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试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大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试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大学中的重要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31

试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大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之前的生活是以学习为主,跟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中学生只要拿到高分保证成绩就行了,至于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一般都很难得到发挥。进入大学这一片新天地,大学生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吗?

  目前大学的教育奉行的更多的是功利色彩较浓的实用主义,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大学生花在外语、计算机上时间远远大于对传统人文学科的学习上,不少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陶冶,致使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相比几十年前不升反降。现在大学生缺少的不是学习资源,也不是英语水平和计算机证书,真正缺少的是如何让自己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宁静,如何在浮躁中保持一份稳重。这份心灵的安宁何处寻呢?在物质文明远远超过精神文明,导致人心彷徨、道德沦丧、社会失序、世界动荡的今日,弘扬世界各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并且善用传统文化的优点与特质,充实人类精神文明,提升人类道德涵养,化解一切矛盾冲突,促进自我乃至世界安定、和平,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迫切需要完成的使命。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西方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融汇了中国大地上各民族文化同时又包容了异域文化成分而形成的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文化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伦理价值取向,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道德教化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注重世界的整体性、系统性,注意事物的变化、发展和互相联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大学教育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与全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是有密切关系的。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虽然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从量的角度来看,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其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加起来才占4%。从质的角度来看,我们文化不论是对内的凝聚力还是对外的影响力都十分薄弱,在各种文化相互对比中竞争力也不够强。改革开放让我们登上世界的舞台,可是发展到今天,如果说经济还保持着“顺差”的话,文化的现状毫无疑问只能用“逆差”来描述。

  全世界物质上的“中国制造”已经非常流行,从衬衫到鞋子,从玩具到工艺品,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但与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严重“逆差”。以图书为例,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2061.77万册(份)、7282.58万美元,而进口图书、报纸、期刊则达3138.07万册(份)、3.01亿美元。与此同时,“哈日”“韩流”却盛行,我们的许多邻居在文化输出上早已悄悄把我们抛在身后。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真正屹立于世界,仅仅成为物质上的大国显然是不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想把中国建设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文化也应该立起来,应该让传统文化经由我们的传承与创造,成为精神领域的珍奇,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文化要想立起来,首先应该在我们自己的大地上站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真正的活的文化,让中国人真正地活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谈到欧洲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的演进时曾经说,“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也就是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人类所创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觉传承活动,这个传承不是全盘的,而是选择的,是在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一番审视、选择和编纂之后,才纳入“以文化人”的教育体系中。

  根据涂尔干的“选编”理论,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都必须对自己的思想文化进行“选编”。这样的“选编”,其实就为每一个时代的教育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也为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增添了教育的功用。尤其在社会大变革时代,这种“选编”往往更加大刀阔斧、惊心动魄。几乎每个民族都会对自己创造和继承下来的成熟思想文化进行反思和再阐释,使之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用这个观点来审视我们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教育应该负有责任。中医、中国书道与绘画、中华武术、剪纸、木刻年画、礼仪、节日与庆典等,几乎所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材、评价中都是缺失或分量不足的。当下教育没有自觉履行对成熟的思想文化进行“选编”的责任,当今教育人根本没有从中国文化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教育的目标。

  奥格本的“文化滞后理论”对此作了解释:“文化的各个部分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变迁,有的部分快,有的部分慢,存在着滞后。”一般说来非物质文化的变迁要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纵观时下大学校,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各种大片到洋快餐,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过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吃的是肯德基、披萨饼,喝的是可口可乐、星巴克咖啡,看的是美剧、好莱坞,崇拜的明星是乔布斯、奥巴马……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教育应该是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大学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没有教育对于文化的自觉“选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和重建,也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这既是国家文化建设与教育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不能够简单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成是几门简单的课程,它首先是理想,是信念,是价值。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要求我们系统研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中医、中国书道与绘画、中华武术、剪纸、木刻年画、礼仪、节日与庆典等,只有走进课程,成为教学内容,才能够真正被学生掌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用现代科学思维对传统文化下一番推陈出新的功夫,进行一次真正的“选编”,传统文化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重新焕发生机。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求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立魂,通过开展“文化植根”“文化塑形”“文化育人”“文化强师”“文化立信”等方面的学校文化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渗透到大学建设的各个领域,让大学环境、教育行为的细微处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让公民、生命、科学、数学、语言、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都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躯体重生。

  中国文化能否再度复兴,能否迎来它再度令世界起敬的成就,一切有赖我们的努力,有赖于我们每一间教室的努力。中国文化能否再度复兴,一切有赖于我们能否努力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试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大学中的重要性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 教育 当代 大学 重要性 重要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