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新闻批判观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实践论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批判观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2

马克思主义新闻批判观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实践

  马克思在领导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中,一直非常重视发挥报刊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和充实自己的新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网络新闻传播存在隐忧的今天,应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的新闻批判观,实现新闻传播中的人文教育价值,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一、马克思的新闻批判观

  批判,不是恶意的指责,而是对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的监督和批评,是对错误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手段的监督和改进,是一种善意的劝诫。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功能是批判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在批判中创新,在批判中建立。新闻的本质是实践,也就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批判,因为批判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马克思认为新闻传播是无产阶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的喉舌,是向一切腐败行为斗争的武器。马克思在《〈新莱茵报〉审判案》中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

  批判的过程就是一种认识、改造、培育的过程,也是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批判展示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怀特海认为:“在人类生活中,激发起人正当的不满之情的因素是一种渐次成熟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的基础便是对美、对理智分辨力以及对责任的看重。”批判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二、网络新闻传播及其特点

  网络新闻传播就是通过互联网这个新的媒介和手段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的过程。为了争夺话语权,各传统媒体纷纷上网,展开激烈的竞争。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快的发展速度,即得益于其自身具备的许多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来看,它所体现的特征有数字化、全球化、信息化,具有多样性和无限性,可存储,可复制,易检索。(2)从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上来看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有迅捷性、多媒体化、交互性。(3)从网络媒体的传播角度来看其特征有多元性、自由性、个性化。

  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作为一种公众心理,它可以代表人心向背,预示政治风云,维系国家兴衰,并依靠一种内在的精神信念力量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调节社会的运行机制。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社会主义国家,利用网络舆论的这一特性来进行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也是也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主要手段。

  三、网络新闻传播中的“隐忧”

  现在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网络的兴起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批判的场所也向网络虚拟化世界进发,并引发了网络新闻传播中批判道德上的“隐忧”。作为第四媒体,网络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传播者多元化、全球化、选择的自由化、传授关系的互动化、传授者身份的隐匿性等这些特点,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传播空间,为人们自由的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但同时,也为匿名者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新闻侵权、胡乱批判等大开了方便之门。在我国近6亿网民中,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化生存、网络化生活成为常态。其中一些志趣相投、利益相关者不分地区和行业,更不分岗位和家庭,在网上组成一个个带有一定标识的社会群体(即网上说的“群”“圈子”),随时随地联系互动,讨论现实问题,评判中外社会,影响公共事务,干预突发事件,重塑媒体格局,改变舆论生态,从而引发批判表现在新闻传播中的客观性和劝解度降低,呈现无序化倾向,导致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批判失范的“隐忧”,甚至会带来舆论引导危机、信息安全危机。

  四、践行马克思新闻批判观

  那么,在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蜂起的今天,网络新闻传播在挑战现行社会管理模式、冲击现实社会秩序方面大有隐忧甚至会带来舆论引导危机、信息安全危机,如何践行马克思新闻批判观呢?

  首先,必须坚持批判过程中的党性原则,必须强调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功能作用。我们的报刊、广播、电视和通讯社等是党的宣传舆论的工具,是党和政府的耳目与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批判也是保证一个政党执政为民的有效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现代社会,批判就是一种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是马克思新闻批判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没有指责的权利,他的赞扬也是没有价值的。” 新闻传播作为社会的“公器”,担负着监督批判作用,“张口闭口”都是赞美是没有意义的,在批判基础之上的赞美才是有价值的。

  其次,必须意识到人的认识和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偏见,自己对这种局限性和偏见却很难发现,而别人的批评或建议会促使自己进行反思,纠正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领导中华民族革命的党变成了一个领导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党,更需要“第四权力”即新闻媒体的监督和批评。对于党和政府的批评是外在的,内在的是人民群众基于对党和政府的希望,是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忠诚。从此意义上来说,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审视自己的镜子,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窗口。所以,作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应充分利用新闻传播范围广、内容丰富直观、时效性针对性强等特点,担负起对群众、政党的责任,监督党和政府,理性批判。

  再次,领会马克思的新闻批判观,发扬新闻传播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社会学说,是我们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思想武器。”所以,我们开展批评,第一,从批评的目的上讲,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第二,从批评的方法上讲,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第三,从批评的原则上讲,要区别界限,掌握政策;第四,从批评的作用上讲,要讲究实际,注意效果。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实践马克思的新闻观,实现新闻传播的人文教育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马克思主义新闻批判观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闻 主义 马克 批判 传播 实践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