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如何帮助特殊类型读者走进图书馆论文

如何帮助特殊类型读者走进图书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17

如何帮助特殊类型读者走进图书馆

  1.关注特殊弱势群体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书馆社会公共资源,是全体公民集阅读、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精神文化建设、思想品质提升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氛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各省、市、区图书馆开展的“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老年读者群特殊服务”等研究活动如火如荼,很多图书馆都开创了特殊的针对相应人群的研究阅览室,纷纷开展了针对青少年人群的、老年读者群的特色活动、讲座,以及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文娱、艺术文学政治时事等专题讲座,将图书馆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可被广大受众接受并喜爱的专业座谈、讲座,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给读者,回馈给社会群体,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的读者面也相当广泛,获得了广大市民的好评和推崇。

  虽然现有的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和保障,如残障人士专用电梯、通道、卫生设备等等,为有一定行动困难和感知困难的人群提供了帮助。对“看得见的残疾”提供帮助是一件相对容易的行为,管理人员和读者会自发的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方便、咨询和服务。但是对于“看不见的弱势群体”,则没有那么容易得到关心、理解和帮助了。

  2.轻度自闭症和轻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现状和界定

  2.1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及表现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活动,常做一些刻板和重复性的动作和行为。《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随着对孤独症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学院保守估计美国自闭症的发病率为每一千人有五至六人。总计男性患自闭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发病时病征会较男性严重。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150。该症患病率3~4/万。但近年报道有增高的趋势,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数据,美国孤独症患病率在1‰~2‰。国内未见孤独症的全国流调数据,仅部分地区作了相关报道,如2010年报道,广东孤独症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又不同于孤独症,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属于高功能孤独症,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被称为“白痴学者”。

  受限制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应的是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交场景和社会人行为和想法的判断能力、想象力,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和对重复的或刻板的格式的执迷。最新的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所有用的是完全的S型大脑――“系统型大脑”,而非E型大脑――“同感型大脑”,而大部分社会人两者兼有之。一般而言,男性侧重S型大脑的思维方式,女性则偏重E型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大脑运转方式并不影响两性在语言、计算、推断和记忆上同样出色。孤独症患者所具有的S型大脑是超雄性大脑,它对系统的运转如此着迷以至于完全丧失了人类同感共情的能力,这些个案的强烈以自我为中心 (egocentrism)及关闭与外界的一切沟通的特质。有线索表明自闭症基因与那些赋予人们掌握复杂系统能力的基因有相互关联。所以阿斯伯格症患者同时也出了很多天才,包括科学家和艺术家。如爱因斯坦、牛顿、贝多芬和达芬奇。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轻度的自闭症,保存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智商也正常或者偏高,一般表现为兴趣狭窄。经干预和治疗,预后情况也比较乐观。

  2.2阿尔海默兹综合症的症状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轻度痴呆期为第一阶段1-3年,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AD发病率研究费时费力,难度大。Bickel和Cooper(1994)对德国Mannheim居民历时8年的调查,各种痴呆年发病率≥65岁为15.4‰,其中AD为8.9‰,估计总发病率1%左右。英国Martin Roth(1978)的研究,AD患病率为6.2%,以后多数研究的结果都在5%~8%之间。AD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Evans等报道(1989)65~74岁患病率为3%;75~84岁为19%;超过85岁为47%。

  尽管各国对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率进行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但大部分研究报道的患病率还是比较接近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痴呆的患病率多在2%~7%。

  在治疗的同时,多参与社会活动,多与人交流,多感知、多计算,多阅读,是应对疾病良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很好的延缓病程,提升生活质量。

  3.如何帮助“来自星星的孩子”快乐使用图书馆,健康成长

  介于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了解和帮助孤独症患儿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由于理解和交流困难,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家长为了教育患儿,也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难以接受正常的教育,难以与人沟通,很难主动地走入公众的视野,接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他们又不似残障人士那样容易理解和便于沟通,人们对他们的了解少之又少。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比残病儿童少,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图书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

  3.1开辟专门的阅览室

  孤独症儿童发病率整体不高,可以在安静僻静的角落为其开辟一个小型的阅览室。内设有学习间、卫生间和活动室。学习间内配备桌椅、纸笔、电脑设备和小白板,尽量方便他们的使用,优化阅读环境。活动室中需要饮水和点心供他们自助取用。孩子的父母可以安排在旁边陪伴或者去其他区域等候。孤独症患儿在我们悉心营造的充满爱心、安全感和舒适的空间里,可以自由的阅读,专著的学习,结识相似的群体,进一步熟悉社会环境,为一定程度的社会化打下基础。

  3.2室内装饰柔和无刺激

  室内装饰应该尽量选用柔和、安静的颜色,使其接近居家休闲的风格。避免过分刺激性的装饰和颜色,过分强烈的光线,以及对比鲜明的线条。

  灯光的选择应该采用柔和护眼的光源,增强孤独症患儿的安全感和适应性。使其对这里产生信耐感和归属感,喜欢这里同时爱上阅读。

  3.3书籍选择多侧重系统科学类,艺术类

  由于孤独症患儿天生热爱系统感强的事物,文字和语言能力匮乏。所以,所选择的书籍应该侧重科学、社会学、历史、人文科学和艺术。便于他们在社会生活之外更好的探索科学和艺术广袤的空间;好的智力和记忆力帮助他们很好的阅读历史地理哲学类书籍,使自身更加博文广志;社会学书籍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了解社会形式与组成的同时帮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和运转规律。多数孤独症患儿更可能强烈地被某一方面知识所吸引,比如数字或者几何图形。那样的话应该引导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或者自学,将生活中的固执、重复性行为引导为有益的研究性行为,并明确的鼓励、奖赏这样的行为。

  3.4贴心服务,热心答疑

  馆员应该了解孤独症这种病症并且能很好的同这样的特殊读者打交道。给予他们更加耐心的帮助和贴心的解答。言语上的关怀和微笑能够很好的放松他们的心情,化解敌意,排除紧张。由于这类群体社会活动受限,他们不会要求馆员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查寻相关信息和资料,传递文献等。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做好服务工作,始终耐心、细心的关怀和帮助他们,让孩子们在这里度过愉快有意义的学习时光。

  3.5设置孤独症儿童专题讲座,欢迎社会人士共同了解、关注、参与

  同其他类型的讲座一样,也可以为孤独症儿童开辟专题讲座,请相关的医护工作者、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针对孤独症的相关知识和社会现状进行专题讲座,使孤独症患者、患者家属和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和了解这一类特殊的人群,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共同关注、爱护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

  4.在“老龄化社会”的突出背景下,如何为“轻度失智”老人丰富精神生活,引导健康的社会活动,提升生活品质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者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

  由于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引起人们对老龄化社会结构的关注,更多的老年人话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如养老问题、老年福利问题、医疗保障问题、 老年人消费力以及老年人活动娱乐场所。

  在老龄化人口基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并注重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区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也都开辟了老年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图书馆界早已展开了关于如何服务老年读者的相关讨论,建立了健全老年群体服务的理论设想。而对于轻度失智老年人的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并没有准备相应的工作对策和服务措施。

  阿尔海默兹综合征的早期症状是工作记忆受影响、短期记忆受影响以及一定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由于社会能力的退化和社会交往的缺失,导致这一类人群在社会中难以建立稳定的生活圈子和找到相应的同伴群体,这些现状又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兴趣的缺失,情绪的焦躁以及难以对自身有良好的定位。

  图书馆为这一类型的老人开辟服务空间、开展服务,可以很好的帮助这类群体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陪伴着一起活动――如阅读、就餐以及听讲座等等。图书馆在简单的空间和时间内很好的包容他们,一同进行单纯的阅读或者探讨。这种方式较正规的学习温和、更有弹性、更多自由和尊严。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所创造的优良的学习环境是一种强烈的对抗疾病的力量,可以帮助他们重拾价值,找到生活的重心,自我的坐标,提升自我的价值,摆脱单一的寄托和依赖,脱离形单影只胡思乱想的环境,较老年公寓和老年课堂更有优势。

  在图书馆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无疑能够做到更积极、更明智、借助知识的力量在自身找到寄托和希望,树立良好健康的生活观念,增加自身的幸福指数,提升生活质量。

  5.结语

  图书馆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呢?它应该是“人文关怀”。图书馆宏伟的建筑承载的是一个个时代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人共同承载着其历史使命,它们是“正直、不趋同与奉献”,以及孜孜不倦的不懈追求。图书馆员应该继续奉行图书馆人“敬业、爱国、服务、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如何帮助特殊类型读者走进图书馆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图书馆 特殊 类型 读者 帮助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