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基于“学校本位”的小学生课外活动课程设计与意义论文

基于“学校本位”的小学生课外活动课程设计与意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05

基于“学校本位”的小学生课外活动课程设计与意义

  【作者简介】 朱国军,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助理兼小幼支部书记,学术研究方向是教育教学管理数学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小学生课外活动是小学生闲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基于“学校本位”的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们发生在校园内、依靠学校力量实施并试图为本校师生发展服务。

  历经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发展理念,目前我国“基于学校本位”的小学生课外活动课程已不再是停留于时间与内容数量的安排上,而是旨在追求课外活动与小学生师生发展的一致性。

  一、课外活动“基于学校本位”的客观缘由

  相对于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属于“业余”、“课外”、“校外”的闲暇,是形成学生个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课外活动有其突出的特点:学生的自愿选择性与活动内容的灵活丰富性。课外活动,也曾被称之为“第二课堂”,足可见其在我国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以及与课堂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国小学课外活动在近年来“尽量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的严格规定下,其组织安排又开始陷入新的困境。因此也滋生了很多私托、培训机构,可以说我国的小学生课外教育逐渐出现“市场自由托管”状态,并且没有严格的审批与评估机构,这对小学生的闲暇教育带来了较大的隐忧,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课外活动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暂的“学校课余时间”里,安排得当的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成为很多小学课程设计的难题。

  在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中课外活动所处的可有可无、任其自流的状态下,为确保其实施的制度化与科学性。学校应在制度方面,将课外活动列入课表,并把调整学科课程设置与改变作业设计所“ 节余” 下来的时间用于安排课外活动;另因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所以在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方面,除了某些活动课程跟学科课程有紧密关系以外,还应力求课外活动与小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相联系,实现课程设计的多元化。

  二、课程设计:以N小学“四点钟课堂”实验为例

  本实验开始于2010年,是N小学一项教学改革尝试。“四点钟课堂”实际上就是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四点钟以后,因学生达到了当地政府所提倡的在校课堂学习总时间,应当予以放学。但现实是多数家长无法按时接走孩子,并且N小学是一所寄宿制与走读制并存的学校。所以,学校尝试在多出的这一个多小时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师资能力、空间环境列出“第二课堂学习菜单”,学生自愿选择自主报名,打乱原有的班级,把学生按照“第二课堂规则”重组,开展一些以活动为主的俱乐部,并且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个“第二课堂”的开始时间一般为下午四点钟左右,因此得名。

  四点钟课堂的活动内容同很多学校的课外活动种类类似,包括“合唱”、“航模”、“动画设计”等艺术技能类项目,也包括“武术”、“乒乓球”、“健美操”等体育舞蹈类项目,每学期约有三四十类活动项目供大家自主选择,然后根据师资与空间、学生的志愿秩序来最终双向选择确定学习名单。每学年进行一次重选与重组,学生可以延续原来所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能力表现、自我评估,从普通班进入精品班进行深入学习。“四点钟课堂”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教师,同时也聘请校外人士参与进来。校内教师的专长与爱好、校内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校内教师招聘时对专长方面的特殊关注等,都成为N小学四点钟课堂良好师资的重要组成因素。校外人士的参与主要填补校内师资的缺乏以及对精品班学生的重视。一旦学生在某领域涉猎已深,学校应予以全力支持其个性发展与素养提升。除了艺术技能与体育舞蹈两大类项目以外,目前N小学尚未开发其它类别的课程。

  三、课外活动对学校师生发展的意义

  1. 小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途径。在“四点钟课堂”这样的课外活动板块中,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虽然因为空间场地或者师资的限制等不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完全对应自己的第一选择,但总能够在他们的几项选择中满足其中一项,让学生们如愿以偿,学自己所想学、愿学内容。学生的选择往往就是他们的兴趣点所在,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去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爱好更加稳固,继而发展成为一项特长。拥有特长和专项技能以后,学生会有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他们会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骄傲,会为能够实现自己的志趣而更加富有学习的热情和进取心。

  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了自身浓厚兴趣爱好,对学生钻研新的学习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有独特的意义。

  2. 教师丰富专业素养的契机。N小学的课外活动师资几乎全是倚靠校内教师的专长,这基本是我国大多数小学课外活动师资的来源模式。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既包括专业情意又包括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他们所具备的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除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能够挖掘到他们的潜力与特殊的才能。如一位语文教师优秀的写作能力可以使其承担“文学社”、“小记者团”的指导任务;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使其承担“演讲兴趣班”、“课本剧兴趣班”的指导任务;优秀的书写能力还可以使其承担“书法兴趣活动”的指导任务;更何况,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广泛的文化素养,比如丰富的百科知识、娴熟的动手能力等。另外教师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数学教师可以将自身篮球训练积累的技能和经验通过课外活动的机会传授给学生,英语老师可以将自己的简笔画技法教给学生,音乐老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与学生们一起追星追剧追主题曲,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更多对生活意义的体悟与诠释。这些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可以不断促进教师丰富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技能特长的形成与稳固。   3. 融洽师生关系的方式。课外活动提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般应为组织者、协助者和指导者。师生在活动中可能同台竞技,可能互相切磋学习、也可能是团队中的一员……这样的活动形式与学习形式特别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既可以使学生在各类课外活动中形成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又可以推动全校范围内师生关系的平等与民主,这些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的提升都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4.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阵地。谈起教学民主与学校课程开发的自主权,课堂教学似乎总是仅在形式中摸索与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是要受到区域化统一与限制的。校本课程开发除了学校特色课程与乡土教育资源以外,还有最后一块阵地就是课外活动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了。课外活动既可以受益于校园文化,又可以依靠教师的专长与爱好,从而真正从学生的“兴趣”着眼,打造富有创造性的课程群。如N小学“四点钟课堂”中的动植物养殖、电子小技师、机器人等,都是因为学校有“小院士”申报与培养的传统文化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更有热情、更有准备地去探索与钻研科学世界。

  四、目前小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局限性

  以N小学四点钟课堂实验为例的学校课外活动,基本已经是目前我国实施的较为规范和丰富的课外活动模式了。但是这些活动类型还是很难走出“技能训练”的圈子,重技术掌握、其中又尤重艺体类技能,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所决定,还是我们小学课外活动课程开发的思维定势?除了知识与技能以外,情意素养与品质德行的形成是不是也可以涉及?比如像法国儿童托管中心一样,重视培养交际能力,学习集体生活。在活动中促进儿童逐渐培养起应有的责任感和团结精神,学习遵守生活规律,接受公民意识和世界观的启蒙。如近年来在企业风行的“素质拓展训练”等。再者,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些公益劳动、实践事件等,比如,学生参与学校食堂的管理与清洁工作、安排学生在校长室和办公室值班,观察学校的工作运转,促进学生参与能力的形成等。赋予学生话语权并接受学生以“主人”的身份投入于学校的建设中来。

基于“学校本位”的小学生课外活动课程设计与意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本位 小学生 小学 意义 课外 活动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