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文

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1

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一、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释义

  论辩(argumentation)作为一种观点碰撞的思维交锋,是不同主体间通过对某些命题的讨论、争论或辨析以达到深化认识、消除争议、谋求共识的思维的、理性的、互动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类话语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论辩可谓历史悠久,论辩式教学也源远流长。

  在我国,论辩式教学是私学的产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论辩之风就开始盛行,诸子常“率其群徒,辩其谈说”,邓析、惠施、公孙龙等创建的名家学派更是名噪一时,先秦时期不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论辩文化,也逐渐形成了论辩式教学的雏形,随后唐宋书院制度的兴起,各大书院更是将论辩教学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加以推广。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古罗马的雄辩学家中都能发现论辩的踪迹,论辩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论辩第一次被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固定下来则是伴随着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以后随着大学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论辩式思维和方法经过世代的传承,发扬至今,成为西方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今天我们研究论辩式教学,一方面可以从中国论辩文化中寻找理论源泉和理论支撑,挖掘有益的成份,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论辩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古今中外论辩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都为我们今天研究论辩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

  通过对中外论辩式教学历史的回顾和目前论辩理论跨学科运用的整理,笔者认为,所谓论辩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对一定命题的讨论、争论、辨析以达到教学目的互动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而言,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是论辩式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师生通过对某些命题采用讨论、争论、辨析等方式以达到驳斥谬误、探求真理,最终使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互动的教学活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论辩教学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起引导作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以论辩命题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论辩命题是贯穿始终的纽带。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论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养成论辩式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讨论、辨析中明辨是非,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二、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的重大革新,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完善方法论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完善方法论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研究部分,而论辩式思想政治正是以讨论、争论等互动的教学方法为依托,对调动大学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原理机制、实施方法等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能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如何把论辩式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的结合,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提供了新视角;同时,论辩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传统的方法论体系无疑是一个补充和完善,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只依靠传统讲授的方法,很难完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必须要进行方法理论的创新,论辩式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视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思维,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整合各种方法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陷入形而上学的境地,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关注大学生的实际受教育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达,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的碰撞、融合、冲突、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也迫切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论辩教学命题的设计,论辩活动过程的引导和论辩教学的总结等过程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当前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融入论辩教学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潜移默化地在论辩中完成意识形态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同时,通过开展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教育资源,能充分的让学生参与教学,通过对论辩命题产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总之,论辩式教学能综合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促使学生形成论辩式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特殊领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方向性、主体性、激励性等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论辩式教学的价值导向

  方向性原则是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论辩式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不动摇。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论辩式教学法不迷失方向,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引导学生思想和行动的价值依托。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论辩式教学中坚持方向性原则,不是简单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输于论辩式教学,而是要将方向性原则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论辩式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论辩教学的价值导向,只有提高论辩式教学中方向原则的自觉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在论辩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目标导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实践指南,才能使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应该居于主体地位,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价值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肯定,激发学生对思想教育的主动需求。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始终是各项任务围绕的中心,教师应该“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激励思考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论辩式教学必须改变原来“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的现象。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全面的熟悉学生情况,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明白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各方面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设计论辩式教学,吸引学生的参与,才能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最终提高自我,养成大学生自我教育习惯。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思维更加活跃大学生,只有综合性的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论辩中去感悟、探索、思考和辨析,才能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味和认同,增强学生对待问题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教而不教”的效果,使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坚持激励性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激励,“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们的动机、热情,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激励原则就是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采用激励和鼓励的原则,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激励性原则,要使各种激励手段与论辩式教学目标相一致。认识到激励原则的运用决不能违背论辩式教学的目标,而应该有利于论辩式教学的目标;坚持激励性原则,要在论辩教学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要系统健全论辩教学中各种考核、评比、奖惩制度。将激励贯穿于论辩式教学的全过程,在论辩式开始之前,要运用多种激励手段鼓励大学生参与论辩教学,在收集资料,挑选甄别、创意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论辩式教学中对学生的观点创意、论证逻辑、口头表达等予以正面回应,给教学活动提供自由发挥的氛围,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环境;在论辩结束时,尽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发现学生论辩过程的闪光点、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出希望性的指导,保持学生继续创造的热情,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论辩中时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维度

  (一)思想维度:教育者更新观念、养成论辩思维是开展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论辩式教学的实施者,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组织、调节、引导等重要作用,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对论辩式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形成于客观现实的反映,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以传统的讲授法为教学的基本模式,师生缺沟通交流,某些教师总有一种定势思维,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只要通过正面的灌输就能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没有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观念,导致教学总是呈现出单向的、传递式的状态,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今天,这种教学观念亟待更新,只有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才能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他认识世界的能力。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但要有整体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立体性思维等,更应该养成论辩式思维。在论辩思维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拓宽视野、深入了解社会、才能创造性的进行理论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养成了论辩式思维,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的贯穿于论辩式教学的始终,才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大学生遇到的思想冲突、价值困惑进行探讨、争论、辨析,形成真正意义上论辩式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总之,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养成论辩式思维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辩式教学的关键,也是论辩式教学法得到建立、推广、发展的重要思想前提。

  (二)机制维度:完善教学机制、形成论辩教学环境是开展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

  教学机制是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条件的综合,是学校围绕一定教学目标形成的具稳定性、制度性的管理体系。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得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主管机构及管理人员的支持,逐步建立起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使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和实效性。比如,在教师安排上,学校应该选聘一批在论辩教学方面有所造诣的教师参与教学,或者定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组织这方面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理论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总结经验,深化理论,提高论辩教学素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考核上,对论辩式教学的教师采用具体的合理的考核方式。对论辩式教学开展需要的经费、场地、技术等条件予以支持;在学校环境方面,学校要定期动员学生开展论坛、辩论赛、讲座等校园活动,塑造良好的论辩氛围,形成特色的校园论辩文化,为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条件。只有完善了学校教学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为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的有效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   (三)操作维度:科学的设计,灵活的形式是开展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论辩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有更多的不可控性,所以充分的科学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主要包括论题的设计;论辩过程的设计;评价和总结的设计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论题的设计,论题的设计主要是论题的选择。论题的选择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其他各个环节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论题的选择包含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不是所有的素材都适合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论题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有一定思辨性和教育意义,论题要有观点的分歧,容易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有让大学生参与论辩的空间。有观点冲突的论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还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通过论辩过程,能够引发学生的反思,开展更为深刻的理论探索,明辨是非,弄清真伪,使学生在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要具有一定现实性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探讨的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现实生活中与大学生品德养成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心理因素乃至自然环境等都可以变成有启发性的论题;论题既能教学,又能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一些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热点,焦点、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的理论和技能是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积极参与论辩教学就是对社会的现实问题回应,在论辩中养成的综合能力能够应用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明白勇于实践不再是一句空话。

  当然,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除了科学的设计以外,也要有多样的灵活的形式。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说教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充分结合现实条件尽可能地创造灵活的教学形式,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开展分小组对抗论辩、男女生对抗论辩、自由论辩等课堂形式;也可以采用两个教师同堂教学,相互论辩的形式;在校园里,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论辩讲座,校园辩论赛,鼓励学生与学生论辩、学生与教师论辩、教师之间论辩等校园文化形式;在网络上,也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论坛等开展网络论辩教学。丰富的形式更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只有更加科学地设计论辩命题,更加灵活地开展教学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 思想 政治 探析 教育 大学生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