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利用新媒体搭建高校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论文

利用新媒体搭建高校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30

利用新媒体搭建高校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

  1.新媒体在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中的功能分析

  1.1新媒体的交互性及开放性提高了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的可能性

  交互,即彼此间互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互性是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一对一”传播方式,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不仅可以单向传播,还实现了双向甚至多向传播,为此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自由和交互性。它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形成一个信息流动的回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已不仅是交流沟通,而且是一种更为即时的反馈。协同创新,“协同”是核心,强调协调、沟通及合作能力,而沟通是需要媒介的,高校要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不同的主体联系在一起。而新媒体之于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就是必不可少的媒介、资源、渠道,新媒体的交互性及开放性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提供了可能性。

  1.2新媒体的交融性及便捷性提升了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的实效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仅在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将声音、文字、图像整合传播,将多种媒体的功能集于一身,网络上相关信息的链接极其丰富,且打破了地域化及国界化等。这就是新媒体的交融性及便捷性。利用新媒体,高校可以打破地域性,进一步做好“学校内部”、“校校”、“校企”及“校研”之间的合作,真正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平台。同时,新传媒能营造出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场景,充分调动个体的听、说、视、触等各种器官,并为个体提供角色表演和互动,从而增强了传播内容的感染力和真实效果,它们所具有的强烈直观性、形象性和娱乐性,可以使培养教育工作变得更形象生动,从而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其实效性。

  1.3新媒体的自主性及互动性加强了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的针对性

  各取所需,独立自主,新媒体的传播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不存在被动地接受的情况。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主动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信息、资料等。新媒体的自主性及互动性加强了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的针对性。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在平台中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学习对象及学习参与的知识及活动,而高校也可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的个性、想法及学习培养情况,进而针对问题进行引导、启发、教育

  2.新媒体时代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面临的新挑战

  2.1新媒体促使高校培养对象复杂化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培养对象在增加的同时也不断复杂化。这主要表现为思想复杂化。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从传统的校报、广播及电视到现代的网络,从最初单一的电脑上网到如今手机上网,从最初的飞信到如今的 Twitter 博客、微信等,可谓是形式各样且信息的内容纷繁复杂、光怪陆离、鱼龙混杂。在超量的信息面前,大家可能出现无法作出辨别,思想也由此复杂化。

  2.2新媒体致使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过程复杂化

  高校培养对象思想的复杂化直接导致培养工作过程的复杂化。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培养教育大学生已不再是旧媒体时代的那种相对直接、明朗的交流,而是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寄托于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的虚拟性使工作者们很难辨别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也就很难把握培养对象的真实情况,致使搭建平台工作过程复杂化。

  2.3新媒体增加了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的难度

  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及受众面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而且,新媒体信息传播“无屏障性”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加大了教育导向的难度,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工作手段和方法要进行创新。

  3.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工作

  3.1提高认识,加强对新媒体资源性作用的重视

  新媒体以其海量化信息承载量、开放迅捷的传播速度及多对多的传播方式等特点,赋予高校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资源现代化、多样化等新特点,对推进发展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的搭建起着不可谓不大的作用。然而,据调查了解,目前部分高校仍未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作用,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还相对比较滞后,新旧媒体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一是硬件设施不完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资金是高校校园媒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支撑,没有资金,所有工作都举步维艰。一些高校认为校园媒体建设是无关紧要,不愿意花时间和财力去投入,所以设施相对落后,传播效果也就自然差。二是传播内容形式单一且质量不高。不管是校报还是广播还是学校网页,所报道的新闻主要是校园领导的动态、会议召开、各校学术交流的报告等等,而且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尤显不成熟,缺少吸引力,传播效果不佳;三是校园媒体的管理松散,工作人员存在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敷衍塞责等问题。四是新旧媒体没有很好的沟通协作,各自为政。

  为此,要真正发挥校园媒体的德育资源性作用,首先要提高领导对高校新媒体的认识,既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又要善于整合运用校园媒体以促进学校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工作的开展。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加大在校园媒体上的人力物力投入、创新高校新媒体传播内容、提高传播质量,才能实现媒体资源的整合,才能发挥新媒体在搭建高校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中的作用。   3.2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新媒体为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服务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没有投入,新媒体自然就不能正常运转,更无法为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这一工作服务,更不用说要取得应有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校园媒体的硬件设施更新维护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学校要在学校年度预算里给新媒体建设预算一定的经费,为校园媒体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新媒体不够重视,导致其功能发挥不完善。所以高校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校园媒体的软硬件建设。

  首先是加强硬件建设。这是加强新媒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学校要在媒体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在对原有媒体的硬件进行维修更新的基础上,还要引进新技术,逐步向现代化媒体设施靠拢,增加设备,让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到所有学校甚至是学校的各个角落。

  其次是软件建设。除了资金的投入,校园媒体建设还需要其它方面的投入。例如正确的指导思想、政策的倾斜、科学的管理还有人文的关怀,这是新媒体发挥资源性作用的关键。为此,高校应该有相应的完善新媒体的政策,为媒体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完善管理体制,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管理系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媒体管理队伍等,以为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服务。

  3.3健全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中的资源性功能

  一要变革新媒体运作模式。据调查了解,现阶段的高校媒体宣传工作多半是由学校的党委宣传部或共青团组织、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学生社团来负责管理,而且不同的媒体部门分管于不同的组织,这也是有它的存在合理性的,但这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可以借鉴社会媒体运转的成功经验,以校党委宣传部为领导,成立高校新闻中心,统一负责全校各种媒体的有机配合和协调运转,下设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网站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宣传工作。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有了统一的管理制度,打破以往那种各自为政的困境,彼此分工合作,各项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效果必然明显增强。

  二要健全新媒体的监督反馈机制。新媒体,特别是手机媒体的发展,使校园信息传播复杂化的同时也更具隐蔽性,也就使统战对象的监督管理更加困难。学校媒体要在信息筛选、监控方面起“把关”作用,坚决抵制、消除各负面信息,以避免对统战对象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变革媒体运作模式的同时,监督机制也要同步跟上。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有不足就要改进,只有改进才能进步,高校新媒体尚处于发展阶段,问题是肯定是存在的。因而,运用于高校搭建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中的新媒体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同步发展。

  3.4整合旧媒体与新媒体,形成德育合力

  大学校园媒体的日益丰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广大师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大大拓宽了信息的传播面。各媒体各有优势与劣势、长处与不足,它们共存于一个空间,服务于同一对象,必须将它们整合,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局面,形成德育合力,服务于高校。新旧媒体的整合,既从新的视角找寻各类资源之间协同合作的最佳平衡点,使得各类资源组合起来以形成功能最大化,也是对媒体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其潜能的一个过程。大学新旧媒体的互动整合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和拼凑,它们是建立在有序的、稳固的基础上的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这其中主要包括了各媒体报导时间要相互协调、报导内容上要相互补缺及工作人员要相互配合。 [科]

利用新媒体搭建高校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新 新媒体 培养 协同 大学生 大学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