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自我教育浅析论文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自我教育浅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2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自我教育浅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质量的水平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质量。面对教育主体,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主体自我教育路径的改造。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只有通过将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与研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及自觉自主的参与行动,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

  一、自我教育理论内涵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自我教育是个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等方式,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1]。而对于自我教育理论内涵的来源,我们可以认为有以下几种:

  1、马克思关于自我教育的理论

  自我教育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理论的运用。教育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意识的觉醒,是自我教育得以进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曾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可见,人的主体性是人重要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特殊人,不仅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也是认识和改造自己本身的主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即“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因此,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必须实施自我教育。

  2、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劳动、体育锻炼、美育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引导少年学生真正的阅读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教育者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者。”“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4]因此,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如果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不是通过我教育提高的,那么即使有良好的客观环境和优秀的教育者,以及其他完备的软硬件设施,也很难真正彻底实现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3、心理学中关于自我教育的思想

  现代心理学中认为,自我意识影响着自我教育的效果。从自我教育的理论观点来看,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即“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5]”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为自我教育提供了内在驱动力,推动个体进行自我教育。因此,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变化发展的过程与个体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相统一的。

  二、自我教育在高校课堂教育中的作用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而自我教育实现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统一,这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课堂教育作为高校实施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其包含的自我教育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自我教育可以激发起堂教育中的个人审视,让教育主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出自己同他人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而客观的评价自己。教育学家哈尔拉莫夫曾说过:“一个人感受和认识到他内在道德矛盾,即道德己经达到的水平和应有水平之间的某种差别和脱节,就会引起他的不安,使他产生提高道德的愿望”[6]。提高道德的愿望反过来也会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督促自己、提升自己,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大学生只有通过开展自我教育,才能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2、自我教育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往往忽视对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忽视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常常采用单纯的理论灌输和强迫式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不利于激发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且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自身规律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相背离。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转变过去那种单纯把大学生置于被教育、被管理地位的方式,为课堂教学创造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靠传统课堂中的理论灌输,是难以取得良好成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开展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反思自我行为,进行自我教育,更好地把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及个人品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实效。

  3、自我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得以有效施行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具体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教师不再满堂灌,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思考与课堂实践等,来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所有这些归结起来就是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自觉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最终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使新课程改革得以有效施行,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关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正在施行的今天,自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三、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实施中,主体的自我教育的确在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在课堂教育关系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来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缺陷困扰着自我教育的形成及发展。

  1、课堂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困境

  目前,高等院校的课堂教育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困境。首先,高校课堂教育从“知识理论就是要灌输”的观点出发,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简单说教”和“填鸭式”的问题。其次,学生对课堂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些东西他们上中学的时候就部分知识已经学过,现在没有必要再学。此外,教育主体对于教育目的价值观念偏差,没有将教育当做目的,而是当做一种工具。这样的教学效果归根到底,原因在于没有重视自我教育的提倡和引导。一方面,学生迫切的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管理自己、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过度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帮助,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从教师层面来说,自我教育也存在着缺失。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建立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密切相关。在教学中,由于教师不能深入进行与实践相结合的描述和准确的理论阐述,不注重社会变化进行创新培养,而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这样的结果也将导致受教育者自我教育难以实现。

  2、课堂教育中自我教育现状的原因探析

  面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自我教育面临的困境,根据自我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来分别进行如下分析:

  一方面,从大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大学生的个体特征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并通过自身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与行为的总体特征。大学时期学生个性既指每个大学生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又指整个大学生群体角色体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这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思维形式的合理进化和个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以自我思想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教育的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自豪感与自卑感的交织影响着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准确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并存影响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影响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持续性、时代巨变与大学生适应性欠佳冲淡了自我教育的实际效果四个主要方面。

  另一方面,从课堂中大学生所受外部环境影响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相应的转变。

  四、重建高校课堂教学中自我教育

  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就要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重视社会引导、学校引导和同辈群体的引导。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1、课堂教学关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

  根据学生思想特点和心理倾向的变化来有意识的引导,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我教育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的第一精神需要,即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需要,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自我教育并不等于自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受教育者本人有着清晰的自我教育意识,对于自已的受教育目标有着深切的认识。受教育者会根据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甚至是同辈群体这些外在影响因素来独立的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和准则。使他们自觉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来进行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意识的形成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高校传统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2、注重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

  参与式教学表面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际上却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比如怎样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如何选择适当的“参与载体”;如何设置“参与热点”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创新等问题摆在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在课前进行认真思考精心策划。其次要钻研新理论,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注意拓宽知识面。此外,还要注重沟通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性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对这一局限性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加以避免,即教师需要“照顾”那些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训练,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实施课堂教学创新中突出自我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自我教育,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材料的创新。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中除规定的“陈述性知识”的预设外,教师更要勇于把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纳入教案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就教学过程而言,教案内容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特点,从而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灵活性。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质疑、批判、探索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就教学对象而言,每个学生智力特点各异,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因而教师不能用一统化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整合学生”。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要给学生留有自主、自由的思维空间,作业练习要在练习题的变式和拓展上做文章。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通过师生平等和诚挚的对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之自我教育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

  4、构建良好的课堂自我教育情境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调动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的潜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课堂上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如果高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较少且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不足,那么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因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情境,特别是良好的自我教育情境就突显出其重要性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互动参与式教学的根本,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增强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使自我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只有不断的改进教育方法,把过去那种单向的、平面的输灌方法变成立体的、多维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和策划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课堂下的自我教育达到实质上的统一。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自我教育浅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 教学 自我 教育 浅析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