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体会论文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体会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21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体会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属于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 这不仅会对患者原有损伤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 还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2]。本院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成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3例, 其中男24例, 女19例, 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8.3±2.5)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时间为14~85 d, 平均(39.5±4.8)d;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超检查确诊, 治疗前GCS评分为3~8分, 平均(5.1±0.4)分。

  1. 2 方法 当患者确诊后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同时展开治疗:在患肢踝关节下给予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25万U肝素钠静脉滴注, 滴注速度控制为10~20滴/min, 1次/d, 1个疗程为10 d。同时给予患者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 4片/次, 3次/d, 同时给予肠溶阿奇匹林, 25 mg/次, 3次/d。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肢体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指导等。

  1. 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彻底消除, 可长时间行走, 肢体无肿胀;彩超检查发现深静脉畅通, 未发生反流;好转: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基本消除, 在长时间行走时肢体有轻微肿胀, 彩超检查发现深静脉畅通而瓣膜功能有轻微受损, 有轻微反流;无效:不符合治愈及好转判定标准。

  2 结果

  2. 1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 经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为静脉内膜受损15例, 血液高凝状态12例, 血流滞缓16例。

  2. 2 护理效果分析 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相应治疗和护理后治愈36例, 好转7例, 治愈率为83.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利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调查, 43例患者中41例对护理工作满意, 护理满意率为95.3%。

  3 讨论

  3. 1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

  3. 1. 1 静脉内膜受损 静脉内膜受损可由感染、直接损伤或其他组织损伤等局部因素引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出现静脉内膜损伤后, 可导致凝血因子及组织凝血活素分泌量增大, 致使血管收缩, 可导致正常血管内弹力板发生断裂而导致纤维蛋白及血小板沉积, 最终形成血栓。

  3. 1. 2 血液高凝状态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脱水是重要措施[3], 若脱水过度或使用止血剂不合理, 可导致循环组促凝血酶原激酶及激活前凝血质增加, 促使纤溶活性降低, 导致血小板聚集率变大而引发血栓形成。

  3. 1. 3 血流滞缓 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动速度过慢时可导致静脉血在小腿肌肉静脉丛及髂骨静脉瓣袋内瘀滞, 血小板瘀积后可导致凝血酶合成量变大, 导致血管壁内皮细胞受损和凝血因子活化, 最终可诱发血栓形成。

  3. 2 护理方法及效果

  3. 2. 1 病情观察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或凹陷性水肿等典型表现时, 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是否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加以鉴别, 同时对患者是否有肢体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 皮肤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 有异常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嘱用药。

  3. 2. 2 肢体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患肢高出心脏平面20~30 cm的高位并屈曲膝关节15°左右, 不可造成患肢摩擦, 不可用力按摩;若患者仍未清醒则由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肢体被动活动, 待其意识清醒后指导其展开适度床上活动。在卧床休息期间以一小枕垫在患膝下, 避免影响到血液循环。

  3. 2. 3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并加强保暖, 避免患肢在冷热刺激下正常恢复受到影响。

  3. 2. 4 心理护理 当患者意识清醒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和其展开沟通, 为其讲解血栓形成因素及相应防治措施, 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3. 2. 5 用药护理 当确诊后应尽早给予患者相应药物治疗, 同时保证用药量充足, 在停药时应将药量逐渐递减;在给予患者肝素时滴入速度不可过快, 同时应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出血倾向, 以免其在发生出血时惊恐不安。

  3. 2. 6 并发症护理 在静脉输液时应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 避免于下肢进行输血或输液;在静脉滴注具有较强刺激性的液体时, 若穿刺处有肿胀或发红现象, 则应将穿刺部位及时更换并将患肢抬高, 自静脉红肿方向以50%硫酸镁展开湿热敷。

  3. 2. 6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低糖分及低脂肪食物, 且应保证食物富含丰富纤维素、高热量及高蛋白, 同时应加大饮水量, 避免腹压增加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 重型颅脑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为静脉内膜受损、血液高凝及血液滞缓等, 在发病后应积极展开对症治疗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体会

论文搜索
关键字:形成 体会 护理 脑损伤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