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探讨论文

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7

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探讨

  地方院校,一般是指设在省会及以外中心城市,由地方政府出资、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大学,其办学宗旨是“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在为地方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图书馆社会化,就是指图书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大潮中,运用竞争机制,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去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中的独特作用。[1]与中央直(部)属高校不同,大多数地方高校位于非省会城市,往往是本地的最高学府,周边没有什么高校,其本身是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书馆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具有地方性、社会性。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这一要求,为地方经济与文化服务,是图书馆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

  1.1网络环境加速了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

  由于技术的支持,图书馆个体通过校园网、地域网或行业网联人国际互联网,成为全球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可以直接向任何一个网络终端提供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几乎所有的网络终端利用图书馆,查询所需的文献信息,了解这些资源的收藏和分布情况,并接受图书馆的服务。这时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真正突破了馆舍以及单位、行业、物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服务对象的概念也已超越了传统的读者范畴而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化特性。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也使图书馆从小圈子、小环境、小社会中走出来,融汇到大环境、全社会中,从而促使图书馆更密切地融人社会,面向社会服务,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个体图书馆,尽管可以采用用户注册等技术手段限制本馆的用户人数,但从客观上来说,服务对象的这种无限扩张的趋势,已经迫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重视并积极考虑如何作好社会化服务。因此,有学者认为,“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特性。”[2]

  1.2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社会的期盼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将成为面向全民的文化场所和学习场所,大学图书馆也将成为多功能教育和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知识源泉。高校图书馆应该进一步拓展其社会教育职能,使图书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偶然事件、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政府决策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3]而且,地方政府部的一些课题也需要信息的支持,地方政府对信息需求越来越迫切。此外,当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使得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出受市场欢迎产销对路的新产品、新品种。而正确的市场预测,成功的新产品开发,无不是以掌握各种知识和信息为前提的。正因为知识、信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面对地方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不足的现实,所以作为文献信息资源重要集散地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亲睐和重视,要求地方高校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向社会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

  1.3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李岚清说过,地方院校“首先对地方要有贡献,要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对地方的科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4]地方高校具有直接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地缘优势。同时,与名牌大学及省会城市的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既不能从省和国家得到教学经费和研究经费的资助,也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办学实力,情况并不令人乐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改革发展中,为了适应扩招、上质量上水平的发展,各高校都想法加快建设,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以贷款支撑自身建设,把还贷的希望寄托于未来的学费收入上。因此,地方高校只有立足地方,才具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而作为地方高校三大支撑的图书馆,与其所依托的高校一样,必然是地方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根据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当地的用户特点、地方文化、经济结构、了解当地的产业种类和特征,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争创一流。

  1.4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地方性高校办校宗旨是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经费渠道单一,经费紧缺成为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间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图书馆,经费不足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而且单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来维持图书馆的生计,始终显得被动和不能满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多方开辟经费渠道,一条可行的措施是发挥图书馆的地方服务优势,争取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地方也将会给予更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图书馆也就必会促进自身的建设、完善和发展。图书馆可借此提高工作人员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帮助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以及扩充馆藏、更新设备、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等,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方面,都应该比其它高校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地方,真正成为所在区域物质文明发展的智力源和精神文明的辐射。

  2.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

  2.1国家的政策支持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保证

  对此,现行可依据的最权威文本为国家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四章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这就是说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的利用者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校内师生员工,而应扩展到其他大专院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扩展到全社会范围的普通市民。高校图书馆向校内外人员开放,这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当地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文献信息中心,更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向当地社会开放。   2.2社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开通了道路

  作为当地公民,并不太关心哪个图书馆是适合他们的类型,他们希望利用的是最方便或最近的图书馆。而且,一些地级市、区公共图书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区公共图书馆,因地方财政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不足,每年购入的文献不足,对读者的吸引力大批读者流失,文献保障作用难以发挥。社会职能日益萎缩,甚至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地级市,区公共图书馆发展善落后于社会需求这一基本事实,严重影响了当地公民享有文化的权利,影响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更谈不上提供地域文化建设所需要。[5]

  而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增创学校发展的新优势,地方院校明确办学思想是“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相应地,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以收集、提供地方科技信息,向地方企事业提供科技咨询,向地方公众提开放,以弥补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不足,向当地民众提供信息支持。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性,建设面向社会和大众的高校图书馆事业。

  2.3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具有信息、人员和技术基础

  随着学校的扩招与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实施以及地方高校的合并,地方高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图书馆扩建,图书馆面貌焕然一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吩咐,通常是公共图书馆的几十倍、上百倍。然而,资源的使用效益却不尽如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馆藏纸制资源利用率普通低于40%,有的还不足20%。换句话说高校馆藏资源至少有六成处于“冬眠”状态。[6]与中央直属院校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相比,地方高校作为应用型大学,其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更低,因此向社会开放潜力和空间更大。即使同样是选择向社会开放,上述两种类型的图书馆难以坚持下去或是限制服务,如南开大学图书馆在对社会开放一段时间后难以随更多的社会读者不得不进行限制服务;而地方大学――武汉市的江汉大学在对本校师生开放的同时还能对其独立学院9000名学生同时开放。可见地方高校图书馆有进行低成本的优势与潜力。[7]

  同时,地方高校图书馆背靠高等学府,得益于高校的发展,也积蓄了各学科专业人才。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少优秀毕业生也纷纷把目光瞄准图书馆,以至于出现了上百人竞聘一个图书馆岗位的盛况。在用人上,图书馆得以优中选优,馆员的年龄结构也日趋合理,客观上为图书馆向社会开展深层次服务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平台。而地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较为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检索技术和经验,更可以帮助社会用户大大提高网络信息查询的速度和准确性,满足他们对各种最新信息的需求。

  3.地方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因素

  影响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观念、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和知识产权几个方面的因素。

  3.1观念因素

  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目前之所以进展缓慢,观念陈旧是最大的障碍。长期以来,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教学辅助部门,在长期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只能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的思想。在高校转型发展的今天,这种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束缚、阻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其实,从文献资源的实体意义上讲,高校图书馆是社会的财富,为国家所有。虽然目前有学者争论高等学校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是一种俱乐部性质的图书馆,不具备对社会开放的责任和属性。[8]但这种观点并不占据主流位置,绝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条件许可,高校学校应该向社会开放。这是因为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出,而政府的财政来源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成员的税收。既然经费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公共税收,高校图书馆也就有义务为整个社会服务。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2管理因素

  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肯定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如,图书馆的人员配置是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图书馆的藏书量来确定的,面向社会开放必然会出现人员紧缺,工作量增加。依附于高校的图书馆,其经费来源以及人员编制都由学校决定。在学校体制方面,学校权力过分集中,存在着管得过多、统得太死的弊端。这一体制上的弊端,极大地限制了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现行的管理机制也不适应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要求。学校虽然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但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政策不完善,奋斗目标和方向不清,有规划无落实,有口号没行动,措施不力,社会服务停留在一般号召上。

  3.3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在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影响下,地方高校图书馆一直注重为校内读者服务,服务模式单一,因此缺乏社会信息服务的经验,对校内外用户的需求分析和营销观念还很淡漠。当今时代,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上的巨大突破,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复杂的、多元的,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渴望从图书馆快速地获取多样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对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作出相应的反应,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但目前图书馆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缺乏开拓和创新的精神,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文献资源开发和加工的力度不够,服务的针对性不强,服务的层次也不高,基本上还停留在借借还还等浅层次的服务上,高层次的服务基本上没有开展,比如,咨询服务就未能很好的开展。总之,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一时恐怕还难以胜任深层次的向社会开放服务。

  3.4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信息优势,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必然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在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化图书馆迈进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是信息工作者进行创造性智力活动的结晶,是特殊形式的知识产权,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方面,难以把握。另一方面,这种知识产权保护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信息自由广泛的传播,同时也要求信息工作者必须按法律规范进行信息开发、处理、加工和传播,也就是说,信息资源共享是有条件的、是有偿的。相关数据表明,1996―2000年5月间,全国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万多件,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对外开放服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4. 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路

  通过对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情况调查,结合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开创社会服务的新局面,笔者以为,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4.1转变观念、加强宣传

  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首要的是,学校领导和主管领导要转变观念,对图书馆开展面向地方的信息服务的积极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并在有关政策上给予扶持,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真正保证向社区开放。其次,高校图书馆领导及职工应树立市场观念和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加大高校图书馆向当地居民开放力度。三是加强向区域企事业单位、居民宣传、介绍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项目,让他们了解高校图书馆。如: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在小区宣传栏中贴高校图书馆介绍、服务指南等。四是希望国家《图书馆法》尽早出台,并明文规定各类图书馆有为社会大众服务义务的具体内容。这将为各类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服务提供法律保障。

  4.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

  外国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展社会化服务,与其完善的制度制度不无关系。美国早在1925年制定了图书馆法,确定了图书馆的法律地位。1997年,美国政府还颁布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以促进图书馆之间以及与教育性机构之间的网络化建设。而我国的图书馆法的立法工作自2001年开始启动,至今还在制定阶段。在这时期,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将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纳入发展的总体规划,制订出《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条例》和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以便向社会开放时有章可循。同时,“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与开放的单位与个人签订协议,把双方应共同遵守的规则、应尽的职责、应得的权益和承担的义务等写进去,以此规范各方的行为,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针对校外读者不熟悉馆内的规章制度和借阅流程,图书馆可以对他们进行培训,也可以把整个借阅流程做成课件放在检索机上随时对读者进行阅读导航。[9]

  4.3注重信息人才培养,提高馆员整体素质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想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文化素质,又要有专业知识素质;既要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素质,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既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又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既有人际关系协调和公关能力,又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为此,学校和图书馆领导不仅要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上下功夫,要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机制,而且要加强对现有馆员的培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馆员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度自觉的纪律观念和文明礼貌的道德风尚;加大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使馆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独到的专业特长和主动的创新意识,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适应工作的新要求。

  4.4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服务内容,制定可行的方式来开展服务。条件成熟的可以全部对外开放,条件不成熟者应选择部分开放。就流通服务来说,可以选择全套服务,也可选择只阅不借,或者借阅时间上加以限制。对外服务应以定题服务、检索咨询、内阅为主,减少文献外借甚至不外借,以确保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在服务时间上,正常时间、假期服务对象要有所区别。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对外服务应以寒暑假期为主,其他时间适量。同时利用学校专业优势,与相关学院、系和教研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信息产品进行加工,共同创办信息市场。以地方用户(特别是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将相关馆藏按专题重新组织加工,实现由知识原料向知识产品过渡,让更多的用户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并从中受益,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地方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还可以建立高校图书馆联合协作网,协同公共馆建立市民学习网,利用网络服务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服务对象由校内扩展到社会,工作数量上发生了变化,同时工作层次上的一次飞跃。为适应这一变化,图书馆如何争取社会的支持、学校的重视;如何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给我们提出一系列挑战,值得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而部分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进程中所进行的成功探索,尤其是国外图书馆的经验,将为地方高校图书馆走向社会,服务地方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图书馆 高校 社会化 社会 探讨 地方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