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本科教育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论文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本科教育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01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本科教育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面对社会发展的机遇和诸多挑战,我国的本科教育已经开始从过去的只注重考试成绩逐渐向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开发的现代教育轨道上转变。然而,如何建立一套相应的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和考核方法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本科生的考核和评价仅仅限于期末考试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这种采用狭隘的滞后性指标对本科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价的做法,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习成效。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利于实现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目标。尽管教育部组织五年一次的教学评估,仍然是一种结果的评价,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增强,本科教育的战略管理也日益显现。

  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仅以期末考试成绩片面的评价方式,以综合性的视角,寻求一种客观、综合评价学生的具有实用性的工具和方法。本文试图将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和原理用于本科生教育领域,构建本科生教学综合评价模型。

  1 平衡记分卡在教育机构应用

  尽管平衡记分卡最先是用于衡量商业企业的绩效,但由于它也能适用于评价当前高校所面临的诸如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不断增多,采用的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加大管理变革等挑战因素,所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用来实施战略管理。

  比如富尔顿学区系统(FCSS)在亚特兰大有77所公立学校,1999年起主管玛莎.泰勒 ―格林韦推动了FCSS平衡记分卡的开发,把有机的目标和业绩指标分为五类:学生成绩、利益相关者、教育和行政流程、职员学习和成长以及财务业绩,这样运用教育和商业的最佳实践结合改变了整个组织,使学校像一家大企业一样运作,其成效显著。像美国的许多教育组织也采用平衡记分卡理念。

  虽然平衡记分卡在我国企业引入已经多年,但是在我国高校尚未得到重视和应用

  2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特征

  1992年初,卡普兰和诺顿撰写了一篇名为《平衡记分法――良好的绩效测评主题》的文章,发表在1992年1-2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随后五年,两位学者又相继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平衡记分卡相关文章。1996年,卡普兰和诺顿推出了全面介绍平衡记分卡的第一本书《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工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衡记分卡理论。

  平衡记分卡包括维度、目标、绩效指标、目标值、行动方案等多个基本要素。重点是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支持和落实组织的战略目标。这一模型的基本特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平衡记分卡的一般特征在于,平衡记分卡构成要素间体现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是指总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支撑、推动的关系。平衡记分卡的因果关系无处不在,大到维度之间,小到很多具体的行动。

  其次,平衡记分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组织的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组织业绩评价联系起来,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变为具体目标和测评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

  再次平衡记分卡顾名思义在于其平衡性。平衡记分卡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就是各个维度要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各个维度内的行动共同实现战略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对战略执行情况以及战略结果的检查和测量等多方面进行,不能只强调一个维度,致使工作向单一方向发展。

  采用平衡记分卡对本科生的学业绩效进行评价,使得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和标准来评价本科生的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果。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即采用定量指标,如课程成绩等,也采用定性指标,如创新能力等。据此,提出本科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平衡记分卡模型。

  3 本科教育综合评价平衡记分卡模型设计

  3.1 平衡记分卡基本构成

  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成绩、能力、学习过程、品质,根据这四个维度,构建了本科教学综合评价平衡记分卡模型,如图1所示。这四方面因素具有依次保障促进的关系,品质是长期和基础关键成功因素, 对于培养目标和学习过程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学习过程是提高和改进学习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它保障和促进各项能力的提高;能力是保障和促进成绩的提高;成绩是学生学习最直观最重要的绩效指标:

  (1)成绩:课程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是高校在评选奖学金,向用人单位推荐和选拔继续攻读学位等方面的主要依据,将成绩放在了顶端的位置,体现了其重要性,毕竟课程和成绩是学生学习最终成果的重要体现。

  (2)能力:始终在倡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打造真正的人才,最终实现本科教学的长远战略目标。

  (3)学习过程: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要通过学科优势、创新教学体系、传播科学知识等措施提高教学水平,要注重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偏差。

  (4)品质:人品和素质。这里包括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团队精神等方面。 品质是人才评价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品质,就无法成为造福人类和社会的栋梁。因此,他们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思想敏锐,思路开阔,具有远见卓识、为科学事业献身和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

  3.2 模型假设关系

  根据平衡记分卡四方面假设关系的原理,本文对本科教学评价平衡记分卡模型的假设关系进行了设定,如图2所示。即通过塑造学生品质,培养其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在班级主任带领的团队中的学习效果;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品质,学生就可以在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和方法下,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 能力的提高将带动成绩的提高,学生有了优秀的成绩和较强的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就将得以实现了。   3.3 平衡记分卡关键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计量

  首先将平衡记分卡四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目标分解,在一个维度上又分别分解出若干具体目标,如在成绩维度又进一步分解出课程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两个体目标。然后,基于各个具体目标,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对部分本科教学老师,学生以及企业界人士的访谈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讨论,根据S.M.A.R.T原则对指标进行筛选和整合,建立了KPI体系。所谓S.M.A.R.T原则是指S.:Special,具体的(阶段性的和比较详细的目标);M:Measurable,可衡量的(可以量化)A:Achievable可达到的(可以实现);R:Relevant,相关的,(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性);T:Timely以时间为基础的(阶段时间内),如表4所示。

  3.3.1 KPI的一致性测试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现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然后判断一直性:

  当一致时,;不一致时,一般,因此,C.I.>0.下面表1给出了Saaty关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

  只要满足,就可以认为满足一致性。

  综上,建立的本科教学培养评价平衡记分卡的KPI体系,总体上通过了一致性要求,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3.3.2 运用FAHP确定KPI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过去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主要有机理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两种方法,前者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现象的因果关系,后者以随机数学为工具,通过大量的观察数据寻求统计规律。

  近年发展的系统分析是又一种方法,而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层次分析法(AHP)是将与决策总目标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首先,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将本科生教学评价平衡记分卡设为四层次结构模型,即总体目标A(第一层级)、维度层B(第二层级)、目标层C(第三层级)和KPI层D(第四层级)。

  然后,邀请了包括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和本科生在内的20位代表,对本科教学培养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即成绩(B1)、能力(B2)、学习过程(B3)和品质(B4),进行两两比较评分,计算均值,得出两两因素比较的隶属度,如表2所示,构造模糊一致矩阵的取值参照表。

  同理,第三和第四层次项目的判断矩阵也可以按照此方法构建。最终得到本科教学培养的矩阵数据。

  经计算取均值后得到第二层级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如表3,然后进行层次单排序。根据模糊一致矩阵的性质,可求得各层元素的权重值Wi 公式如下:

  ,式中,n为矩阵R的阶数,。

  若rij按表2进行标度,而且满足rij=1-rji,则R为模糊一致矩阵,即不用再去检验矩阵的一致性。

  据此,得到本科教学综合评价平衡记分卡四个维度的权重,见表2。

  同理,以同样的方法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得到了第三层级和第四层级各项的权重,即平衡记分卡各个KPI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

  4 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北京联合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实践,借鉴了企业管理中动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本科教学综合评价的平衡积分卡模型,对于不同院校的具体教学过程的实践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本科教育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本科 教育 综合 模型 研究 评价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