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疆高校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路径探析论文

新疆高校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路径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4

新疆高校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59-02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始终是社会民族关系的缩影,也是影响社会民族关系、国家内部乃至地区之间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的特点,着力于新疆高校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设意义更是重大。

  一、树立民族关系“和谐”与“危机”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正视高校民族关系的存在。新疆高校领导、师生员工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对各种有可能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即使是一些看似很小的事,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新疆很多高校经常发生不同民族的学生因打篮球、踢足球或食堂排队吃饭等发生争执引发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突。因此,提高和加强思想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努力按照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引导高校的民族关系朝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高校是社会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千方百计地加紧对新疆高校进行渗透和侵蚀,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分裂宣传和宗教渗透,挑拨、破坏高校民族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争夺接班人,为其积蓄力量,与社会主义中国进行长期较量(乌鲁木齐“7?5”事件中极少数学生和年轻人参与游行、打、砸、抢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此,高校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疆高校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和其他相关课程)使学生系统接受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教育,使“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深入学生头脑,强化学生的政治观念,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以及暴力恐怖主义。其中,中华民族历史、新疆历史、新疆少数民族历史和新疆宗教史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通过教育,要使各民族大学生在有关中华民族和少数民族民族历史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各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形成正确的政治心理,筑牢新疆高校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防线,自觉站在新疆反对民族分裂的第一线。

  同时,要加强新疆社会形势政策教育。首先,要用乌鲁木齐“7?5”、和田“7?18”以及喀什“7?30”、“7?31”等暴力恐怖案件作为反面教材,教育、警醒广大青年学生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在反对“三股势力”中做到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其次,要用新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2010年新疆工作会议以来,新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鼓舞学生,充分激发他们保家卫国、建设新疆的热情。第三,要坚决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禁止宗教进校园”的政策,开展宣传教育,依法制止新疆高校内部穿戴任何宗教服饰、建立任何宗教组织、进行任何宗教活动、宣传任何宗教思想,逐渐消除宗教对各族师生和学校的影响,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

  三、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冲突是本世纪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亨廷顿著《我们是谁:美国民族认同的挑战》)。现代国际关系状况表明:多元文化和睦共处是现代文明的趋向,也是处理好各种族、各民族、各宗教群体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因此,新疆高校应该以追求“真、善、美”为宗旨,以开放、包容的胸襟积极寻求各族师生的共同价值,克服狭隘的民族意识和庸俗的民族的认同观,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各族师生学会互相包容、尊重与关爱,从而建立真正稳定与和谐的高校民族关系。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能使学生心情振奋,激发学习热情,增长学生才干。更重要的是,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打破单一民族成分的局限,吸收各民族学生成员,有利于培养各族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各族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进各族学生对彼此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的更深层次了解,消除民族分歧,培养和谐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情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因此,新疆高校应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的新思路、新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四、创新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方位管理,它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很多部门。

  学生管理需要不断创新。首先,在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上要充分体现多民族特点。新疆高校学生处和校、院(系)的学生会、宿管会等相关学生管理机构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吸纳少数民族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师生的作用。其次,在制度制定上,要让广大各族师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师生)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志。第三,在制度执行上既要坚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突出人性化和“民族”化管理。比如维吾尔族师生在过“古尔邦节”、“肉孜节”期间,学校要争取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活动资金和场所,组织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最后,坚持同专业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合办上课、各民族学生宿舍混住,加强各族学生的日常交流、互帮互助,增进彼此的感情。   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保障、预防和应对影响各民族学生和谐关系事件的发生

  新疆高校各种民族冲突事件的发生,小则影响高校内部民族关系的稳定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大则会影响整个新疆社会的和谐并导致社会民族关系的紧张。因此,无论是已经发生或者是具有潜在发生可能性的院校,都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来建立相对完善、固定并且能灵活运用的应急机制,因为只有借助制度的力量,才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才能做到应对自如,尽量减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的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应按照“快速反应、妥善处理、查清原因、消除影响”的原则,联合制定相关保障、预防、应对的应急制度,在人员、组织、方式等各方面对事件的预测、监控、现场处理到善后等几个步骤加以细化。同时,要确保应急预案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处理民族突发事件的能力,保卫处工作人员、学生处工作人员、专职辅导员、公寓中心辅导员以及班主任要学习、掌握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特点等,还要切实做好平时的调研工作,把握校园内潜在的主要民族矛盾,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化解矛盾的工作。

  六、完善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要求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及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心理疏导则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2]。因此,新疆高校应主动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首先,完善心理咨询系统,建立学校到班级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进各族学生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的了解,预防心理疾患的产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等)。第三,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每年定期对全校各族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层层递进的预警及汇报机制,及时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第四,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大学生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规划机制(如:贫困生资助机制、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学习辅导机制等),努力缓解各族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强化人文关怀。

  七、加强对少数民族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地缘、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使得他们基本具有易感情冲动、高度团结、组织性强、爱集体行动等特点。而当这种集体行为一旦失控,将非常容易引起矛盾升级。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师生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意义非常重大。首先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增强少数民族师生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在保证民族团结、校园和谐和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其次要特别加强对少数民族组织及其负责人的管理,引导其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政治观,防止其被民族分裂敌对势力拉拢、利用,造成对学校、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损失和危害。

  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是一个重大的议题,也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程,必须在实践中努力加以完善。

新疆高校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路径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和谐 关系 探析 高校 构建 民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