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微博载体的应用分析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微博载体的应用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3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微博载体的应用分析

  微博,即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分享和获取平台,作为一个网络新媒体,它不仅具备了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微博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化、交流群体的个性化与群体化、操作方式的简单化和便捷化。

  微博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自上线以来,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不论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民众都纷纷入驻。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使微博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并不断改变着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存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迎合这一新情况、新变化,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把握时代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借助微博平台,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加强引导和管理,化挑战为机遇,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维

  江泽民曾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利用微博不断的分享、传播、获取有益学生成长的信息,把握新机遇。

  (一)微博的及时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博是通过一句话或者一张照片,随时分享你身边的精彩。围观你感兴趣的名人、朋友,获得最新最热最及时的资讯。青年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和热情使他们成为这种微博的主要收受者和传播者,他们会及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向更广的空间和群体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微博的特性,在微博平台上用学生喜欢的流行的网络网络语音和微博语言加强与青年学生的沟通、对话,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所关注、评论、转载的问题,对那些与社会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微博内容,教育者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博的互动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授受双方的和谐关系

  微博主客体间在相互沟通、交流、及时对话中,所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和谐、互信的“博友”关系。微博交流平台使师生间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平等的、互信的、和谐关系,改变长久以来因“填鸭式的”“单向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产生的师生间无法进行彻底交流的尴尬状况。在拉家常式的互动谈话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露自己的观点、看法、思想动态;而老师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掺与自己的观点。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改变教师在学生中刻板的形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平等互信的交流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微博的裂变性扩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对象

  微博的裂变性主要是指微博信息的传播通过“关注”和“转发”可以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也可以影响关注自己的博友;同时,对微博内容的“评论”还能与不同的群体或个体建立各种关系。大学生思想活跃,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常对社会热点、社会现象或讨论或评论,他们的言论或转载或复制,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扩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微博言论的关注和正确引导,使他们对所关注、评论和转发的微博内容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社会中不同的群体,使思想政治课的手臂突破时空得到延伸和扩张。

  (四)微博内容的多样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微博传播内容非常丰富,传播者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评所论以图片或文字的方式随时传播出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内容,还可以是个人情感、身边琐事、校园见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应“以本为本”固步自封,需要洞悉时代发展,丰富自己学识,突破传统框架,随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动态,针对学生思想变化,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反应和正确决策,使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适应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

  二、微博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内容

  微博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学生们思想变化的根本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成为师生间交流的重要障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途径,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

  (一)主动创建微博平台,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在高校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多数局限于课堂上,是一种单向式的灌输教育,容易与当代大学生所接触的现实生活、所关注的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脱节。为了使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被削弱,许多高校都创建了微博平台,由学校宣传部门、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工作者发布最具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内容“新颖”的微博内容,吸引学生,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互听,他们与学生建立互信、友好的“博友”关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一道追踪社会热门话题、评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不断潜化学生。

  (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在这里应该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业务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是敬业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而且要随时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由于微博信息海量、且良莠不齐,一些青年学生不能正确的取舍就容易发生认知的偏差,思想政治工作者已与学生建立了“关注――被关注”的互听关系。根据学生的评论,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   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习,时刻关注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是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微博信息的海量和速度的裂变深得求新、求异的学生喜好,教师要跟上这种变化的速度,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及时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

  (三)积极关注微博,注重微博内容的筛选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等,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在微博时代,网络监管力度比较低,转发微博的要求也比较低,大学生所接触的微博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的。所以高校需要不断关注微博,了解学生的动态,追踪热点问题,设立相关微博话题,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展开讨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及时更新充实学校自己的微博内容,创建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对网上良莠不齐的微博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提高学生自身的辨别力,变“堵”为“疏”,使学生自觉抵制微博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借助强大的学校微博信息平台,扩大教育影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品行朝着规范、健康方向发展。

  (四)把微博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专业素质、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在微博飞速发展的时代受到了学生质疑。网络信息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收受者之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相比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最快最新的信息,所产生的磁极往往比教育工作者空洞的说教要大的多。为了进一步加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培养合格的青年大学生,许多高校把教师在微博中与学生的交流和引导放在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重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领导对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力度不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不完善,教师参与性不高;微博管理体系不健全,导向性不强等。

  三、微博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教学方法

  (一)微博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在某一固定场所由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施予教育,微博时代,大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们关心时事、关注社会,渴望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他们通过发表微博、关注微博、评论微博、转发微博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不断兼职或转化社会角色;利用跟贴或评论,与社会各界人士发生着各种关系。微博良莠不齐的内容和社会上各色人物的观点与评论,所产生的思想和观念的交融和碰撞,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点和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不仅仅只充当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把课堂引到微博中去,多与学生交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与学生建立互信友好关系,共同关注、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博融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

  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其他课程的教育,都难以突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师道尊严,一定程度上阻扰了师生间平等关系的形成。微时代,互动交流的随意性、平等性和情感性,融洽了博友间的关系。面对全新的环境,教育者主动通过微博与大学生建立“双向关注”的沟通模式,避免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往的不适与尴尬。在“一对一”、“一对多”的相互交流中,形成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思想观念的碰撞。在这种对话与碰撞中,常常会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激烈的争论中得到升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聆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困惑,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微博交流平台为媒介,展现教师的亲和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微博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所规定的教材为依托,以教室为阵地,以教师讲授为纽带,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其效果不明显,有时还遭受学生心理抗拒。而微博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或主动参与、或被动“聆听”,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影响着更多的社会群体的关注与参与。但微博进入的门槛和成本低,微博内容良莠不齐,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大学生可能产生动摇其价值观和信仰的冲击,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巧妙的做好舆论引导和监控工作。

  (四)微博强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性

  针对微博深受大学生喜爱和运用的实际,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尽早利用学校所搭建的微博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巧妙的渗透到微博中。设立“微话题“,吸引学生参与专题讨论,通过解疑、思想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认识,自觉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培养“微博达人”、“魅力潮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学生群体中的“微博达人”和“魅力潮人”,他们往往有一大批互动者和聆听者,主动联系他们,加强与他们就社会难点和热点的沟通,使他们发布的微博、评论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从而促使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微博载体的应用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 工作 微博 应用 政治 教育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