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电影《黑客帝国》系列中的隐喻多样性研究论文

电影《黑客帝国》系列中的隐喻多样性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5

电影《黑客帝国》系列中的隐喻多样性研究

  在后现代潮流的冲击下,“隐喻”从一种单向度的修辞法逐渐演化为人文学社会科学的一种常用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早已渗透到各个研究与应用领域。在人类学界,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Marshall David Sahlins)在《历史之岛》中运用库克船长的故事演绎了夏威夷群岛土著宗教仪式中所蕴涵的有“结构”的历史,开辟了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新领域。而英国人类学家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则在《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对中国民间宗教与现实官僚社会与帝国行政架构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从而指出神界的官僚体系是现实帝国体系的一种“隐喻”,拓宽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视野。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潮流,同样对电影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嗅觉灵敏的编剧和导演们都在不断寻找更多的表达手法,因此不少人都有意识寻求多种叙事与文化表达手法。顺应这一趋势,隐喻作为具备多种展演方式的手法,逐渐被更多电影人所运用。《黑客帝国》系列电影作为后现代潮流冲击下的作品,其表现主题、叙事风格及展演手法构成了一个多维的象征体系。其中,多样化的隐喻展演,成为我们深入理解电影主题及其展演方式的重要途径。

  自1999年《黑客帝国》第一部公映至今,“黑客”系列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三部曲的呈现过程。以往国内在讨论到该系列影片的隐喻运用之时,主要从片名、角色、主题元素、主体概念等方面探讨影片本身所包含的多元化隐喻特征,对于隐喻多样化背后的主体性形塑及其意义并未讨论,因而只是就概念本身进行一个浅层演绎,未能道出作为整体的隐喻网络对于我们思考主体展现手法的更深意义。为此,我们将在《黑客帝国》创作背景与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该系列影片背后所蕴涵的多样性隐喻表现手法及其主体性形塑意义。

  《黑客帝国》创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一)创作背景

  在20世纪中叶二战后,西方知识界面对二战带来的冲击,不得不反思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开展的现代化运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在五六十年代,西方知识界就涌现了大批反思现代化进程及其后果的后现代作品。其中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没有一个固定而真实的世界,一切的存在只是数种相对意义互相映射的象征体。后现代的思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各地,促使各个研究领域都在重新反思已有的观念世界。

  而到了20世纪末是全世界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时代,当绝大多数人正在沉浸于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愉悦体验之时,虚拟网络的日渐成熟却促使部分先知先觉者走上了反思的道路。电影作为一个反思人类存在方式与发展走向的一种思考与实践手段,走在了这些反思的前列。

  根据哲学的最基本原理,任何事物背后都有一个反面的存在,信息科技亦不例外。因此,当我们在享受信息化、自动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杰出的电影人在后现代社会科学潮流的启发下开始反思我们所构建的信息化世界,会形成一种反制约。这种淡淡的忧伤加上部分的惶恐,构成了《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的一个呈现基点。电影彻底摈弃了那种一元性的英雄塑造模式,而是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异质元素背后寻找一种相对性的呈现平衡,这可以从其具体内容窥及。

  (二)主要内容

  从个人感官来看,《黑客帝国》系列电影并不是很“好看”的作品。笔者此处所言之“好看”是指其故事情节脉络虽然清晰,但其具体对白却容易让人产生眩晕、压抑的感觉。

  第一部所讲述的作为救世主的Neo的诞生,并不是在一种先知情境下的“文化自觉”,而是在不断转换的场景中做出的多重选择。而在一系列的选择背后,其能量与意识才逐渐稳固,最终明白自己的使命与能量。

  到了第二部,面对无处不在的Smith的存在,Neo必须不断的超越自身的存在性,在个人情感与自身使命中寻找角色的平衡性。纵然如此,导演也不会轻易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数种喜怒哀乐。影片始终在一个无处不在的忧伤场域中演绎各种人的状态。议员在锡安的演讲、Neo一行回到锡安后所有人员的狂欢表情, 与其说是制造一种传统意义的快乐氛围,毋宁说是在演示一场正在袭来的忧郁。哪怕是Neo与崔尼蒂的床榻之欢也以那种无所不在的忧郁作为终结。

  第三部,Neo自身的使命及其情感取向在乌贼大军的大举反攻下最终遇到了矛盾。随着崔尼蒂的死亡,Neo调整了策略,最终在与机器的谈判中达成协议,解除了锡安的危机。在这场“最后决战”中,Neo所面临的不仅是强大的敌人,更是那个不受控制的自我。最终的和平虽然得以实现,但却隐含着那种不确定的继续存在。

  (三)作为客观主体性载体的象征隐喻

  一切表现手法的运用都必须源于整体的呈现诉求,电影更是如此。隐喻的多元性及其对电影深层元素的呈现虽已受到不少人注意,然而,至今尚未有人去讨论一系列的元素、概念隐喻背后所蕴含的客观主体性。

  1.主体性的缺失与找寻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类就如一只在网上织造自我世界的蜘蛛,我们在自我预设与文化的网络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在无限扩大塑造自我的那张网络。这种无限大网络的存在,使得原本只是讨论存在意义的主体顿时要面对更严峻的存在挑战。人的诞生本身是对事物无意义的一种反抗,只有在不断的抗争中,我们才能感觉到这种存在的真切性。   Neo作为救世主,同样需要面对世界与自我的无意义状态。编剧希望透过他面对无数Smith复制入侵时所展现的活动过程,呈现作为个体与多重身份的Neo之多维抗争面相。在这个超真实世界中,Neo不可能如基督教对上帝的叙述那般具有清晰化的线条。他自身就在梦境与各种自我预设中找寻一种与自我角色相平衡的途径。透过各种场景的展现,《黑客帝国2》很好刻画了这种纠结过程。而在这其中,多样化的象征运用与隐喻元素,构成了我们寻找Neo主体性存在与超越的有效线索与路径。

  2.主体性找寻的多元象征

  为了达到这种不断形塑自我与寻找平衡的过程,电影在整体元素与局部修构中无孔不入地体现这种诉求。首先是片名The Matrix所蕴涵的那种不可抗拒的整体性。编剧用这样的象征去塑造一种人类的被动局面,织造一种人类难以摆脱自我纠结的情境。

  其次,对于锡安的形塑,是为了在那种绝望境地下营造出一种缓冲的希望地带。毕竟这是一部反思性的电影,而并非深灰色电影,因此编剧必须在那种无可抗拒中开辟一个我们得以喘息的场域。这种整体上的象征塑造,赋予影片主题元素的基本格调,也使得我们理解主体性更具深刻的背景元素。

  第三,作为个体的Neo等人的主体性所具备的多元色彩是影片在个体形塑上所采取的策略。后现代情境下的价值追求的多元性,使得个人的使命与意识常常处于分殊与合体的不断交换中。正是这种错综的置换过程,改变了我们以往基于如《超人》等经典英雄电影所产生的认知,从而融入到对信息时代的反思情境中。

  此种从整体到个体的多元象征塑模式,成为整个多元隐喻运用的一个载体。这一系列看似混乱的背后,凸显了该系列电影无孔不入的象征交织过程。编剧在那种含混情境中塑造了一条自我主体性寻找的曲折路线。

  (四)《黑客帝国》多元化隐喻背后的逻辑

  作为一部后现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对信息时代人工智能的反思性作品,《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的编剧显然意识到以往的线性英雄电影的呈现手法已经无法更好、更具体的展演这样的主题诉求。因此,在织造各种元素的隐喻情境之时,就必须找寻其逻辑支撑,否则整个电影就会显得零碎不堪。就笔者看来,多元隐喻背后的逻辑至少包含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1.人的存在逻辑

  在网络科技未曾兴盛之前,已有众多的哲学家不断讨论人的存在逻辑问题。无论是西方的海德格尔、德里达,抑或东方古代的禅宗思想,对作为个体的人之存在意义与形式,都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其中,唯物与唯我的综合体,取代了之前单向度的客观性与唯心观,人的存在及其价值被赋予更多重的意义。

  在《黑客帝国》制作的年代,我们面临的存在思考更加复杂化。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去自主思考自身所处环境的意义及自我的位置。电脑程序的日渐强大,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是因为程序而存在抑或我们还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主角Neo身份角色的转换,是借助程序的重塑而诞生的。他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救世主,不是因为其对使命的强力支撑,而是在不断塑造中升华成另一个主体。这种文化自觉的演变过程,正是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思考人的自我存在必须面对的新情境。其背后的逻辑,转向人在为我预想与情境转换中塑造自身的多线进路。

  2 .程序本身的存在逻辑

  在举世赞颂人工智能对于时代进步所作出贡献之时,《黑客帝国》的制作团队成为一群敢于呈现反思的人群。他们不仅要思考人本身存在的逻辑,还要通过多元隐喻的呈现去展演程序本身的存在逻辑。那种传统善恶二分世界不再是他们思考的重点,而是在程序与人的活动之间塑造一种模糊的状态。否则的话,主角Neo能量的提升就无法得到理解。

  亦即是说,电影虽对人工智能提出了更多的否思,然对时代潮流与人类的发展方向仍保留了缓冲地带。上述那种善恶模糊状态的塑造,正是电影制作者试图逃离传统窠臼的一个策略。程序本身所具有的存在逻辑,是人类在保持自我存在的过程中必须更清醒认知的。只有跳出单向度的认知模式,人的存在才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而更显多重意义。

  回到电影开头的那一系列绿色编码,我们在头晕目眩中陷入人工智能的强大之中。这种象征背后的人与网络的关系,不仅是一个视觉的冲击,更是我们这一个时代需要不断去认知与超越的主题。这也正是该部电影得以占据众多人群认知与观感的内在核心。

  结语

  文化多样性与自我存在的多种状态,是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的一种常态。《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的多元隐喻是在人、程序的二元逻辑中进行的一个探索。这种思索超越了大多数科幻电影的思维广度,从而为我们进行更多反思打开更多窗口。围绕主体性形塑而展开的隐喻象征展演,使得电影的呈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就此意义而言,《黑客帝国》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当代人的思想文化史著作。

电影《黑客帝国》系列中的隐喻多样性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帝国 多样性 多样 黑客 系列 研究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