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24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Urban

  Rail Transport Operators Professional

  ZHAO Deqin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 Busines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42)

  Abstract Metro Operation Management is a typical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there are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ocess, and many problems must be multifaceted in-depth reform of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train a qualified city rail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line of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Key words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2 年1 月,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1号)中明确指出: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工学结合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城市地铁、城市轻轨企业,从事站务员、票务员、值班员等岗位工作。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环节之一的实践课程,更要遵循这样的要求,把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革当成抓手。现结合我院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1 高职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

  各高职院校在传统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现行的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三中心”问题(即以教材为中心、以大纲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育模式下实践课程的设置,集中体现为两方面问题。一是课程开设以校内师资条件为依据。教师能力不具备的实训课程不设,设置了也不做,即使必须开展的项目实训也在教学执行中更改了实训内容和方式。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开设什么样的实践课程。二是课程开设以实训室的设备条件为依据。实训室设备不完整的训练项目不设,即使专业必需的基础性实践课程也不设,造成设备闲置、毕业生的技能短腿问题。

  (2)实践课程脱离企业实际。一些高职院校实践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的设置,缺少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或是挂有行业、企业专家的名,实际并未参与实践课程设置和实训项目的指导工作。造成实践课程的内容、过程、关键环节脱离企业实际,与岗位技能要求没什么联系。这种不依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的实践课程,即便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并展开了一系列实训项目,依然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不高。

  (3)实践课程缺少课程标准,实践教学的执行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有相当多的实践课程缺少执行标准,一些实训项目仅以大纲代替标准,教师在教学执行中仍可随意变更内容。特别是那些没有行业、企业历练的教师,客观上存在不能按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实施教学模拟问题,修改实践课程模拟内容也属不得已而为之。还有部分受校内实践条件制约、没法按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开展实训项目模拟的教师,自主决定修改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转而根据教师自身技能所长开展技能项目训练。

  2 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断满足行业、企业对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因此,实践课程设置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主线,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与特色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1)依托地方行业、企业优势,构建实践教学平台。高职教育是直接贴近当地企业,最快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变化需求的高等教育类型。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教学内涵的拓展与变化,必须以地方经济建设现代化的需求为引领,以行业企业的岗位人才技能要求为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科学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贴近行业企业需求,通过职业资格考核(考证)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建立起以学历证书为基础,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主体的多证书体系。具体讲就是通过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搭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一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3 对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7年探索,基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2012年秋季之前,该专业采用“2.5+0.5”教学模式。之后采用“2+1”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是:对学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在校内以课堂学习为主并完成相关实训,后一个阶段到企业实习基地开展短训及顶岗实习。

  在“2.5+0.5”教学模式下,学生有较长的校内学习时间,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通识性、基础性课程较多,课时安排较充裕。此外,实践课程的教学也很受重视,每学期除了专业课程中的实训外,还另外安排三周时间的实训课程。从课时量分配比例看,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之比约为57:43,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要求。

  2012年秋季开始推行“2+1”教学模式改革,压缩学生校内学习时间半年,增加企业基地短训、顶岗实习时间半年。这样的培养方案改变是根本性的,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

  随着教学模式的调整,原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执行大纲,也因教学模式的变化带来课程体系、课程名称、课时量增减变化,造成原有的课程标准执行困难。因此必须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受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具体做法是:从原人才培养方案中剔除2~4门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的基础课程,调整、合并部分专业课程,充足保证核心课程的课时量,适当压缩其它课程的课时量。

  3.2 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改变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在“2+1”教学模式中,我们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是减少校内的实训课程,由原来每学期三周实训课程压缩为2周。重点减少单一课程的实训项目,合并若干课程的实训项目,采取多课程综合实训模式处理压缩的校内实训项目,使校内实践教学不致因为压缩了实训学时,学生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二是增加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及顶岗实习时间,重点强化和打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企业共同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情商开发。

  在实践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上,我们也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除了采用传统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外,鼓励老师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将实践课程教学由校内移到校外,由课堂移到现场。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训练项目需要,自主调整教学时间。

  3.3 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我院过去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主要根据学生“态度+考勤+技能训练效果(或是技能熟练程度、或是实习总结报告)”进行评价,以指导教师为主体,缺少多方参与。虽然在成绩评定过程中,设定有态度、考勤、成果多种因素,分别按一定比例分值评定成绩,但其中难免夹杂有指导教师的主观印象,这样的评价机制一直受到诟病。后来,我们邀请企业指导老师加入实践成绩评定,企业指导教师的评判权重达到了20%,依然显得不足。学生始终是被动参与,缺乏对自己实践过程、实践成果的发言权。

  从2011年秋季开始,我们在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中,修改了各种参评因素及分值比例,加入了学生自我评价因素,从而形成了我院实践教学多方评价机制:学生自我评价(20%)+校内指导老师评价(30%)+企业导师评价(30%)。新评价机制的改变,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根据实习成绩统计和考勤数据统计,自推出新的评价机制2年多来,学生实践教学课程出勤率达到了96.8%,实训成绩优良率提高了18.4%,达到了87.6%,指导老师对学生更容易调度管理,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明显提高。

  4 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总结

  我院经过7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特别是近2年来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出了我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依据我们对2011、2012、2013届毕业生的跟踪访谈,以及对广州地铁公司、其它用人企业对毕业生质量评价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占比72.3%的毕业生认为:第一种教学模式比较重视知识面的培养,但动手能力不够强、特别是应变能力不足。实践课程忽略学生的自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忽略人际沟通能力和情商的培养。占比74.1%的毕业生认为:采用“2+1”教学模式对学生基础知识面和专业知识学习影响不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内学习时间虽然缩短了,但基础技能训练没有减少,反而更完善,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总体感觉更好。占比68.7%的毕业生认为: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时间,可以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情商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提高工作自信心。

  从用人企业2013年对毕业生评价统计数据看,企业对采用“2+1”教学模式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和满意度,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2.1%和2.4%,达到了93.4%和94.1%。

  以上毕业生和企业对我院实践教学改革的评价说明,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获得了毕业生的认可和用人企业的欢迎,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是成功的。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城市 交通 专业 轨道 实践 课程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