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论文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1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新媒体强势进入人们的生活,占据着人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知社会的认知方式。新媒体在80后,90后,00后的人群中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同时也成为了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新媒体,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细心留意不难听到,看到,察觉到:手机报、QQ新闻、微博、微信成为当代学生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的重要平台。而这种新型的媒体被称为新媒体。这种新媒体从生活方式,认知方式,思维模式,政治参与等方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生活中,大学生的交流平台不再是写信,电话等传统的交流工具。学校班级会建立QQ群,发布通知,部署学习任务,交流文化信息。同学间即使不经常通话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即使了解同学们的生活、思想动态。这种媒体环境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认知方式,当代大学生已不在束缚于传统的课堂,课本,以及老师的传授等有限的途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论坛,手机,微博等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遇到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搜索引擎了解,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时间,满足大学生求学求知的欲望。学校也与时俱进的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模式上,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大学生适应习惯了新媒体带来的简便快捷的新闻报道,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容易养成对网络的依赖,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也使好多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就需要教育者以及家长正确引导,说服教育,督促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通过新媒体参与政治,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传统媒体下大学生几乎无法参与到社会,无法参与政治,即使有机会学生的热情也不高。但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直接参与到社会和政治活动中来,可以对社会现象,政治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加深大学生的社会存在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带还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很多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迷失了自己,人际关系冷漠,扬言“离得开父母和朋友,离不开网络和手机”。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新媒体在对大学生起到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这负面的影响。网络是虚拟的,新媒体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形成一个虚拟空间。大学生在网络论坛,交友网站,交流平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尽情抒发自己的情绪,甚至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在网络中寻求现实生活中达不成的目的。言行得不到规范跟限制,新闻多次报道有关大学生虚假造谣的事件,这些大学生所要达到的目的仅仅是因为好玩,想要提高在网络上的知名度,享受被崇拜的感觉。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正确的引导,才能尽量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红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自卑的人,那么网络跟现实的落差就会出现人格障碍,也会产生孤僻紧张、逃避现实、迷失自我等心理问题。无形中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

  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教育者必须改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只有教育者适应了新媒体环境才能切身处地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大学生的思想同步,转变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自身对新媒体的认识的同时,加强传播学的学习,从而更好的引领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在全新的新媒体教学中,树立具有吸引力跟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威信,提高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应,使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成效。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生 大学 思想 政治 挑战 教育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