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德育视角下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论文

德育视角下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26

德育视角下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当中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强、发展迅速等特点,是大学生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1 高校社团文化的内涵分析

  1.1 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从产生到现在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具有代表性的社团是京师大学堂在1904年成立的“抗俄铁血会”,社团的爱国学子们通过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的活动方式来抗议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战争。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的时代背景下,相继组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学生团体。从改革开放至今,在高校育人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高校社团文化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和繁荣,如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北京大学的“山鹰社”和“五四文学社”,其中“五四文学社”从1956年创建至今成为历史最悠久且从未中断过的学生社团。

  1.2 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特征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团委、各院系团委指导下运行,适应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它除了具有一般社团的特征之外,还有自身显著的特点。

  (1)组建的自主性。教育学家陶行知积极倡导学生要“知行合一”,而自主性的前提即是在自身有强烈愿望的基础上并付诸于行动去实现。高校学生社团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按照其章程自愿组成并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并根据社团自身特点,开展极具社团特色的活动是社团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主体。

  (2)运行的规范性。高校学生社团主体虽然是由学生组成的,但在运行方式上必须自觉接受高校团委或各院系团委的指导和监督,要遵守宪法、法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团在招新过程中,要求社团的会员应当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是以不得妨碍学校各类正常工作和教学、生活秩序为前提,活动内容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活动。

  (3)发展的时代性。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渠道畅通的条件下,学生社团以校园为基点,逐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拓宽视野,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开展活动和参与社会交流过程中,都会受到当前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呈现出较强时代特征。

  2 高校社团文化德育价值的体现

  高校社团文化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长期社团活动中所创造积极的、共同累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能够有效的凝聚青年学子力量和大力繁荣校园文化。

  2.1 以个性化发展为基点,促进素质全面提升

  学生在选择加入社团之前都能根据结合个人兴趣和社团特点来自主选择。如在大学校园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书画协会、文学社、动漫社、计算机爱好者等社团,这些社团能够定期通过讲座、作品交流、公益服务等活动形式发挥自身的优势,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在各自的社团活动中,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才华,激发学习自觉性,养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习惯,让个人兴趣在更大的空间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找到兴趣点,增长新知识、拓宽视野,让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2 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社团成员一般自于不同院系和年级,这种跨院系、跨班级的同学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他们的交往没有隔阂和压力,能够容易形成互信、互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在社团宽松、平等、互助的社团文化氛围中,校园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失衡都可以在自我选择的兴趣活动中得到舒缓,轻松的社团活动为大学生不良情绪的缓解和消除提供了一个有效释放空间,实现他们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够进一步调控和化解不良情绪,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2.3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转变身份融入社会

  按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高校社团本身具有时代性的特征,高校社团的蓬勃发展使学生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社团每个成员在充分认知自身角色的情况下,积极营造极具特色的社团文化,而这些能够让学生在与社会交往中注意自身形象,使他们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3 高校社团文化发展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社团规范管理指导,引导社团树立品牌意识

  各大高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团在运行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组织结构和规范管理,一方面社团的上级管理组织如校级团委或院系团委从社团招新到后期活动开展,都有专任教师给予分类别、分层次、分环节指导,能够做到有规划、有总结、有整改、有表彰;另一方面社团本身从组建到后期的运行,在标志设计、宣传口号、活动海报、广告媒体宣传等每个环节能够凸显区别去于其他社团的品牌意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2 加强社团成员协作精神,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社团价值观指的是社团成员要有共同的信念、兴趣、信心、责任意识和行为方式以及在此指导下形成社团外在的精神风貌和社团内在的文化内涵。社团价值观需要建立长时间的积淀、凝聚和升华的基础上。学生社团一旦形成共同价值观之后,社团成员之间都会表现很强的认同意识和责任意识。认同意识是社团组织创建、生存发展、传承延续的关键,是社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最基本的内容,社团成员的言谈举止都体现着社团的认同感,认同感始终贯穿社团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而责任意识是社团成员表现出责任感、使命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是社团本体发展延续性、活动实施有效性、文化传承性的根本保障。

  3.3 提升社团活动质量,丰富社团文化内涵

  学生社团要丰富自身内涵建设,就必须开展高质量的活动来激活社团文化的价值来体现社团品牌优势。因此,一方面要从内部管理着手,通过举办社团庆典、专题活动月、社员交流会等活动形式使社团成员们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凝聚力,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另一方面从外面宣传着手,通过校内外宣传栏、校内网、微博、微信、网站论坛、社团之间交流等形式体现自身特色,使得社团向“品牌化”趋势发展。同时,社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总结和提炼,对效果明显的活动将其培育成精品活动,使得社团活动向“精品化”趋势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只要我们抓住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关心社团文化的发展方向,重视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积极主动地将社团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体系来,就会更好发挥高校社团文化育人功能的作用。

德育视角下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建设 实践 视角 社团 文化 探索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