,必须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发展基础,才能使评价如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的价值关系。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方法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既要考虑国家教育大计的引导方向,又要考虑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人的思想意识、心理需求、发展特点和未来趋向,还要考虑评价的目的性、有效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内容,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奠定了基础。构建一个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离不开合理的建构原则和科学的建构方法,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坚持多元化方法为手段,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理念,以科学性、实效性、独立性、可操作性为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文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调研法等为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模式

  大学生评价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的特征及其衡量标准,西方教育评价模式的主体,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的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长效性和稳定性,决定了对其评价的过程性监控和目标性管理;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客观性,决定了对其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为综合化的测评手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人格特性、职业导向性,决定了对其评价要以个性化发展为宗旨。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模式,应以“三个结合”为主,即评价内容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结合、评价指标的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结合、评价方法的质性和量性的结合。   四、指标体系的构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进行,而且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4]由于现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加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才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实施评价,才能促进评价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评价体系整体可由自我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及社会评价体系三部分构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评价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评价体系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标准应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育人理念,因为只有这样构建起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评价体系才能为大学生认可,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评价体系

  教育界对教育评价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但对于“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的界定已达成共识。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评价体系是构建一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体系。它主要包括学生评价体系、班级量化评价体系、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和院系评价体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评价体系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社会评价是一种外部结果性评价,它与学校内部进行的形成性评价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评价是检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这是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大众化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五、评价理念的反思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具备中国特色的、全新的评价体系,应追求以下理念。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

  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要从社会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体现时代特征,坚持理论创新,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学术精神,敢于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研究领域,勇于研究新的问题。

  (二)以科学性、实效性、目标性为评价导向

  本文研究视角小,方法独辟新径,研究内容具备一定的典型性、普适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定位落到实处,可作为实践检验的前提和基础。从整体规划上看,首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再以理论基础为依据,落实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并着力于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其具有适用性、指导性和特色性。

  (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人文关怀精神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当大学生以主体身份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就会有自觉能动的特点,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为接受评价的自觉性,而且表现为接受评价的自主性,即对评价的内容、目的、环境影响的自觉认识、自主选择和积极创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和理解人,强调尊重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自主精神,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本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大学生所处时代、环境、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心理特征及思想活动的特点、思维方式的形成、价值取向的变化、行为方式的特征等的理性分析。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以构建一套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为基准,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现状、反思重构的意义、建构原则方法以及评价的模式,而且还探寻从实践层面上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主要从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维度进行探索,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在科学化理论基础上,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在这种研究成果指导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才会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实践的反思

  (一)思路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任重道远,本文以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行动研究法等,主要分析了国内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相关资料,为后续开展的实践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支撑依据。下阶段,还将采用个别访谈、集体访谈、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形式,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的现状调研、对比分析与理论研讨。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与现实的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较为客观、准确的结论。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思路方法确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效能标准,既可突破传统的评价观念,又能从创新的角度构建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教育引导的最大效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只有体现出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才能形成特色,才能保障评价体系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二)方案制定

  第一,设计研究思路,进行文献搜集、综述整理与访谈座谈,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建立数据模型,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其发展趋势;第二,以人本主义教育和元认知策略为依据,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元理论和发展机制,为构建理论体系框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研究合理的评价体系建构原则和科学的建构方法,构建一个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实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第四,引入多元评价的理念,革新评价模式,从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衡量。

  (三)实践程序

  实践程序如下:(1)搜集并分析现有研究文献状况、特点和存在问题,制定评价目标,梳理评价思路,整理评价方案;(2)研究评价理论框架,构建基础模块,设定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分解各级评价指标;(3)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的理论支撑依据,完成各模块调研问卷的设计;(4)对各评价主体选择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开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召开座谈会,对调研问卷的发放进行回收、有效甄别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5)评价理论体系构建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建立评价模型,对实践调研进行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并检验理论研究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长效性、系统性等特征,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体系,在理论方面进行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反思,是做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根本需求,是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关键。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

论文搜索
关键字:应用 学生 体系 反思 本科 思想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