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院校途径为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院校途径为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分析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13

院校途径为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分析与思考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不断发展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特别是制造行业,大批的先进设备、高新技术被引进,科技的发展使制造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只是靠时间以及简单重复工艺来换取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质量;面对复杂问题,只能靠长期积累的经验来解决生产上复杂的问题。现代的制造业需要用先进设备、工艺的精度来换取产品的质量;人的智力和计算机技术来换取生产中复杂的问题。然而,这个质的转变对从事第一线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挑战,以前的那些只是靠重复操练的简单技能工作的员工显然已经满足不了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了,然而,高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所以,就迫切建立一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形成高素质的产业大军,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这种高技能人才既要求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基础,至少在处理复杂问题上,拥有的相关知识要够用;又要求有熟练和精湛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处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这是一种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然而,从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紧迫需求来看,要在短时间内要培养出保质保量的高技能人才。从众多的培养方式来看,不管是以师带徒还是自学成才等培养方式,通过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无疑是一条既可行又必要的主流途径。

  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及内涵

  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就要对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及内涵要有深刻地认识,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概念与内涵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核心问题,这涉及到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人才培养的模式。

  1.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高技能人才指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知识型的劳动者,同时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是能够从事创造性劳动和独立地解决实际生产中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的劳动者,是有时代性的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的劳动者。

  2.高技能人才的内涵。高技能人才是技能高、素养高的“双高型”人才,他们的行为特征不再是简单的只具有经验性技能的熟练操作工,而是在应该知道的基础上应该会做的智能性行为;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高超的生产技艺和技巧,担负着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任务;他们不仅具备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而且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研发创新能力,并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1]。

  综上阐述,他们必要的理论知识是高技能人才的形成和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高技能人才形成的关键因素;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中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难题是高技能人才的特色与价值所在;创新能力是高技能人才达到综合素质要求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院校

  目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院校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两大类。由于他们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解认识不同,所以,他们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培养方式、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目前高等教育技术学校的教育大多是围绕理论方面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学生只是在寒暑假时,老师会带学生去企业实习,但由于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加上企业对这种短期实习生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所以导致学生的实践基础也是存在不足的。这样的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可能拥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在实践中,还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复杂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擅长于“应知”,而擅长于“应会”然而,恰恰相反,高级技工学校的教育大多都是围绕实践方面来培养的,学生每天要做的是根据老师操练的动作,重复操练就可以了,但学生可能大多都不懂其中的原理,在实践问题中,也不能解决之前没遇到的复杂问题。

  2.目前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要有强大实训教学资源作保证的,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实训教学条件不足,只让学生进行一些演练性的操作训练。加上学校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没有自己的特色,哪些课程该开,哪些内容根据培养目标来来定,学校都喜欢照搬别人的,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所以,学校的教学模式、规模、设备、生产科研能力、教学容量及运作水平都有待去改进。

  其次,根据上面所说的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来看,强大的师资队伍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保障。但是,大多数学校的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大多都是本科毕业就来教书的,他们尤其缺少地企业生产的实际了解,所以,这样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最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践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为学校在培养模式中,而是大多以“毕业率“为导向,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对于学校中的实践学习也是草草了事地完成任务,对未来的就业也是迷茫和不明确的。

  三、院校针对以上问题必须做出的关键改革

  1.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的改革。院校设置的专业直接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方向,所以,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学校要转变专业设置的原则,要从“供给”向“需求”的专业设置原则转变,所以,院校要直接关注市场的需求,并且认真地去市场中进行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的结果来不断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善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淘汰没有市场的老专业,积极打造自己的擅长的精品专业,保证专业设置始终是最贴近企业需求的,这样,更能保证毕业生的就业。   高技能人才是具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且可以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所以,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来看,院校的课程设置的知识面就不应该太窄,要改变知识分割过细,面过窄的弊病,设置的课程要具有知识跨学科交叉渗透、技能跨工种的智能复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代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例如,对于计算机、外语等核心基础理论知识,学生要牢固掌握。对于专业技术理论知识面要宽,这样可以达到技能跨工种的智能复合。

  2.在师资结构上的改革。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院校应该大力提倡教师到企业里学习,到名校去进一步进修。并且还大力推行企业内部培训师制度。这样,教师可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得教学和企业紧密结合。在此过程中,也是广大教师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其次,为了教学保持与企业需求同步,必须组建一支由社会同行专家、企业生产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样可以形成一致能够适应教学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3.推进学校、企业的力量合作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是院校直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就是由学校和企业一起培养高技能人才。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订单工学式”的培养模式。“订单工学式”的培养模式是企业向院校提出培养的要求、标准以及任务。学校招收人来学习高技能,然后,院校根据企业的要求为企业量身打造一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毕业以后,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就回该企业相应岗位就业。这是一种是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的培养模式,企业得到想要的员工技能和素质,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储备人才。然而,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这样解决了学校实践环节设施不足、实践指导力量薄弱的难题,从而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例如,贵阳市铁道交通出的“订单培养”地铁司机这一政策,在2014年6月23日,贵阳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与武汉铁路司机学校达成人才委托培养协议,为贵阳市地铁建成后运营方面储备人才,待2017年轨道交通建成后,委培毕业生有望在贵阳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就业。这一种“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新型教学模式,达成了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的双赢效果。然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紧贴企业生产需要创新的办学模式。院校既稳定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又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

院校途径为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分析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途径 培养 企业 人才 技能 思考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民营企业财务会计转型探讨
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战略管理探讨
新时代央企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数字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浅析互联网企业并购与企业价值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