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6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74-02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创设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互动情景,在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参与和互动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1]。艺术类大学生普遍重技术、轻理论,重感性、轻理性,重具体、轻抽象,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适用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但是,艺术院校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个性特征与知识结构都比较独特,因此,面向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需要做专门化的研究。

  一、树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理念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倡构建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参与精神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核心内涵是指,一方面教师是“教”的主体。应当在如何教育、引导、熏陶学生方面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学生是“学”的主体。在如何有效学习、学习什么、是否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思想方面具有主体性地位。实施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政治化、工具性的教育模式,有机地转化为寓教于乐的双向互动、有机协调的美育过程。然而,目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普遍存在师生平等交往互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情感与认知匹配不力、重理性轻感性、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突出问题,使课堂教学呆板、单调,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崇尚自由、情感丰富、喜欢创新的艺术院校大学生来说,不仅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的渴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认清和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特征,着眼于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学校人才目标培养的需要,树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是教学目的观。以艺术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重视艺术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和艺术主体的双重身份,找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艺术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师生在教与学中的能动作用,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唤起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守社会道德与艺术道德,积极能动地发挥自身的艺术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贡献力量。

  二是教学过程观。以师生双主体的交往与互动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表现教学内容,体验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参与教学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三是教学内容观:将授课内容对象化,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艺术专业有机联系,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艺术人文知识的融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力求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专业。

  四是教学方法观:强调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是教学评价观:强调多元的协商式教学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指的是达到比较大的目标的总的步骤。而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策略必然要因艺术院校以及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而具体化,使之更具针对性。

  (一)教学设计情境化,注重情境的艺术化

  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把授课知识有机地溶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情境触动,形成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并对教学内容产生个体独特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情境”创设要注重艺术化,尽量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与艺术进行整合去找有效的切入点,用艺术的亲和力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凝聚力,用艺术的感染力焕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创设主题化,注重主题的前沿性和时代感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构建成一个个教学主题,使之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专题授课替代对教材的简单复述,以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选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框架内,突出其前沿性和时代感,以关注现实问题、关注艺术与社会和艺术发展的人文内涵吸引学生,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对一直以来主要受艺术知识熏陶的艺术类大学生而言有着很强的冲击力。

  (三)主题实现项目化,注重项目的责任化

  在明确教学主题之后,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背景,将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具体的教学项目,组织实施教学。选择的项目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切合学生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愿做”。项目太旧或太浅,都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但项目也不能太深、太理论化,否则容易令人“望而却步”。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团队学习、共同提高。项目小组有指导性的成员分工安排,形成人人参与、团队合作的共同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责任落实成果化,注重成果评价的民主化

  在责任落实与评价过程中,须以成果的形式呈现,并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并组织学生对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通过自评、互评,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和加强,听到同学们的真实声音,既会增加大家学习的压力,也会激发大家应对挑战的意识和努力,从而增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意识。

  三、探索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实施方式

  (一)案例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讲授、讨论、分析”三位一体教学活动

  该教学活动是指从具体案例出发,理论教学与现实问题相互契合,“讲授、讨论、分析”三位一体,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实现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悟性的螺旋式上升,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认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首先,通过案例教学进行问题性探究,并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然后,鼓励学生提问,形成良性互动,对学生发表的各种不同观点和看法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有根有据地提出各自的观点和主张,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

  通过双主体互动式“讲授、讨论、分析”三位一体教学活动,变基于书本知识演绎推理性学习为问题解决式学习,形成了教师―学生学习共同体,学生―学生学习共同体,有效地实现了教学重心向学生主体的转移。

  (二)主题项目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大作业教学活动

  该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为主旨,以主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主讲”的创新模式补充“教师主讲”,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大作业教学依赖于学习团队的组织,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在项目实施中,教师结合主题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项目,每个主题项目讲授20分钟,主要是对该主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介绍和解读。各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收集资料、整理观点、梳理和综述问题、撰写教学方案,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选优秀代表担纲主讲等环节。

  主题项目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大作业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由教师为主导的讲授,过渡到“师生合作”的双主体互动,最后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有效地实现了课堂内教学向课堂外教学的有效延伸。

  (三)艺术创新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创作演练活动

  该教学活动是着眼于学生艺术创新的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专业技能为取向,以创作艺术作品为成果标志的一种教学方式。思政老师一方面指导学生查看相关理论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启发学生创作各种艺术作品来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从构思、表现和完成效果三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体会。

  “课堂理论知识――融入主题活动――学生主体参与――艺术创作表现”这种新型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艺术,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抽象的理论通过艺术作品的形象展示又使抽象的理论感性化、具体化,教学过程中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针对性,学生完成了由边缘参与、合作参与到自主参与的角色转换,教师完成了从引领向合作的角色过渡。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 主体 互动式 互动 政治 探究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