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列宁灌输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启示论文

列宁灌输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7

列宁灌输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启示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其目的主要是对俄国工人阶级进行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社会主义意识,提升阶级觉悟。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进行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内容为:1.工人运动不可能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部向工人阶级灌输;3.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把革命理论与革命群众结合起来;4.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占领思想阵地;5.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主体应当是“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灌输的客体是“工人群众”。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列宁的灌输理论并非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一种单向的、僵化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强调和重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以及教育主体与客体互动的教育方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灌输理论对于提升工人阶级意识,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是现阶段,灌输理论仍然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原则。

  具体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而言,其指导和借鉴意义更为明显。民族理论课程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类院校必修课程,对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意义重大,下面我们结合灌输理论,从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必要性,民族理论教育的主体、客体以及教育的方法和环境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灌输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是经过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指导着我国的民族工作。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于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民族观,增进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意义重大,能够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然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可能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自发形成。因为,从其成长环境来看,有些少数民族群众中,还保留着一些相对保守甚至错误的民族观念,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观念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特别是在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下,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期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可能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既然正确的民族观不可能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自发形成,而且外部环境如此复杂,那么只能自外部向少数民族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把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与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意识联系起来,自觉树立各民族大团结的观念。

  二、 加强民族理论专业建设,提升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向少数民族大学生灌输正确的民族观意义之重大已无需赘言,而高校民族观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民族理论课程实现的。所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专业建设,应从纵向历史沿革和横向内容拓展两方面进行,使灌输内容更趋合理。民族理论的内容涵盖民族的形成、民族间关系、民族问题、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现有的内容就是完备的,时代向民族理论的研究者提出更为迫切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将民族理论的众多内容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提升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十分紧迫,而这也是灌输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正如列宁说过的,不是说“反复地咀嚼一些大家早已知道的东西就够了”,灌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觉悟水平,因此,务必要使灌输的内容科学化和时代化,提升民族理论学科水平,增强灌输内容的时代感染力,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责任意识和学习兴趣。

  同时,作为民族理论灌输主体――高校民族理论教师专业队伍,提升业务水平和素质,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灌输意义重大。有必要实现民族理论教师的专业化和专职化,这样才能保障他们“有能力”对客体实现灌输。在专业化层面,要求相关院校必须加强民族理论专业的建设,以满足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类院校对该专业教师的需要,特别是要在研究生以上层次上加以重视。因为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开设该课程的院校,许多教师并非专业化,仅仅是“相关专业”教师,这样一来,就很难保证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解的深度,所以,在条件允许的高校中,有必要实现该专业教师的“科班”出身。而在专职化层面,原因同上,要保证他们对课程内容理解的精准,因为从实践中我们看到,有很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在承担民族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会承担一门甚至多门其他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这样,对民族理论专业的研究在精力上的投入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实现民族理论专业教师的专业化与专职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灌输的重要任务。

  三、 要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其参与意识

  列宁的灌输理论并非西方传统意义上的“道德灌输”,也非多数人理解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充分考虑灌输客体的主体要求的教育方式。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未根据客观现实和学生的真实需求,而力图将理论知识“填进”学生的头脑,结果适得其反。这也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效果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在民族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际,了解他们的现实需要和心理特点,以更为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实现互动,同时,要对当地民族概况有更充分的了解,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认同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注重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样就能在体验的过程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四、 要注意改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灌输方式,拓展灌输途径

  要避免传统教育方式的片面化倾向,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就像列宁所言“在传达这种思想时,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并要借助日常生活中他们知道的事实”。这就是说,要注重灌输的实效性。具体到民族理论教学中,要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民族问题,以及党和国家处理此类问题的态度、原则、立场和办法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讲解,解除他们在此类问题上的疑惑,以有说服力的理论和鲜活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越来广泛,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他们能更为便捷迅速地获取信息。但是,网络这把双刃剑,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问题。难免会有人为达到个人目的,利用网络进行宣传。这就会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是非面前的判断。因此,我们必须占领网络这块阵地,因为如果我们不占,总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占领,这对于处成长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占领思想高地,必须占领网络阵地,以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同时实现获取信息的健康。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的精英,与本民族内部成员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因此,更能取得本民族的信任,其传播作用和联系本民族成员方面,是其他社会成员无法取代的。所以,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这就更加凸显应用列宁的灌输理论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教育意义之重大。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JSZ1229)

列宁灌输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民族 理论 大学生 大学 启示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