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文化价值”是指事物对于人和社会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即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一定的价值观念反映人的一定思想立场、信念、信仰和理想,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便会有不同的行为倾向、行为态度、行为方式和行为状态,所以,人的价值观念是文化人格的一个根本内容。因为,文化价值只有最终体现在人格建设上,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周易?贲卦?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以文化人”、“人文教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极大地全面地发展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不仅使人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而且使人理智地创建和保护着地球,为后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科学、更合理、更有为的文化环境。因此,文化价值不仅具有实用的品性,而且具有理性的境界,它是文化功能与结构的整合,是文化实践与精神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价值是党的价值的灵魂。党的文化价值主要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中国共产党的存在、本质、属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于作为价值主体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文化利益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大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文化环境和中国社会的文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党的文化价值的内容和实现形式也就具有了新的特点。

  党的文化价值所揭示的价值关系是党的活动及其成果与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和精神生活需要之间的客观的现实的关系。党的文化价值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对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对于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对于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增强。具体而言,党的文化价值就是党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开展各项工作中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高全体中国人民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其精神境界,增强其精神力量。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先进的价值观思想,它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观察国际国内大局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性。它内涵丰富,是由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念组成的统一整体。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文化的价值观的基础。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进步的内在依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本身就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领导人民建立并巩固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的认同和拥戴。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改革创新。创新是新世纪人们必须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一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要求以科技创新带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二是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藻生机的源泉。”三是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文化的价值观的本质。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积极成果,又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它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前进方向和智力支持。一个先进的社会,不但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也是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提倡什么文化,建设什么文化,这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的问题。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价值理想。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些要求是对我们党所确立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达。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积极向上、不懈奋斗的精神,这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中,历来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我们党历史上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新情况下提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是我党先进文化前进的标志。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关键历史时刻,我党进一步把这些精神简明扼要地概括为“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五种精神”,既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既凝聚了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宝贵经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具有的精神风貌,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上述这些精神和文化思想,阐释中国共产党文化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是实现我党的价值目标的关键所在。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价值目标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的享受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的主导价值观。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先进而又负责任的政党,应当而且必须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任何时候都不能任意地取舍和割裂。党的价值观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既体现在物质文明方面,也体现在精神文明方面,还体现在制度方面。一个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执政党,必须同时能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而促进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否则,经济、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所以,党的先进性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体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统一构成中国共产党完整的文化价值观。

  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价值及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先进文化、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组织工作文化、价值观,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价值观。从理论上讲,它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相统一,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三是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并把这三方面创造性结合起来。

  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背景来考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尤其是组织部门领导者应树立以下现代组织工作文化价值观:

  1、先进生产力发展观

  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判断社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否先进,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一切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和允许的。一切不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与人民利益相违背的,因而是社会主义不能允许的。组织工作人员之所以要树立生产力标准价值观念,是因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先进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吸引力的不断增长,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党员和组织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必须十分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只有先进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的富裕。因此,组织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起先进生产力标准的价值观念,把是否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组织工作人员行为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才能做好党务管理和服务工作。

  2、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观

  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改革的主题是解放生产力,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内容大体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都有赖于价值观念变革的先导作用。因此,组织工作人员树立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价值观念,是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

  对外开放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必须加强国际交往,引进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已冲破了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壁垒,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深入发展,任何国家要加快发展,在国内不开放不行,在世界不与各国交往也不行。因此,作为政府公务员尤其是领导者必须树立开放的价值观念,加强国内交往和国际交往,学会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掌握国内经济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本领。作为选人、用人的组织部门来讲,就必须要有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观念,才能真正把能推动改革开放的干部选拔出来并任用。

  3、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观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基层组织部门人员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自觉带领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观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

  基层组织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问题,切实树立起人才是实现组织发展第一资源的价值观念。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领导和管理人才。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创造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精心培养人才,正确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

  5、民主行政法制建设观   我国宪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显然,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指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如果党的领导者没有民主观念,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不可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奋斗,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基层组织部门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要强化民主意识,自觉清除封建专制的残余思想的影响,尊重人民主人翁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认真推行“党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做到依法行政,为选用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6、学习型组织拓展发展观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表现为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在新的形势下,各级组织工作部门的领导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

  基层组织部门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不懈的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管理、历史、文学等知识,坚持不懈的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创造和形成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组织的拓展创新和发展能力。

  7、注重实绩平等竞争观

  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绝对平均观念影响,在干部选拔中不平等竞争观念仍有市场。干好干坏一个样,功绩大小一个样,社会公论的优劣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基层组织工作文化的现代化,必须重视各级各类干部平等竞争观的建立。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职务的晋升、调动和降任,都应以素质、能力、功绩、社会公论为依据。坚持平等竞争,反对长官意志和特权行为。只有建立合理的平等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平等竞争环境,才能保证组织工作的效率。

  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

  根据价值实现的相关理论,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价值的实现必须具有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指,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文化载体――党员和工作人员要具有能促使其实现的知识、修养、智力、体力、心理、思维、阅历及努力程度等;客观条件指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文化要具有能促使其实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制度及政策等。

  在实现途径方面,要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文化的价值,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和工作人员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环节和方面:一是必须树立较高的价值目标,并与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文化目标一致;二是必须提高相应的文化素质与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挑战;三是努力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创造新的文化价值,作出新的文化贡献。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它体现于部机关各项制度的健全、规范及其有效运转,并在提高管理水平过程中使全体组织工作干部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环节,只有以健全的制度作基础,文化建设才有坚强的后盾和旺盛的生命力。要强调,人格魅力比职务权力更灵验,机制制衡比一般教育更有效。经常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从规律上去找原因,反复发生的问题一定要从制度上去找原因。要坚持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办法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规范,完善组织工作文化建设与外部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部门特点的组织工作制度体系,使组织工作文化以比较完整和规范的形式存在于组织工作之中。

  行为文化建设。它体现于组织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工作质量、责任感、事业心、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之中。其直接目的是形成具有组织工作系统特色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并为全体组织工作干部所自觉遵守。思想教育是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方式,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要尽可能以适合于文化特点的方式来建设组工文化,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注重人格的力量、品行的修养、知识的学习、文化的熏陶;通过严密的行为规范,对组工干部的思想、理念、精神进行再塑造,由“他为”、“他律”转为“自为”、“自律”,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进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使整个群体的智慧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环境文化建设。良好的组织工作文化有赖于良好的组工环境。良好的机关风气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受到关怀、尊重、爱护和理解,使人获得安全感、力量感和幸福感。要大力加强组织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等物质环境,创建统一规范、文明有序的办公场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传播新精神、宣传新思想、吸收新文化,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还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发展,同事之间协作进取,部门内部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人”这个文化的创造、运用和发展的主体,树立“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人本管理思想,实施亲情管理、情感管理,以学习培育人、以活动引导人、以机制激励人、以环境陶冶人、以感情凝聚人,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真诚相待、工作融洽、良性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把先进文化要素转化为职工的内在特质与追求目标,真正显现文化的力量与魅力,推动组织工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总的来说,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作为富有时代特色和政党特点的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高标准,把党的建设、组织工作中的一切先进的实践经验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总结。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基本导向,以“对党忠诚、甘为人梯、公道正派、一身正气”的组织工作精神为核心,以建设现代的、开放的、先进的组织工作系统为发展方向,以学习团体、正气机关、服务部门建设为表现形式,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落脚点,切实用文化建设的思维和办法,使组织工作的各项内容相互渗透、长期积淀,不断传承和发扬。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组织工作文化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传统组织工作文化,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的党内文化,尽快总结提炼已有的组织工作文化建设成果,形成规范的文化理念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积极借鉴其他团体、系统、组织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化成果,研究提出新的文化建设目标和追求,使组织工作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规范体系与全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组织工作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主义 新农村 建设 基层 价值 工作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