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区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论文

社区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8

社区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

  社会管理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全面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组织、协调,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其宗旨是以人为本,着力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平稳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而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关键在于创新。唯有创新方能实现管理体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唯有创新方能实现管理机制与人民利益诉求相一致;唯有创新方能实现管理举措与基层实际相吻合。

  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要素组成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要素彼此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管理就是使这些要素按照特有的规律组合运行,实现社会有机体的结构稳定,运行顺畅。中国共产党就如何协调各社会要素,实现社会均衡进行了积极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急待涤清,一穷二白的经济急待发展,一盘散沙的涣散状态急待改变。故而,我国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包办各种社会经济事务,国家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个人的职业身份变动较小。这样的管理体制在当时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了中国迅速腾飞的大门,思想解放影响之深,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社会结构变迁规模之大都是世所罕见的,而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体制显然是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社会关系同生产力密切相连。随着这些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必须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进一步从当前形势看,改革开放已经3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面对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社会管理就显得更为迫在眉睫。因而,如何进行社会管理的创新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而社区教育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一、培养科学价值理念,营造社会认同文化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管理的本质就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个人内心的平和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中,社区教育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其覆盖人群范围广、教育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可以全面提升公民素质,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培养其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适应的科学价值理念。

  (一)编织精神纽带,重树社区认同理念

  德国学者滕尼斯(F.J.Tonnies)认为,“社区是指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因而,“社区”这一概念具有双重维度,即地理维度和精神维度。现实生活中,随着社区地理维度的变迁,精神维度逐渐被淡化,社区的本质发生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是统治一切的力量,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为物与物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冷漠充斥着整个社会,继而导致社区失落论的兴起。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公民也从“单位人”变为了“社会人”,整个社会的流动加快,异地就业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社区被拆迁、重建,社区居民在不断的重新组合。因而,人们似乎处在“陌生人社会”中,内心孤独感也越来越强。因而,重构认同理念,积极以“社区认同”承接“单位认同”,对满足现代人的“群体趋向情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区教育是由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组织参与的,旨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双向、互动的全民终身教育活动。加强社区教育,提高群众参与率,重树“社区认同”理念,对满足居民的精神归属需求有重要作用。

  构建“社区认同”理念,首先必须增进居民间的交往,缩小彼此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以社区共有公共资源为依托,在居民实现自身利益,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增进彼此间的交流,由偶然相遇发展为相知、相熟。就目前而言,我国社区公共资源配置不足,且区域差异性较大。因此,必须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建设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设施,逐步向居民开放周边的学校、图书馆等相关文化教育资源。以互联网为桥梁,社区组织者积极引导居民关注社区共同事务,发起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营造一种积极、民主参与社区事务的良好氛围,进而从虚拟参与逐步走向实体参与。其次必须培育共同的社区文化。以社区工作者为主,加强社区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社区文化培育的引领者;充分挖掘社区现有的文艺能人,使其成为社区文化培育的示范者和宣传者。将日常文艺活动与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每一位居民的特长,尽可能的让大家参与进来,使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感受到心灵的回归与放松。最终实现社区本意的回归,即依赖于一定区域的情感共同体。

  (二)灌输主流价值,强化社会认同理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和矛盾突发时期。社会流动加快、收入分配不公、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了其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服度。在思想领域,不被正确的理念占领,就必然被错误的理念占领,这其间是不存在任何中间状态的。因而,在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时期,为抵制当今社会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错误思想,提高人们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强时事政治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也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同时,人们很难自主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因而,必须进行正确价值理念的灌输。然而,我们必须注重灌输方式的隐秘性和多样性。   社区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首先,社区教育具有自发性和自主性。我国的社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据公民的学习需求开展的,教育的主体是生活于共同区域内的公民,政府发挥着支持、引导的作用。政府的非直接参与性可以有效降低公民对政策教育的排斥度,公民的主动学习和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可以有效提高政策教育的接受度。其次,社区教育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让人们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愉快的接受主流价值观,通过主动参与社区管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次,社区教育具有全员性和群众性。由于当今社会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人口流动的频繁化,以社区为基体较以单位为基体的涵盖面更为广泛。社区以一定的空间领域为单位,涵盖了不同背景的人群,主体间的差异性弥补了个体认识的单一性。以同质社区文化凝聚异质社区居民,广泛开展交流,充分发挥个体特长,互帮互助,以同凝异,以异促同,让公民道德建设深入持久,让社会主义主流价值重放光彩。

  二、关注弱势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社会管理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均衡化发展,切实协调、维护好每一个人的利益,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的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由于劳动力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以及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等诸多原因,构成了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冲突,许多人失业或待业,他们无法享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转变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变消极应对为主动解决。较高的失业率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影响社区的和谐,因而,必须防范于未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做好就业工作。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承担着全民终身教育的职责,其内容包括功能性教育和非功能性教育,因而,其在劳动力再就业和转移劳动力方面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以社区学院为龙头,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社区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其它文化教育资源,整合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教育资源,积极寻求支持,开发开放社区附近学校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技能培训。以现有的专职教师为基础,同时聘用一些技能娴熟,管理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其次,灵活教学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由于教学对象学历层次的复杂性和时间安排的多样性,故必须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人员接受培训,在教学时间上尽量方便学员。针对学员文化层次和现实需求,积极展开社会调研,开发一批就业前景好的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好实习、就业的推荐工作。再次,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降低学费。社区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它是非营利性的。因而,政府应该在财政支持上予以倾斜,使更多的失业人群接受更好的技能培训。

  关注社区内的失业群体,应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上。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劳动力需求的逐渐扩大,大量的农民基于生活的压力和对城市的向往纷纷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建设、繁荣做出大量贡献的同时也为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压力。由于其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知识层次水平较低及对新环境的陌生性,他们往往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如何让其享有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尽快地融入城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避免的课题。社区是社会的原子,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区的和谐,社区的和谐取决于每位居民都能享有高质量的幸福生活。农民工由于身份的认同感可能集中聚居于某一区域,也可能分散于各个不同的社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农民工的实际出发,展开一系列着实有效的教育活动。

  农民工教育应该做到技能教育和公民教育相结合。社区教育工作者应从农民工自身经济利益考虑,让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做好岗位的推荐工作。同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平等沟通对话,唤醒其主体意识,使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区事务、关心社区事务,懂得用恰当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希望融入城市和城市的接纳能力不足的矛盾变的更为突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相对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有所提高,主体意识、维权观念也比他们的父辈们更为突出,他们更为关注自身的权益、应享受的国民待遇。但现实是,有关农民工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渠道尚未真正建立,致使农民工的权益被侵犯时难以找到正确、合理、及时的维权通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可能导致类似富士康跳楼等相关不和谐事情的发生。因此,维护社区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教育、引导、帮扶工作。在进一步提升其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联合劳动、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劳资纠纷咨询等工作,使其在明确自身权利的同时也应明确自身的义务。关注农民工就是要切实解决其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利益维护驱动导向社区认同驱动,使其漂浮的心能够安定下来,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此外,还需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消融。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指经济的一体化建设,更重要地是就业、教育以及医疗等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现有利于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社区,增加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管理的认同感。

  把社区教育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除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外,还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们挖掘、发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努力,从而找出更多可以遵循的规律。可以想象,社区教育的成功必将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社区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创新 社会 新路 管理 社区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