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与重定位分析论文

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与重定位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15

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与重定位分析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身处学习型社会,高校思政教育一贯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开始呈现出诸多的缺点。各类频发的高校学生伤人事件也让人们不得不正视传统的思政教育机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现今许多学校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仍旧停留在上一辈观念层次,他们对教育者自身角色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教材相关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较为呆板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非但无法使思政教育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甚至延缓了思政教育完成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打压了学生的创造性。由此,可以肯定的是,高校当务之急是对思政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关键在于应根据现代社会的背景,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定位,实现思政教育的现代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政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经历了较为漫长复杂的发展,特定时期影响下的教育模式有一部分已经深入到了当今的教育当中,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由教育内容角度切入。由于特定时期的特殊思政教育需要,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为政治构建服务,也正因为此,政治性成为了以往思政教育中的指导中心,教育者普遍极端认为思政就是为了维护一定的阶级利益,满是政治内容的教育内容就是这样形成的。除此之外,旧有的教育模式无视教育的特性,不具有时代性,毫无对象性可言,更别谈其发展性了,将受教主体的主观感受和真实需要,一味追求所谓的表面效果,将重点放在了增加政治内容、加固固有体系、增加课时和考试评估上,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盲目改革,费时费力,却又收效甚微。

  (二)由固有目标模式角度切入。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所谓高校的思政教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深入受教者意识之中,使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认识事物、解决事情,将其他哲学方法转化为马克思主义,明确单一政治立场,为社会主义服务。这种观念若是放在解放初期是非常正确并且必要的,因为那个时期国内的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方向都比较单一。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在不断改变过程中,社会意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曾经适用的意识形态和目标模式并不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个知识型社会,不能只是抓住政治方向,还应该兼顾社会中存在主体的多元性。高校作为各种最新思想和文化的交汇之处,相互碰撞下往往能产生许多新思想,相较于经济、法律等领域,政治的渗入程度还是比较弱的。因此,当前的高校教育亟需根据时代变化,转变以往传统的思政教育观念,重新明确思政教育的最新目标,增加变更知识内容,使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校该有的教育作用。

  (三)由价值定位角度切入。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政教育被普遍理解为对受教者进行单纯的思想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为了社会政治需要定向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逐渐的教育并加以管理。旧有的教育忽视了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出的不足有以下几点:(1)过于看重教育中的理性成分。作为一个社会人,理性认知对于处理日常事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理性的形成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需要将理性认知和感性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当前的主流思想。(2)过于拘泥于大体上的教育形式。传统教育在进行过程中忽视了个体本身的差异性如专业差异、地域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没做到因材施教,无法全面考虑到受教者的实际需要。最终造成施教者与受教者双方的苦恼。(3)教育手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在各类数字科技产品进入人们生活的今天,许多课堂仍旧使用单一的一书一黑板的模式,其中有很大原因是教师不愿甚至不会使用电子课件。综上所述,反观高校内真实存在这些问题,不得不让人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境地担忧,如果继续像这样因循守旧,不寻求创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高校的思政教育局势将变得十分不利。为此,直面高校思政教育弊端,革新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思政教育的转型。

  二、重新定位思政教育,实现模式转型

  就目前普遍存在的思政教育困境来说,找准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深层次内涵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将现有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转化成符合时代潮流的全新教学模式,这是一项整体的转换过程。由此,高校的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应当是全方位的转化过程,其中包括教育硬件的提升(使用多媒体课件,建设多媒体教室等)、扩充教材内容、更新教师观念、完善课程安排,深层次的转型则牵涉到教育体制、评估模式以及教育手段,二者之间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需要调和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旨在将高效思政教育转型成为一个题材多元、结构清晰和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思政教育系统。其次,思政教育实现转型的受众主体是接受教育人员。最后,对思政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和转型并非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创新和超越。教育者和受教者双方都需要理解的是,思政教育其实是一种对人文精神方面进行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存在是任何思想不能取代的,它也不能被直接转让出去,人文精神的这种特性使得思政教育变得不可或缺,注定了它将是伴随人类永远存在的,思政教育是一项的永久性的思想建设过程。

  三、结语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在对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进行转型和重定位过程中要秉持理性,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育本身具有的积极主动性,带着批判的眼光进行继承和发扬,切实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使高校思政教育充满活力,真正体现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的实效性,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和创造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与重定位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定位 社会 背景 高校 转型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