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黄陂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探析论文

黄陂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5

黄陂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探析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党员在不同行业、地域间的流动性加大,党员成分、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趋于复杂化,对他们的教育管理问题也显得尤为迫切。

  一、黄陂区流动党员队伍的现状及特点

  截至2011年底,黄陂区共有党组织2059个,中共党员52224人。黄陂区下辖19个街乡镇场,以最南边的滠口街和最北部的蔡店乡为例,截止到2011年底,滠口街有正式党员1567名,预备党员54名,农村党员834名,农村流动党员31名。城镇党员733名,城镇流动党员48名。其中省外流动17名,省内流动62名。在非公有制企业66名,个体工商户0名,其他13名(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月内的35名,6―12月的14名,1年以上的30名。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19名,35岁―45岁的16名,46―60岁的23名,60岁以上的24名。有21名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14名不参加组织生活。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75名,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4名。有42名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17名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10名不交纳党费。有6名发挥作用好,63名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10名。截止到2011年底,蔡店乡有正式党员1463名,预备党员38名,农村党员1061名,农村流动党员157名。城镇党员90名,城镇流动党员6名。其中省外流动2名,省内流动4名。在非公有制企业23名,名体工商户42名,其他98名(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月内的0名,6―12月的58名,1年以上的105名。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38名,35岁―45岁的102名,46―60岁的18名,60岁以上的5名。有135名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28名不参加组织生活。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163名,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0名。有142名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21名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0名不交纳党费。有21名发挥作用好,121名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21名。

  当前黄陂区流动党员呈现出以下特点:(1)数量逐年增多。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构成相对复杂。流动党员中,有农民、企业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退休人员等,以中青年党员为主。(3)思想比较活跃。流动党员中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有创业精神,年富力强,大多数流动党员思想比较活跃,在流动期间,他们受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心态比较复杂。(4)分布相对分散。据调查显示,全区流动党员各省都有,分布比较分散,有的在内地,有的在沿山厂矿企业等。(5)时间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行踪不定,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没有一定规律,完全根据打工经商的情况而定。(6)组织观念有一定的衰退。由于长期流离于组织之外,很少参加组织生活,部分流动党员的革命意志消退,组织观念淡薄,忘记了自已的党员身份。

  二、黄陂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难点

  (一)去向难掌握

  有的流动党员外出前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处于“断线”状态;有的党员工作不固定,居无定所;有的来去自如,既不开具党员证明信,又不转移组织关系或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有的主观上不接转组织关系,造成居住地和所属地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局面。

  (二)教育、管理难落实

  由于流动党员流动性大、流动地点不固定、流动地域广、就业形式和从业种类多,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当困难。有的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务工经商,一年难回一趟家,根本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年轻流动党员,将组织关系挂靠在父母所在单位或干脆揣在口袋里,外出谋生,以致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和验证工作抓得不紧,致使一些流动党员行前不办证,或有证不交给流入地党组织,导致管理难到位,成为挂名党员。有的党组织只是在外出党员临行前叮嘱式“突击”教育一番,有的党组织虽然建立了外出党员联系制度,但由于流动党员情况比较复杂,能够坚持经常联系的也为数不多,基本上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管理。

  (三)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

  有的流动党员长时间远离党组织,不易得到党组织的帮助教育,组织制度的约束作用难奏效,易受不良环境影响。有的退休党员到子女身边生活或在外地定居,对党的工作不上心;有的下岗党员一心务工挣钱养家,淡化党员身份,无心参加党组织活动;有的党员降格以求,个别甚至放任自流,违法乱纪,损害党的形象。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体现不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费难收缴

  由于流动党员频繁变动工作岗位,收入极不稳定。因此,很难确定他们交纳党费的基数。目前,收缴党费的标准往往靠党员自报收入来定,或者是按党组织统一确定的标准来交,缺乏规范性和必要的监督。大部分的流动党员是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交纳党费。

  三、黄陂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点形成的缘由

  (一)党组织自身的原因

  党组织管理滞后。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带来资源和人的大量流动,党组织单纯的属地管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管理乏力。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个别基层党组织没有向外出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还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没有进行认真的查验,造成《流动党员活动证》落实难。   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更有甚者,有些流入地的党组织对流入党员不闻不问,或者不愿接纳他们参加组织生活。

  (二)流动党员自身原因

  部分流动党员党性淡化,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怕受约束,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

  (三)教育模式的原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形成,党员的思维、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需求随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是教育要求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少数党组织忽视了教育对象需求的差异性,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要求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二是教育内容的一维性与党员思想的多维性不相适应。党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而少数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单一、空洞,不能贴近党员思想实际,无法解决深层次上的观念问题。

  (四)党务工作者的原因

  部分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偏低,管理方法不活。新形势下,一些党务工作者知识老化脱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党务工作者缺乏政治敏感度和政治鉴别力,不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在工作方法上局限于老办法,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

  (五)党员管理机制的原因

  党员管理机制滞后,造成对流动党员难于有效管理。一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不愿接收,流动党员本人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或不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造成党员不找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下岗职工党员返乡、农民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三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离退休党员也在逐年增多,退休后返乡、居住外地的也不少,流动性增强,相关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缺乏实用性、操作性,以上几种情形给党员管理增加了难度。

  四、创新黄陂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是强化大局意识。从流动党员的总数来看,在外流动的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因此,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尤其是流出地基层党组织必须把解决农民流动党员问题上升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稳定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看待。拿出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二是强化探索意识。各级党组织在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教育的实践中,要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其管理教育规律,不断增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创造性。

  转变职能,立足服务。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融为一体。各级党组织要主动适应形势,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想流动党员之所想,急流动党员之所急。要坚持与经常外出务工党员取得联系,把党组织的问候带给他们,使他们经常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二)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构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

  认真落实流动党员登记卡制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登记,随时掌握其动态。坚持党建联络员工作制度,党建联络员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寄送学习资料、了解流动后的情况,并帮助解决思想与实际问题。坚持执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细化记载项目,严格颁证验证手续,将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参加党组织生活的记载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建立“双向管理”模式,流入地党组织要严格执行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两地管,双落实”,使党员不管流到哪里,党组织都能管到哪里。

  畅通党员“出口”,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对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应按自动脱党处理;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劝其退党;对要求退党的,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予以除名;对堕落为腐败分子的,要坚决予以清除。

  (三)创新载体,强化教育,激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活力

  对于流动党员,本着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的原则,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措施与办法,努力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开展“走前教育”。抓住流动党员离乡办理各种手续的时机,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实用科学知识、工作安全法规及在外出打工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使流动党员既能感到党组织的关怀。实施“归乡教育”。利用流动党员返乡探亲、回家过年过节为契机,利用“党员活动日”、办党训班等途径,对他们当年没有参加的教育内容进行补课。

  利用科学新技术,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当前网络遍地开花,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作用,逐步将流动党员信息纳入微机实行联网,进行动态管理。开通网上电教和学习专栏,开设BBS(互动模式)论坛、电子信箱等交互式栏目,建立网上党员教育阵地,对流动党员进行远程教育。同时,建立留言本和QQ群,让流动党员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黄陂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流动 党员 教育 探析 管理 黄陂区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