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试论节约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建设路径论文

试论节约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建设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9

试论节约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建设路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历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损耗和浪费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最近几年资源匮乏和能源短缺的警钟不断拉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不断涌现,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压力。为了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党中央在2004年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全国上下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利用等展开了反复的讨论,基本形成共识。本文就节约型社会的概念、特征、内涵及其构建路径谈一点初步看法。

  一、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节约型社会,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环境内,在物质生产生活活动中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以最小的生产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资源浪费的社会形态而言的,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节约型社会的实质和基础。之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为了以最少的物质能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人来社会的生产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迫切要求我们在每个环节都是节约的。温家宝总理不断强调: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健全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管理、提高科技贡献率等手段,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亟待从传统的经济模式过渡到集约型发展模式,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节约的理论特别丰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关于节约也有过精辟的论述:“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约,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对时间的节约,所以社会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才能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时间的节约以及在各个部门间合理分配劳动时间仍然是社会经济的首要规律。”马克思的节约理论是按照时间线索展开分析的,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包括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已经成为节约的核心。关于节约社会的特征,应该至少涵盖以下几方面。

  第一,节约型社会在本质上与和谐的社会是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过程上构建和谐社会。从广泛意义上说,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提倡和崇尚节约,就是追求和谐。从社会角度而言,如果没有节制,没有限度,没有理性,盲目、随意的开采开发,随意浪费各种生产要素,那这个社会就会混乱不堪,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从个人角度而言,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自我节约等道德行为是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约型社会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政府管理和社会运作必须是节约的。决策部门和职能部门必须要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维持运转。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并非以增加管理和决策的成本为前提。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现代社会运行节奏快,风险大,如果能够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特别是避免重大失误,那就是最大的节约;如果能够不失时机,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 果断决策,实现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就是最大的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是追求节约型的政治,塑造节约型的政府,建设节约型的执政党。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约型社会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资源充分供给和均衡利用。循环经济模式这种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运行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废弃物的产生,全社会资源耗费成下降趋势,主要资源供给量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保持基本平衡。

  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路径选择

  第一、培养人们自觉节约意识

  大自然已经向我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举动敲响了警钟,在我们意识到生存环境压力剧增的当下。强化人类对环境的责任意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弘扬“节约从自己做起”的社会风尚,增强人们对环境危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与节约有关的、让百姓容易接受的资源节约活动。尽快建立资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保护公众的参与权,提高公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作用,对浪费和破坏资源环境的的现象行为予以揭露批判,构建全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第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采用绿色GDP的发展指标

  顾名思义,绿色GDP就是在原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扣除隐性成本,例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教育成本、人口数量失衡管理创新匮乏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发展观念过于侧重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数增长,政府和经济组织长期忽视追求经济总量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发。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单纯追求经济绝对总量增长的发展模式并不能长久持续。通过采用绿色GDP的指标核算经济发展与统计数据发布制度势在必行,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深远。

  第三、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替代粗放式增长模式

  集约型经济发展是以较高的科技含量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模式。简单来讲,这种发展模式抛弃了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形态,是一种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换取尽可能多的经济产出的经济模式, 其本质是生态经济。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对自然环境污染上的,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因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上的。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传统模式已不能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带来更新的推动力,而循环经济概念应运而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在局部地区、部分行业的试验,证明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这一循环经济之路。

  第四、完善制度,确保法制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作用

  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对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约束力。节约型社会的顺利建设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能源节约方面不断努力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能源节约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相关或配套的条例规范,特别是一些行业的生产活动的能源浪费依然严重。“十一”五期间提出的节能降耗和减排放目标并没有在连续几年的努力中达到,其根源就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因此在现阶段节能技术不高和节约意识相对淡薄的关键时期,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节能立法,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严格控制,鼓励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的替代使用。特别是我国土地广袤的特殊情况,不同地区的能耗标准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以便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在总结了我国传统发展模式后的理性回归,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究其本质,节约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节约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最小的生产生活成本赢得最大的社会收益。因此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推动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发展,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理当成为新社会风尚的助推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对改革、发展、稳定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场深刻的新的一轮的社会变革。

  (作者单位:首都经经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试论节约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建设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内涵 特征 建设 路径 节约型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