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浅析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之流变论文

浅析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之流变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5

浅析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之流变

  电影自产生以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电影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不同的国度的电影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对于国内电影来说,也深受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影响,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运用了较多的民族元素,民族音乐即是国内电影音乐的一种相当主流的表现形式。电影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达电影的情感,可以使电影情节更加生动,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适当的情节中添加具有民族风味的音乐,不仅可以使民族的人民更懂这部电影的内涵,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价值。我国电影民族音乐一直是电影音乐的主流发展形势,从单一地引用民族歌曲到多维角度的应用,使得电影的艺术价值更加凸显出来,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中国电影民族音乐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与我国的国情以及电影音乐的发展密切联系着,故将国内电影民族音乐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来进行探讨。

  一、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初期

  国内民族音乐实践的初期主要从建国到1976年前这段时期。这段时期的民族音乐主要以较为单一的形式来对电影中的画面进行图解。从第一部默片《定军山》开拍以来,中国电影进入了自己的时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开始了崭新的一页。作为社会产物的一部分,电影必须要同当时的社会化大背景相联系,对于电影民族音乐来说,主要是与当时的社会阶段密切相关,电影音乐在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上主要是简单的民族音乐素材的引用,如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小兵张嘎》等在民族音乐元素的实践中,主要是运用一些民族乐器,如响板、阮、板胡、唢呐、铮等等,将电影中的情节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1]同时这个时期也有简单的结合,如在电影《上甘岭》以及《董存瑞》中,将民族音乐与交响乐进行融合,使得影片的主题更加突出,同时主人公此刻内心的情感也被刻画得更细腻。民族歌曲的简单使用在这个时期也较多,如《阿诗玛》中,采用了撒尼族的曲调,采用独唱合唱多重唱的风格;在影片《刘三姐》中使用的音乐则是壮族音乐;《五朵金花》中使用的则是云南大理地区的民族音乐,为影片的画面做了较为立体的解释,增强了影片的表现效果。

  从总体上来说,这个时期的电影民族音乐主要以电影音乐的发展为基石,贯彻最为纯朴民族的音乐歌曲以及乐器等,使得这个时期的电影更多地表现出当时我国的文化背景。

  二、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发展期

  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的发展期主要是从1976年之后,到21世纪前这段时间内,国内电影民族音乐的实践在此期间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将现代的音乐思维与民族特色结合起来,为电影民族音乐成熟绽放奠定了基础。同时,电影各类奖项的设立也为电影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1980年中国电影百花奖恢复,198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设立)。在此期间,电影民族音乐的实践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电影中抒情成分的加重使得民族音乐元素的使用更加深化了影片的内涵及思想。如1985年张暖忻导演的《青春祭》中,采用了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结合起来,用颤抖的电声音响来烘托空间感,勾画出一幅具有原始美的风俗交响画面。如1987年由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红高粱》,影片中洋溢着北方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民族歌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以及《酒神曲》使得影片的主人公“我爷爷”在抗日过程中体现的庄稼汉的纯朴、豪迈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2]

  与此同时,戏曲的使用也为此阶段的国内电影增色添彩。如1986年的电影《人鬼情》,影片从讲述一个戏剧演员的故事着手,在故事中对民族音乐戏曲的使用,只是保留了原来戏曲中河北帮子的戏曲唱腔,创作了新的主题音乐,使得舞台和音乐主角的现实情况完美地结合起来,增添了电影的艺术魅力。在此期间,一些较少的民族特色元素也被加入到电影音乐中去,如在1994年由张艺谋导演拍摄的《活着》,影片将皮影戏与秦腔相结合,使得粗犷、纯朴的民间音乐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冲击。1990年的《菊豆》中,张导又将我国“西皮流水”的民族音乐进行加工,[3]从始至终贯穿于影片当中,使得主题音乐与影片的主题契合得相当完美。同时影片中又加入了民间音乐元素“埙”,这个在七千年前就出现的乐器的使用,使得影片中主人公正常的人性期盼与封建禁欲主义相互碰撞,演绎出影片的完美效果。

  三、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成熟期

  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的成熟期指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的电影大片在民族音乐的舞台上尽显其实力彰显其魅力。在此阶段国内电影音乐进入了一个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时代,电影音乐的创作群体专业化,创作风格也变得多元化,制作手段也变得数字化和国际多元化,与此同时电影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到了它的成熟期。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在民族音乐的发展上就具有成熟期的特色,影片中国际化色彩较重,张导聘请日本多次获奖的专家梅茂林老师来对影片进行配乐,这位受东方文化熏陶的音乐人,将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特殊元素汲取出来,崎岖而且非常有震撼效果的琵琶曲使得整部影片的音乐成为一个亮点。影片音乐中通篇的民族音乐元素使得柔美的音乐中不仅能听到突破人性的力度,同时也能够听出哀伤、反抗、拼争等情愫,好像在倾诉但好像又在质问,影片最后又伴着一段小提琴的鼓音,每一声都敲在了观众的心上,最后音乐戛然而止,给人思索和遐想。   同样,影片《卧虎藏龙》在新世纪电影民族音乐的实践也显得非常成熟,让人称赞。影片中使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但民乐的使用并不是死板地硬套当地的民歌音乐,而是经过作曲家的再度创作从而能够与电影达到完美契合具有多元化的民族音乐。影片中的音乐主题曲《卧虎藏龙》及配乐《荒漠奇情》在深沉、粗犷之中不乏细腻之情,同时加上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的精彩演绎,使得西方的大提琴演绎出了东方的色彩。配乐《交锋》中琵琶的运用使其铮铮之声如金戈撞击般杀气腾腾,为影片塑造氛围;配乐《南行》中竹笛的使用使得江南清新、秀丽的景象描绘出来,同时竹笛的使用使得影片血雨腥风的场景在一片欢乐中进行,有弱化暴力的效果;配乐《穿越竹林》中萧的使用也使得中国古代江湖的神秘感凸显出来;[4]中西音乐元素的完美盛宴使得本部电影的艺术价值猛增,甚得观众的喜爱。

  四、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之展望

  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不仅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予以完美的结合,同时,在众多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勇于接受外来文化主动创新的情景下,中国的电影民族音乐实践在未来的成熟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凸显出来,为中国的电影艺术做出极大的贡献。民族音乐作为国内影片音乐的主流,在音乐的大胆创新和实践中要把握几个原则才能更好地将民族音乐在电影中实践得更加完美。

  (一)尊重传统

  国内电影音乐之所以能够在民族音乐的实践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我国多民族特性以及不同的语言、民族、器乐等都为电影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是我国电影民族音乐发展的“根”和“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不能把最传统的东西丢了,在电影民族音乐的创作上首先要尊重传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电影在近年来的出色表现无疑不是彰显出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才会受到世界的热爱。尊重并不意味着不可改变,时代在发展,中国电影民族音乐也只有与时代结合才能够奏出更华丽的乐章。尊重可以让我们的旗帜更加鲜明,从而不忘自我,这样中国的电影民族音乐才能走得更长远。

  (二)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电影民族音乐在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成就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国内的一些专业音乐创作人士的诞生。1982年“文革”前第一批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开始参与到电影音乐创作中来,王立平、施万春、高田、章绍同等为我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基础。随着音乐在电影中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专业的音乐家加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中来,形成目前的电影音乐创作群体的主流。如谭盾、赵季平、三宝、郭文景、瞿小松等成为电影民族音乐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中国电影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中坚力量,因此一定要注重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影民族音乐创作之泉源源不断。

  (三)勇于创新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在电影民族音乐的发展史上也是其能够被世界肯定的法宝。中西可以合璧,大提琴不仅仅是西方的音乐器材,它同时也可以演奏出具有中国民族味道的音乐。《英雄》中,谭盾为了能够演奏出马头琴色的旋律,将一把小提琴装上了二胡的丝弦;三宝在《天上草原》的配乐中则使用了大量的合成器材来模仿蒙古的特色乐器马头琴;[5]创新思维在电影民族音乐的使用上使得其妙笔生花,更加贴切生动地表现电影的主题,增添了电影的艺术魅力。因此要保持创新的原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影民族音乐的发展。

  (四)数字化和国际化

  国内电影民族音乐的创作现在主要是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手段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电影强烈的震撼力,同时使得电影民族音乐的制作更方便快捷,通过MIDI通道,用监听、屏显、复制等方式将过去几百人制作的音乐化为简单的鼠标点击就可以瞬间完成。电脑与数字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音乐创作变得更加完美。同时国内电影音乐的实践要不断国际化,国际间的合作也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趋势,如《大腕》《冲出亚马逊》等都为电影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国内电影民族音乐的实践也要走国际化的路线才能够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才能让世界记住中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国内电影民族音乐的实践要走数字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浅析国内电影民族音乐实践之流变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国内 民族 实践 流变 电影 音乐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