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网络环境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论文

网络环境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27

网络环境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近几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课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网络在校园的普及,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使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的因素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思政课如何发挥大学生思想行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

  1.1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

  网络的普及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资源的及时性和共享性给学生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库。虽然其中包括对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有益的内容,但一些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一些极端的政治观念很容易通过网络进行渗透,一定程度冲击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形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更有一些西方文化冲击着我们民族文化,容易淡化学生的民族意识。这些都会影响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1.2大学生道德意识淡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高校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其隐蔽性和虚拟性使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完全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在网络传播他们想传播的信息资源、寻找他们想要寻找的刺激,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无心学习。由于网络资源平台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完全“虚拟化”的世界,因此,传统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不能发挥其实效性的作用。那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不仅毒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淡化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退化。

  网络的虚拟化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突出,自尊性极强,网络时代使他们已经习惯用人际交往代替人际交往。虚幻的网络社会隐匿了个人的基本信息,如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等,使得学生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更愿意去网络上畅所欲言、寻求慰藉,而不愿相信生活中的朋友。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社会人际交往能力退化,甚至引发大学生孤僻、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的增加,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2.网络给思政课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带来的冲击

  2.1教学环境复杂化。

  传统的教学环境非常简单,教学过程和内容都比较单一,教师大多是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只需了解课本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种网络信息迅速在校园里传播开来,学生不仅能通过网络通晓天下事,而且能通过QQ、微博、论坛等载体了解各种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信息资源丰富了,但鱼目混杂,时刻影响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使得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环境复杂起来,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政课面临的重要问题。

  2.2学生主体意识强化。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学生普遍存在主体意识不强的弱点。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在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视野变得开阔,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可以对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自主选择,还可以对某些信息进行评论。但是,面对网络各种信息的轰炸,许多学生面临新的迷茫,不知道怎样选择,甚至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违背思想道德的言论还浑然不知。因此,如何使学生正确选择信息、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是摆在思政课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难题。

  2.3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弱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注重道德的说教和思想观念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学方式单一,主要形式是教师讲课,学生积极性不高,加之思政课往往是大班合班上课,教师不可能因材施教。这样,上课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目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不再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利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如何运用网络知识丰富课堂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给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挑战。

  3.网络环境下思政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途径

  3.1重视网络文化,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教师要重视网络文化的影响。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和看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针对网络带来的信息,教师应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和知识信息,不能回避各种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积极把各种最新、最热的现实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材料,剖析身边现实的案例,加强“正能量”的宣传,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及其他民族的道德规范、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真正做到把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寓于课堂教学当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生课堂,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3.2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首先要把学生看做有主体性的人。目前高校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学生接触网络较早,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网络信息了解较多,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主体性表现很充分。在丰富复杂的网络信息面前,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爱好,由于是非观念意识模糊、鉴别力不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生被错误思想意识误导。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教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善于创新师生互动形式,加强沟通,通过交谈、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这不仅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不能怎样”、“不准怎样”、“只能如此”之类死板的说教,这种平等交流方式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更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3善于利用网络,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邓小平同志说:“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①面对新的网络环境,思政课教育教学应该改革,不断适应新的时代潮流。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主要在课堂进行,教师主要通过教材及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教学材料,知识的来源、数量很有限,时效性也很难得到保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进入知识爆炸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社会热点和国内外的发展态势尤为敏锐,网络信息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专业权威。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根据思政课的特点,紧跟时代脉搏,及时获取最新教学资源,补充新知识,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其次,教师通过QQ、博客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思教育教学方式,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再次,教师要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思政课教学,采用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眼球的美观的多媒体课件,围绕教学内容、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视频、爱国主义影片等教学资料,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使学生在文字、声音和影像的三重感官刺激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4拓宽思路,积极创建思政课教学网络平台。

  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大部分学生喜欢上网而且几乎每天都要上网,这就表明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上网并不具有针对性。思政课可以积极创建网络教学网站,上传一些教学资料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像资料,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同时设立专门的讨论区,满足学生发表思想观点的需求,积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参与讨论,也可以回到课堂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这样能找到学生的关注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讨论平台需要监管教师加强管理,避免负面思想的侵入。通过思政课网络讨论平台,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网络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尤为明显。思政课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思想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10,(第二版).

网络环境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 政治 作用 网络 教育中 教育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