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语文学科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论文

语文学科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27

语文学科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的实现依赖于交往。在语文教学中,这种交往表现为学生、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材料等多种相关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在多元互动的行为之中。

  一、主体地位的确立,表现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主体,就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表现在主体活动的目的性、自主性、创造性。

  (一)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主动选择

  教育的真正对象是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其知识的获得是依靠自身的学习和积累的,通过自身主观努力达到信息的吸收和能力的提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作为接受和容纳知识的容器而存在,而是从被动走向主动,作为知识和能力的主宰力量的生存状态而存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能够在自我兴趣和需求的影响下,自觉主动地对各种语文相关信息作出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此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表现为一定的选择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信息的选择与理解,既受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情感、意志等的支配,又受到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等的影响。因此,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需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保护、矫正学生的生存状态。

  (二)在语文课堂互动中获得发展

  互动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在互动教学中,学生的行为是由其对周围环境的解读而产生的,并非是教师行为的施加。同样,学生的发展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意识。教师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导作用则体现在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为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背景支持。

  因此,学生在课堂互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与环境互动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吸收他人意见,加深或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构成。

  研究互动教学的焦点不应过多放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授课技巧上,而应聚集在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规律研究和策略研究上。这一研究重点的转移为互动教学中学生观的探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三)语文实践中彰显生命价值

  学生自身的独特性、能动性和对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要求教学者将学生看做是充满活力的个人。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化、统一化的产品,而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个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体,更要将其视为完整的生命体。在提供引导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生活、完善自我。

  二、教为不教,授之以渔:激发主体意识的觉醒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自身主体地位的确认和主体价值的彰显,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寻求发展,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达到自我的完善。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的客体,其主体地位决定了其获取知识、解释世界的主动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传授方法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在互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体现在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如刺激其学习动机,传授其科学方法,激发其创新意识,带领其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讲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带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这样,使得教与学有效配合,从而教学相长、教为不教,最终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语文互动教学的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的培养,有赖于学生各方面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具体体现为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对语文的感悟与体验。

  1.培养读写意识与能力。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几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生识字、写字、拼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这也是传统教学对语文课堂的要求。语文互动课堂上,并不排斥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满堂灌”不同的是,互动教学更加注重发现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同步穿插进行,课堂上也不是教师独白式的教学,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充分接受训练。

  2.感悟和体验。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含义和广阔领域的学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和体验不仅仅止于语文课本或语文知识。语文信息的多样性邂逅学生内心世界的敏感和复杂性,容易唤起学生对丰富的外部世界的联想,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察视角和思考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和体验的背景,同时尊重学生的认识和思考,帮助其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恰当,并使之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还要充实,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当增减,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语文互动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明确重难点,有的放矢,老师要主次分明地进行教学。这就要求互动教学突破单一的课程结构,实现统一性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其自主学习。   1.教学内容的精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应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精炼简化与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精炼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每一篇语文课的学习重点,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真正选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而不是教师想让学生学习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整合、交叉和渗透。互动教学的各项教学内容并不是割裂的,它们各自独立而又可以集合成为一个整体。整体的各个部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找出联系、求同存异。如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的单元总结的六个要求,就是将一个单元的知识梳理分为六个部分:常识、雅词、奇字、美句、精段和妙思。这样提纲挈领的总结方式,既避免了题海战术的攻击,又向学生传授了基本方法。

  3.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语文教学互动应综合利用各种课堂资源,开展综合性活动,从而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感悟和体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在社会实际中观察和体验,从而形成认识并塑造个性。如,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成调查研究小组,针对某一语文现象进行社会问卷或现象调查。在课堂上,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供全班讨论,促使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必要时,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通过办黑板报、为老人读报等多样的活动提升语文修养。

  (三)教学过程的互动方式

  互动教学的有效进行首先要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只有教师清楚明了地表达教学内容,条理清晰,节奏明了,才能激发有效的互动行为的产生。其次,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话题并在话题的进行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再次,要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灵活使用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康德在1756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学的应该是思考活动,而不是思考结果。同理,教师教的应该是思考方法,而不是思考结果,不代替学生总结,更不代替学生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方面要遵从语文学科教学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要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语文互动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抓住共性,选择共同适用的方法,也要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和其本身智力及学习能力的差别,适当调整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教学动机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如魏书生的“激发课堂兴趣十法”,就详细地讲述了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有效的方法一般包括:设计悬念,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使用身体语言和及时提供反馈等。

  授之以渔,教为不教。不教不是一种放任式的教学,而是教学生以方法,使其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求知比获得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所以,今天的“授之以渔”正是为了明天学生能够自力更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撒开求知的渔网,捕获灿烂的人生。

语文学科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科 互动 中学生 中学 主体性 主体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