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生活史观:高考历史命题新方向论文

社会生活史观:高考历史命题新方向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16

社会生活史观:高考历史命题新方向

  社会生活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人们的群体生活与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人口社会等为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考历史命题中社会生活史观的渗透

  社会生活史观的突出特征是大众化,“通过对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探讨深刻揭示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趋向。关注同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这使得历史学研究内容带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高考命题通过关注社会生活的变迁,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高考试卷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另外,新课改还特别鲜明地强调历史教育浓郁的人文情怀,高考对社会生活史的考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民众特别是普通人和社会的变迁,从而体现新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高考命题者采用这种新史观来命题,给高考试题增添了耳目一新的意境与面貌。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社会生活史试题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在2008年、2009年的江苏历史高考试卷中,此类题目已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题型则包括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如(2008年江苏卷,历史,单选题6)以男医接生为切入点,考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众面对西方文明时的观念冲突,再如(2008年江苏卷,历史,21)考察中国古代商人、戏曲和民间生活。2009年江苏高考延续08卷的特点继续加强对社会生活史观的考察,很好体现了高考考试目标的要求(2009年江苏卷,历史,22)。

  我们还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趋势:从社会生活史观出发,以生活化的材料为题目创设新情境。江苏高考历史的命题广泛地以各种各样的史料为载体,创设新情景,《20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所列的典型题实例 18题: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本题以社会生活史中的人口问题为切入点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从民生百态中挖掘问题的本质,揭示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和基本趋势,具有材料新、以小见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这样的题目不仅会出现,而且数量会更多。

  二、高中社会生活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能及时把握住高考命题方向的变化。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仍然集中于政治史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革命史范式,评定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史学观念滞后。对于教材中所隐含的新史观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照本宣科不进行拓展。

  2.很多教师缺乏在教学中渗透社会生活史观的经验和技巧,在利用教材教学时往往无从下手。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社会生活史的内容较少,相关的只有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个章节,总体上看关于古今中外衣食住行的介绍,是零散的、孤立的,对教授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史观形成了一定的难度。

  3.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社会生活史观时也遇到了很多麻烦。学生知识陈述的学习较多,缺乏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与感悟。还不能做到有意识地、自觉地应用社会生活史观去研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现象,在高考中遇到新材料、新情境考题时就明显力不从心了。

  三、如何在高三复习中引入社会生活史观

  1.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调整理念、转换视角,改变以往偏重政治史的习惯,高度重视社会生活史,主动调整教学策略。

  2.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三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整合教材。教师运用社会生活史观的主要观点,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宏观上围绕衣、食、行、社会风俗等热点领域构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知识框架,再从微观切入,深入探讨各种民俗变迁出现的原因,且不能局限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导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同步指导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史观的基本概念,重视与新史观相关的练习题的专项性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社会生活史观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3.锻炼学生运用社会生活史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史观为线索,用新的视角去审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社会生活史观的特点是以“由下而上”的视角观察和研究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之外的社会领域的历史现象。高三复习教学中需要我们转换视角以获得新的认识,得到新的启迪。如果从革命史观出发,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疑是政治史的重点,而从社会生活史观出发,近代西方文明的入侵、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又是近现代中国几次民俗遽变的主要因素,其中涉及的中、西方社会习俗所经历的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很值得学生加以深入思考。引导他们用新史观所提供的观点和评价体系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得出新的认识。

  其次,锻炼学生运用社会生活史观探讨现实问题的能力。依托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启发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做出成熟而理智的判断。比如,近代中国百年的民生是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汇中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的,伴随着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扬弃,对待西方衣食住行的态度经历了排斥、惊异、接受到吸收的历程,经历了被动接受到谨慎引入再到大胆引进的历程。应该让学生深入探讨这种态度的变化过程,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新的认识,可以设置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究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定位自己的传统文化?如何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且逐步认识到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发展方向,逐步树立对外开放意识,积极支持对外开放政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情景式教学,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关注学生对社会生活史料的处理、分析、探究能力。如 “辛亥革命的影响”这一幕,相关的社会生活史料很多:剪辫易服、中山装、废缠足、称呼的变化、新式婚姻在开放城市的流行等都可以启发学生从新史观的视角对辛亥革命给出全新的评价,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自主搜集材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民生百年变迁的感性认识,联系三本必修教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整合,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运用社会生活史观研究历史的意识。

  通过布置探究任务,组织问题探究,锻炼学生运用社会生活史观的基本研究方法展开自主学习,学会探讨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教师在社会生活史观方面对学生的指导还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从知识技巧的传授到能力的锻炼以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每个环节都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亟待进一步的探索。

社会生活史观:高考历史命题新方向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活 史观 历史 命题 新方向 高考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