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农村中学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的影响论文

农村中学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6

农村中学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26-02

  一、问题提出

  农村基础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而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是衡量农村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德育可以分为家庭德育[1]、社会德育和学校德育。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全国中小学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工作,将以往较为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适当聚拢起来,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2]。

  浙江省R市也开始优化城乡中小学网点的布局,并于2011年完成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湖岭、高楼、马屿、陶山4个片区的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启动瑞祥新区、经济开发区南翼拓展区、塘下中心区学校建设及电大、市五中、潘岱中学迁建工程。启动职业教育基地(包括实训基地)建设[3]。在这些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复杂效应,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很少关注到学校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和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的各种影响。

  鉴于此,本文以浙江省R市为个案,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家庭德育的现状、家庭德育的困境等方面开展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R市学校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加强R市家庭道德教育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选择R市玉海中学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搜集数据和材料,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最后收回有效问卷372份。其学生卷189份,家长卷183份。

  (二)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家长卷,学生卷包括27道题目,家长卷包括23道题目。学生卷题目大致分为三类:学校撤并带来的新问题,主要有学习、生活、交通、费用、安全、家庭成员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学校撤并后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娱乐场所、商店、居民、卫生情况和公共设施等;学校撤并后对学生与家人交流的变化,主要有交流的内容及深度、情感关怀和家人关注的重点。家长卷题目包括:布局调整后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学校布局调整对您们对孩子的教育、与孩子交流产生的影响,学校布局调整对孩子道德品行的影响,寄宿制对孩子的道德品行的影响,对学校布局调整的总体评价。

  为了更好地分析学校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的影响,根据家长问卷设计了学生道德成长状况表对学生的道德情况进行测量,该测量表分为情感交流、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采用5点记分法测量学校撤并前后对比,不利记1分,弊大于利记2分,差不多记3分,利大于弊记4分,有利记5分,分值越高表示学校撤并后对学生道德成长越有利。

  三、结果及分析

  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处理分析,将家长卷归纳为学生道德成长状况表,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在调研中发现,67.3%学生觉得学校布局调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学生能够在新环境中得到更好地教育。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学校布局调整中出现规模过大的学校,造成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出现聚集性的紧张。农村学校向中心小城镇集中,使学生离开了纯朴的乡村环境,来到较繁华的城镇环境,同时也使学生进入了相对复杂多样的社区人际环境。校园周边复杂的环境使农村学生更易受到比如网络、游戏厅、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的诱惑。

  89.6%的家长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加大了家校空间的距离,学生大多选择寄宿学校,寄宿生活长期脱离家庭,使得学生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减少,由于家长是家庭道德教育的发起者和施动者,从而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强度。学校布局调整,大规模人数的班级造成了教师的负担,他们所要关注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这就很难避免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机会变少,忽略了学生在新环境中产生的陌生感和不适应的问题,由此有些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疏远感。在新的班级中,他们一面渴望与同学交流,融入新的班集体,一面又对同伴有防范心理,怕因为家庭条件的窘迫被同学孤立,这容易导致班级小团体出现[4]。

  教育是全方位关注、多方有效协调的结果,没有家庭教育的协调、配合,光有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能如实地反映家长的思想行为。学校布局调整后玉海中学很多家校距离远的学生选择了寄宿制生活,从学生道德成长状况表中,我们发现学校布局调整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调查中对于“父母对你第一关心的是”这一问题,74.1%的学生选择的是“学习情况”,只有11%的学生选择的是“生活情况”。这种家长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无作为的状态,造成了家庭德育的缺失[5]。家庭德育的缺失对处在道德品质还未真正成型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新的复杂环境、城镇学生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道德认知和判断的错误,学生之间出现了攀比现象,加大了对品牌穿着和电子用品的追求。家长和教师又未及时发现这些问题,道德认知迷茫和情感焦虑导致学生道德行为的偏差,产生了学习厌倦心理,同学不团结,父母情感疏远等问题。

  四、对策

  (一)加强学校道德教育

  增加师资力量,缩小班级规模。增加教师数额,更重要地是增加道德教育上有所成绩的教师,对教师进行道德知识和道德教育与方式方法培训,优化教师队伍,使每一个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过硬,更在道德方面出彩,适应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教师数额增加的同时,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和管理,更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道德上的困惑与矛盾,指导学生解决道德问题。   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教育作用。改变学校重教学、重管理,不注重学生品格培养的现状,将学生的德育作为老师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优化教学模式,丰富品德课堂的授课内容,开展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把学生中存在的现行的道德冲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预道德教育于课堂教育之中,让同学们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解决问题。

  (二)加强家庭道德教育

  提高家长的自身道德素质,转变家长道德教育的观念。家长的文化修养、品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意识行为,这就要求家长能够自觉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并体现在日常实践中。转变孩子学习至上的观念,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转变传统的亲子观,培养独立的儿童观,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父母应该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与子女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抛弃以往的包办代替的教育方式,淡化孩子的依赖心理,强化其主观能动性。

  改变家庭道德教育的模式,配合学校道德教育工作。抛弃传统的、封闭的家庭教育模式,建立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推进家庭民主制建设,利用社会生活教育子女,让子女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子女的道德观。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解决孩子的道德问题,主动与教师探讨如何针对孩子的道德问题进行教育,形成家庭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五、总结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重大的教育工作,涉及政府、学校、社区、家长和学生各个方面,在发挥布局调整的优势的同时,如何有效的解决布局调整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将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中学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的影响,并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道德教育的对策。

农村中学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学 布局 家庭 调整 德育 影响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数字经济推进农村养老工作探讨
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试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型乡村建设
浅谈双系抚育视角下的离婚对农村家庭抚育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