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论中式服饰形式与社会审美论文

论中式服饰形式与社会审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6

论中式服饰形式与社会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01

  一.服饰与文化

  服饰是人类生活必需品,是指人类的上衣下裳、 饰品和鞋帽的总称谓。而且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水品、社会审美,体现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时期的服饰的款式、面料、颜色等的变化。均反映着生活条件、经济状况,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传统习惯。看我们的服饰。从深衣制、秦汉时期的博大兼容、魏晋宽博服饰、唐朝的富丽堂皇、宋朝的间洁质朴、元代质孙服、清朝的满汉融合。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就有着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向往。因而不同历史时代服饰美也呈现不同的面貌。

  二.中式服装的种类

  我们今天的所谓“中式服装”大致就两种:旗袍 ;中式上衣。而今年来,在宴会、颁奖、宣传、礼仪、传统节日等场所经常有中式服饰的出现。

  三.旗袍的发展

  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表现出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结晶。是被公认的我国民族特色服饰。旗袍的前身是长袍,只是经过清兵的入关,汉族改变了原来的宽袍大袖的形式,旗袍成为了统一的服饰形式。

  现在的旗袍是满族的代表性服装。是满族里男女通用的一种长袍。这种衣服男女老幼皆用,适宜各种气候,夏天时单衣,初春和深秋可以制成夹衣,冬天制成棉衣。满族入关后受汉文化影响,旗袍的样式为圆领、大襟、平袖、下摆左右开叉。在衣襟、领口、袖口、下摆等处镶有花边。随着社会的发展、旗袍也经过不断演变和改进,逐渐成为女性独特的服饰。

  旗袍从男女共用长袍分离出来后,形成了特色款式。可以分单、夹、棉三种,下边两边开叉,宽大、平直,衣长至足,一般不过脚。在装饰上也日新月异,除去在袖口、领口、衣襟上镶、滚花边外,在袍的前襟上花卉、人物等图案。面料有锦缎、丝绸等,而且有各种不同纹样梅、兰、竹、菊、凤鸟、孔雀开屏等。色彩变化也很多,大红、粉红、青绿、淡绿等。装饰手法非常多,单滚、双滚、如意滚边等。花扣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用扣袢盘成福、喜、吉祥、如意、蝴蝶等图案。配特有的发型(两把头)和盆地鞋,形成非常、独特的旗装打扮。

  辛亥革命以后,旗装逐渐为汉人所接受,到20世纪20年代,旗袍已成为城镇妇女一种普遍服装。这个时期正式中西式服装相互交替的时代,旗袍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变化越来越大。衣料有锦缎、丝绒、凡士林、民间的蓝印花布等。其样式也各种各样,衣长有长、有短;可宽松、也可紧身根据自己喜好;领子有高领、低领凤仙领等等。平常生活起居、休闲、访亲会友正式场所等都可穿着。配饰也比较随意高跟鞋、皮鞋;皮包、布包;围巾、披肩、头巾;西式服饰也可搭配。这时的旗袍开始流行。30年代后时装业渐渐发达、时装店、洋服店建立起来。有大量的衣料进口,从而促使了旗袍的时代化。旗袍整体款式像苗条型发展,突出了女性的曲线美。40年代,受国外市场冲击,旗袍在款式上更趋现代化,已短为美。线条简练、流畅使女性的曲线美更加突出。例如外形有直线型、自然型、苗条型等;领子有圆领、小圆领、方领等开襟方法有方襟、直襟、斜襟、人字襟、琵琶襟等等;袖有长袖、短袖、中袖、宽袖口、紧袖口。穿法上多种式样,成为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50年代,处于新时代,革命服装代替了旧时的服装。列宁服、学生装、军服、中山装等开始流行。妇女地位日渐提高,工作需要,长装打扮不方便,旗袍开始走下坡路。50年代后穿旗袍的更少,在国际场所作为礼服穿用。60年代以后,穿旗袍、西服被看着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蓝、黑、灰服装大流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流行绿军装,旗袍无人问津。到了70年代以后、旗袍开始提倡。设计师们运用旗袍的美丽形式,体现了民族特色,出现了旗袍裙,在连衣裙的款式设计上运用旗袍的领子开襟的方法等等。体现了旗袍浓郁的民族风格。

  四.中式上衣的发展历程

  孙中上先生说:“穿衣是有文明进化而来,文明愈进步,穿衣问题愈复杂。”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因素的原因促使了短装的普及。比较有特色的短装打扮。对襟小褂和短袄。对襟小褂是一种穿脱方便、宽松的服装。一般是自扣,女士偏襟上衣上花口很多。冬天穿着的称短袄,和小褂一样,不过是多一层棉絮而已。50年代以前,曾流行一种打扮。就是上穿中式棉袄,下穿西式长裤,这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打扮。50年代以后,一般打都要在棉袄外罩一件罩衣。在早的罩衣与中式棉袄没有什么区别,后来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制作方法,既有中式传统的服装结构,又采用西式服装的裁剪方法。款式是立领,对门禁,用中式的布制纽扣,袖子不连衣身,而采用西式上袖的方法。穿着大方,外观上给人高雅富丽的感觉。这种中西式的上衣流行的时间比较长。到80年代,民间还有很多人穿这种罩衣。至今日的中式上衣,其实是中西合璧的制作,只不过加入了现代的、时尚的、民族的等元素。其款式就是在领子、口袋、纽扣、装饰上的一些变化,其制作结构没有变化。

  五.中国中式服饰的发展

  90年代以后,很多场所,礼仪小姐身着旗袍, 演出场所经常中式上衣。全国各地的时装节,博览会,时装大赛等等,经常把中式服装作为传统设计元素运用。而今,在官方场所屡见旗袍出现 。今日中式服饰不单单强调民族性,而是民族化,时代化,科学化,审美情趣等完美地结合起来。

论中式服饰形式与社会审美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审美 社会 形式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